1977年,刘源给中央写信,信中出现4个“不”,邓小平亲批:准予

简史档案馆 2024-05-09 10:49:22

刘源,刘少奇的儿子。

作为党的领导人的后代,刘源继承了爸爸的遗志,努力学习,争取用自己的力量,能够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今天就来聊聊刘源的故事……

刘源

1951年,刘源出生在北京。

这时候的北京,正是发展建设的时候,所以刘源从小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新中国的美好。

或许是因为从小没怎么吃过苦,刘源小时候可调皮了。

小学的时候,刘源当时跟着同学们一起吃大食堂,刘少奇也吩咐儿子,必须留在大食堂吃饭,不允许搞特殊回家来吃。

刘源也很听话,就在大食堂吃饭,不过吃饭的时候,大食堂的饭实在太粗糙了,刘源感觉不好吃,每次吃枣窝头的时候,刘源就会只吃红枣,不吃窝头。

这件事情被老师发现了,于是在一次家访中,老师也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少奇。

刘少奇一家

刘少奇得知后很是生气,立马把儿子喊到身边来,接着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的批评了刘源一顿,接着,刘少奇当场给儿子定下3条规定:

第一条规定:从今以后必须参加劳动,与劳动人民共甘共苦;

第二条规定:绝对不能在任何事情上搞特殊;

第三条规定:必须爱惜劳动人民的果实;

父亲的严肃批评,也终于让刘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不正确,后来刘源慢慢改正了过来,不再调皮娇气了。

在父亲的教导下,刘源成长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优秀。

1968年,刘源去到了山西参加劳动,在山西这片土地上,刘源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更感受到了劳动人民对他的爱。

于是,刘源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党和人民做事情,做贡献。

1975年,刘源从山西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后,刘源当起了一名工人,成为了建设祖国的一份子。

刘少奇夫妇和孩子

在工作期间,刘源也一直坚持着学习,爸爸一直教导他,永远不要放弃学习,所以刘源只要一空闲下来,一定会钻研学习,在刘源的努力下,他自学完了高中的课程。

1977年,一个好消息传来:

高考制度恢复。

刘源高兴极了,也决定要参加高考,为自己博一条路,让自己可以更加进步,于是,刘源亲自给中央写了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想法,在信中,刘源连提了4个“不”字,表明自己的坚定:

考分不够,不怨;

不能报考,不愿;

这封信,很快就被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手里,邓小平是看着刘源这孩子长大的,当然也很是支持这孩子,于是很快亲自批示:

准予,准予刘源参加考试。

邓小平

刘源高兴极了!

刘源在努力下,成功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的历史系进行学习,在学校期间,刘源认真努力学习,不放弃任何一点学习的机会,他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绝对不能浪费。

很快,刘源顺利大学毕业!

毕业后,刘源的优秀也被学校看在眼里,于是学校提出收刘源为留校研究生,但是,刘源拒绝了。

刘源想要去基层工作去,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忘记山西老乡当年对他的疼爱,他要走到人民中去,为党和人民去做些工作。

于是,刘源放弃了研究生,转而进入基层开始工作。

基层的工作,繁多又杂乱,但是刘源从来不喊苦喊累,他就是要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去,绝对不能贪图轻松。

刘源

况且,爸爸的交待历历在目,当年爸爸参加革命的时候,条件比这艰苦多了,但是爸爸却一直坚持着参加革命工作,从没有放弃。

刘源,一定会向爸爸学习,决不放弃……

1 阅读:653

简史档案馆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简史档案馆,本账号有许多方面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