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220年称帝,刘备也在第二年称帝,为何孙权一直拖到了229年才称帝?

苹果识影 2024-05-09 10:54:13

要说东汉末年真正进入三国时期,应该算到孙权229年称帝的时候。三国中,曹丕在220年接受汉献帝禅让率先称帝,当时曹丕有着雄厚的实力支持,北方人心已经基本收拢,因为曹操当时已经是做到了极限,虽然一生没有篡汉自立,但已经做好了所有的铺垫。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一直顶着兴复汉室的光环,他紧随曹丕称帝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来看的话,曹丕和刘备称帝都具有一定的正统性和法理性,反观孙权,则完全不符合称帝的法统。

江东孙氏出生寒微,祖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为了寻找到称帝的合法依据,孙权才一直在等待机会。为此,孙权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从孙策时期的五个郡扩大到了横跨扬交荆三州的三十三个郡,自己也从一个杂号将军一步步做到吴国的开国皇帝。

孙权一直不称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强大的外患一直存在,来自曹魏和蜀汉的压力始终存在。曹丕和刘备称帝后,都曾对东吴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曹丕曾先后三次大规模攻吴,但都无功而返。而刘备则倾全国之力东进伐吴,双方爆发夷陵之战,最后以蜀汉的惨败而告终,最终孙刘再次结盟共同抵抗曹魏。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率军北伐,从此对东吴不构成威胁。也是在同一年,曹魏在石亭之战中大败,同时为了抵御蜀汉的进攻,开始把战略重心放到西线,在淮南方向上部署的兵力大幅减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东吴两大战略方向上的压力都彻底解除了,所以它才在229年称帝。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