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前,还有10万大军,为何刘禅却选择投降了?

七号说三国 2023-12-03 19:29:37

263年,邓艾兵临城下后,刘禅的第三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主动请缨,要出城抗敌,但遭刘禅拒绝。

刘禅决定投降邓艾后,刘谌因不愿亡国受辱,杀害妻子、儿女后,也到昭烈庙自杀殉国了。刘谌的气节令人敬佩,反观刘禅,手中握有十万大军,成都城也是城墙坚固,粮草充足,完全可以以守待援,等待姜维等人回兵救援,但刘禅却做出了一个让人不解的决定,他开城投降了。

刘禅因为不战而降,让后人一直在贬低他,骂其是“扶不起的阿斗”,觉得刘禅是贪生怕死才投降的,但实际上,刘禅之所以投降,是明智的无奈之举,他面临3大困境,让其不得不投降。

一、刘禅无将可用

刘禅当上皇帝后,刘备时期的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相继去世了,蜀汉出现了人才枯竭情况。

“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是蜀汉后期的真实情况。刘禅手下的名将,就只剩姜维了。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时,蜀汉的将领,姜维、廖化、张翼等人,在剑阁抵御钟会的魏军主力。霍弋,在镇守南中地区,防御南部地区蛮夷作乱。罗宪,在镇守巴东郡,防御江东孙权。

当时,邓艾偷渡阴平,成都有危险后,霍弋、罗宪等人准备派兵救援,但刘禅觉得,成都兵多粮足,他们有实力击败邓艾,未让霍弋、罗宪派兵救援。刘禅,当时身边虽然有不少兵马,但无将可用,他只能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兵去抵御邓艾。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但没有其父之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一平庸之辈,而邓艾?久经沙场,是三国中的一位顶级名将。

绵竹之战中,诸葛瞻拥有8万大军,邓艾只有3万疲兵,占据优势,但邓艾军事才能远在诸葛瞻之上,所以他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诸葛瞻。绵竹之战中,蜀汉的诸葛瞻、其子诸葛尚、黄权之子黄崇,张飞之孙张遵等人皆战死,更让刘禅身边无将领可用了。姜维、霍弋、罗宪等人,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刘禅又无将可用,没有人去为他对抗邓艾,他不投降又能如何呢?

二、益州百姓、士族不愿打仗了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就一直不停地在打仗,这让益州百姓饱受战争之苦,也让益州百姓厌倦了战争。

221年,刘璋为了对抗汉中的张鲁,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劝说下,邀请刘备率兵入川,帮助自己对抗张鲁。刘备进入益州后,没有去攻打张鲁,反而制造事端,用武力夺取了刘璋的益州。

刘备拿下益州后,又虎视眈眈,准备夺取汉中。张鲁明白,自己不是刘备的对手,所以归顺了曹操。

218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

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准备夺取曹魏的襄阳、樊城等地,但由于盟友孙权的背叛,其联合曹魏对付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丢了荆州。221年,刘备称帝之后,为报仇,率兵伐吴。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因为战略部署失误,导致其惨败给了陆逊。刘备手下的数万大军几乎折损殆尽,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将领战死,让蜀汉元气大伤。223年,刘备病逝。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的掌舵人。226年—234年,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六次北伐,但受限于蜀汉国力,最终北伐悉数失败。诸葛亮的北伐,加重了益州百姓的负担和耗损了蜀汉国力,但由于诸葛亮在蜀汉拥有极高的威望,并为引起百姓太多的不满。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费祎选择了修养生息的政策,让蜀汉的国力有所恢复,但是姜维崛起之后,为了秉承诸葛亮遗志,又开始了北伐。起初,有费祎掣肘,姜维北伐的规模有限,虽然北伐未能成功,但是耗损的财力有限,而费祎被郭循刺杀之后,就没人能节制姜维了,姜维的北伐规模越来越大。

238年—262年,姜维共进行了11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小的战果,但总得来说,损失远大于收益。姜维的连年北伐,耗损了蜀汉国力,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三国时期,天下共有15个州,失去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一州之地,曹魏拥有12个州,人口也远多于蜀汉,这使得蜀汉不具备对抗曹魏的实力。蜀汉的连年北伐,让益州百姓负担沉重,厌倦起了战争。

263年,邓艾兵临城下后,益州百姓、士族不愿为刘禅而战了,纷纷劝说刘禅投降,刘禅只能投降。

三、刘禅没有退路

襄樊之战期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当时曹操准备迁都暂避关羽锋芒。曹魏地盘广阔,有战略纵深,曹操可以迁都,但刘禅只有一州之地,他没有退路。刘禅向南突围,即便有镇守南中的霍弋可以投靠,但是南部地区人烟稀少,多是丛山峻岭,没有适合做国都的城市。即便逃到南部,也避免不了被曹魏所灭。同时,刘禅身边的大臣多是投降派,他们不会跟随刘禅南逃。

当时,还有大臣建议刘禅去投奔东吴。蜀汉和东吴虽然是盟友,但是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之后,两国关系就变得很差了。还有,蜀汉被灭后,东吴也将孤木难支,被曹魏所灭也将是时间问题,与其投奔东吴,还不如直接投降曹魏。权衡利弊之后,刘禅最终打开城门,投降了曹魏。

0 阅读:54

七号说三国

简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