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为啥这么说?这才是他的帝王之心

浅弋道历史 2024-04-26 10:49:11

刘备虽被誉为仁君,却在生前也有过一段为人所不知的算计和猜疑。在他生命即将结束之时,他将心腹大将赵云召至身旁,郑重告诫诸葛亮:“赵子龙不可再受用。”这番话让人不禁猜测,这位号称仁者的刘备心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疑虑和算计?

赵云,字子龙,乃蜀汉之虎将,为人义气,忠心耿耿,数次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刘备却在临终前,对诸葛亮发出这样严肃的忠告,着实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刘备怀疑赵云忠诚?还是他认为赵云不能胜任重任?

建安十三年,刘备与曹操对峙,却遭到惨败,被迫撤退。尽管诸葛亮等劝阻,刘备却执意要携带十余万百姓逃亡,深怕他们在曹军入城后受到伤害。这一举动展现了刘备的仁爱之心,深得民心,但在当时的时局下,这种做法显得有些冒险和愚蠢。

刘备的携民行动导致行军速度变慢,被曹军追上,双方在长坂坡再度交战。在混乱中,只有刘备等人得以脱险,而刘禅却被遗弃。然而,赵云却毫不畏惧,以一己之力护送刘禅脱险,展现出了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曹操见状,虽不得已只能活捉赵云,却也对其心生爱才之意,下令不得伤害。

赵云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誉为有着可比吕布之勇。刘备对赵云的忠心感动不已,甚至在看到赵云为自己孩子而受伤时,慷慨将刘禅摔在地上,只顾关心赵云。这种表现不仅拉拢了赵云的心,也使赵云成为刘备最为信任和重视的将领之一,最终并列为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的行为虽然有些仓促和冒险,但却展现了他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忠臣的重视,也为他赢得了众多忠心耿耿的臣子,如赵云一般,甘愿效命,不计回报。

赵云作为蜀国的重要将领,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和实权。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在于刘备对他起了防范之心。

曾经,关羽失荆州,刘备怒火中烧,决意进攻东吴,却遭遇陆逊的巧妙阻击。陆逊采取拖延战术,烧毁蜀军粮草装备,令刘备大败。这场惨败使得刘备丧失了大量精锐,自身也因病痛缠身,再难起兵。在大限将至之际,刘备安排后事,准备让刘禅继位。

此时,赵云已是唯一的五虎上将中尚存的将领,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权力和重用。然而,刘备却另有打算。他与诸葛亮商议后,却反而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赵云。这一决定令人匪夷所思,赵云忠心耿耿,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却遭此对待,难免令人疑惑。

或许,刘备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对赵云的疑虑和不信任。赵云虽然忠心耿耿,却也有过与刘备意见不合的情况,刘备或许担心赵云在权力面前可能产生异心。另外,刘备也可能考虑到赵云的年龄和体力等因素,认为他无法承担更多的责任。

无论原因如何,刘备对赵云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在这位忠臣身上留下了一抹遗憾,也让人不禁思考,在权谋和忠义之间,历史人物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刘备之所以不重用赵云,并非因反感,而是出于权谋之计。赵云作为唯一的老将,地位显赫,一言九鼎,若让其独揽大权,可能导致军中混乱。赵云虽忠诚,但过于稳健,缺乏冒进和应变能力,难以全局把握。

此外,刘备考虑到刘禅的登基问题,将权力交给诸葛亮等人,实为为刘禅登基打下基础。这样做有利于短期稳定,避免群龙无首的局面,但长远来看,这些大臣可能会成为危害统治的因素。因此,需要有人相互制衡,而赵云作为主将,掌握重兵,能有效制衡朝中大臣的势力,保持朝中平衡。

刘备此举实为明智之举,虽然有所遗憾,但为维护蜀国的长治久安,确实是必要之举。

刘备的决策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出人意料,但深究之下却暗合着权谋之道。他不重用赵云,并非因为个人情感或反感,而是出于对政权稳定和统治安全的考虑。这种大局思维,显示了一个统治者应有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

刘备的做法也让人不禁思考,一个领袖在面对政治权谋时,必须要牢记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放弃个人情感,始终把大局放在首位。这也是历代伟大统治者的共同特征之一。

然而,尽管刘备尽力谋划,但最终蜀国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这或许也是历史的无常,变幻莫测,即使再周全的计划也难以抵挡时代潮流的冲击。这让人不禁反思,作为一个统治者,究竟应该如何权衡利弊,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刘备的决策虽看似奇怪,但实际上是基于权谋之计。他的做法展现了一个领袖必须具备的大局观念和政治智慧。这也让我们反思作为一个统治者,如何在政治权谋中权衡利弊,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尽管刘备尽力谋划,但最终蜀国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这或许也是历史的无常,变幻莫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97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0:19

    AI写了一堆屁话

  • 2024-05-01 08:01

    刘备什么时候对你讲的子龙不可用[笑着哭]

浅弋道历史

简介:一杯浊酒,一首古诗,畅谈历史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