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面的陕西人少有人吃过——因为这个神秘的面食,不出周至县

云水终南 2023-12-22 16:53:13

不要说你是老陕爱吃面,你吃过这个面没有:

手里撕着薄闪闪,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在碗里似银盘,吃在肚里心喜欢。

这个面非擀非切非拉非扯,状若饺子皮儿,中间薄四周厚,盛在碗里像莲花,吃起来滑腻筋道——猜出来没有?

猜不出来就往下看——

有人说西安是“馍都”,这个说法不准确——不管是夹馍还是泡馍,都不是天天吃的,要说西安是“面都”,这才对。

臊子面裤带面蘸水面软面驴蹄面旗花面棍棍面挂面浆水面剪刀面……我相信你都吃过,但是这种面,吃过的人却很少——这就是周至县翠峰镇的坨坨。

翠峰饦饦

周至县的翠峰镇,好像最有名的就是饦饦了:翠峰饦饦,大大有名。

翠峰镇位于周至县西南,因翠峰山而得名:山青唯翠,美山唯峰,故名翠峰。这个名字好听,大概是秦岭山下面名字最美的小镇了。

翠峰镇的南边就是环山路,镇子并不是很大,一街两面就有几家卖饦饦的。

我第一次吃饦饦是在周至马召,那里买饦饦的多,正宗的却不多,有臊子酸汤、臊子干拌、蘸汁、浆水、油泼,关中面食的所有吃法这里都有。

我要的是蘸汁,蒜末辣椒蘸汁很诱人,后上的一碗面片片,用筷子夹起一块,大如饺子皮,椭圆形,薄厚不匀,蘸汁入口,有咬劲,有粘劲,一碗很快就下肚。

我跑到操作间看看,架子上的面团面片,一群妇女正在把面片用手撕扯按压,看是看不懂。

旁边常吃的人就给我说,饦饦制作是先和面、醒面,然后把面团搓成长条、掐成小块,放在清水中浸泡,等食用时用手在水中捏成一饦一饦的面团,然后随手扔进沸腾的汤锅中,煮熟即可。

这个翠峰饦饦厚墩墩的,吃起来却不“顶”,不胀胃,易消化,有人说吃翠峰饦饦还养胃,这关键就在于制作中面要在水中浸泡。

奇怪的是翠峰饦饦不出周至县,——即便是周至县里卖的地方也不多,有人说这和翠峰一带的面粉有关系,有人说和这里的辣椒有关系。

我说都不对,这和这里的一位神仙有关系。

索姑娘娘

据说翠峰饦饦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唐贞观年间,扶风索村一索姑娘因抗婚逃到翠峰山,就像是白毛女一样居住在山林里面。

太宗李世民到翠峰山狩猎,迷路闯入索姑娘住地,索姑娘便用饦饦招待了又饥又渴的太宗皇帝,太宗皇帝一感滋味美,二感情谊深,便封索姑娘为金贞娘娘。

索姑娘去世后,立庙奉祀,庙会由唐沿袭至今不衰。翠峰饦饦也成为宫廷秘传的美食。

现在的翠峰镇,还有一座“索仙神女祠”,看着庙不大,但是建筑挺多,香火很旺,据我所了解的,索姑信仰基本集中在周至和扶风一带,特别是周至的翠峰,车峪里索姑的传说更多。

一道美食,有了神话故事的加持,这名气就更大了。

但是,西安城算是一个“面都”了,却没有卖饦饦的,这也说明翠峰饦饦的神秘性,有人说只有翠峰面、翠峰辣子、翠峰人才能做出地道的翠峰饦饦,这倒是有些根据。

翠峰饦饦也是周至餐饮行业唯一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风味名吃”称号的特色面食,却不出周至县,的确神秘。

来周至赏翠峰山,吃翠峰饦饦, 来品尝一下这神秘的面食吧,特别是爱吃面的老陕。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6 阅读:4195
评论列表
  • 2024-01-14 09:22

    其实最神秘的面食是白鹿原的烫面坨坨

  • 2024-04-13 02:06

    装模作样!面不就根据做法不一样吧,比如擀,拉,削,剃,压,漏,扯,摔,流派太多了

  • 2024-04-22 17:54

    小便根本就不懂历史,我家在长安,8几年(再早没我)我妈做早饭或晚饭,先看馍够不够,那时蒸一次馍不容易,时间和柴火成本太高(90以后不会理解的)。不够的话就和面擀几个饦饦放稀饭里煮熟,调点蒜末辣子盐醋,一人只许吃一个,到9几年就没听说谁家还吃饦饦了。为什么?因为有蜂窝煤了,有收割机了,有化肥了,有柴油三轮车了,时间和柴火都有了,实现了蒸馍自由。那么谁知道,为什么只准吃一个饦饦?

  • 2023-12-30 23:37

    也叫猫耳朵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