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转移矛盾的措施失败后和匈牙利贵族妥协,建立奥匈帝国

史海撷英 2024-03-29 17:58:50

1847年,开始于英国的工商业危机,逐渐蔓延到整个欧洲,境况惨淡——工厂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之,各种革命的社会思想的传播,使得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工人罢工、民众反抗活动如潮起云涌。

到了1848年,以工人阶级中的先进阶层为主流的民族革命运动,更是不断活跃在欧洲大地上。地跨中欧、东欧、南欧以及东南欧部分地区的奥地利帝国,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当时的奥地利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本任务是,摧毁反动的多民族封建帝国,解放帝国统治下的各被压迫民族。

不幸的是,革命运动失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专制制度恢复了。

如此一来,奥地利帝国所辖地域内的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等,继续遭受着奥地利帝国的残酷统治、沉重压迫。

可喜的是,经过革命运动,奥地利帝国的封建关系已经破损严重;资本主义在农村沿着“普鲁士式的道路”发展起来;城市资本主义工业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奥地利帝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级——无产阶级,在形成、壮大着;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愈加尖锐;农民反对地主掠夺土地的斗争经常发生。这种社会政治状况使得奥地利的民族、阶级矛盾更加错综复杂;民族独立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帝国频现危机。

奥地利帝国疆域图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1857年,奥地利帝国爆发了经济危机;1859年,奥地利与“法国—撒丁联军”的作战失败。

种种不利局面加剧着奥地利帝国的危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地区,不断爆发抗议专制制度的运动。人们散发传单,号召同压迫者作斗争;游行示威,同军队发生冲突;许多农村爆发了农民起义。

但是,掌握着民族革命运动领导权的奥地利贵族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缺乏一个彻底的、统一的革命政治纲领。

奥地利的贵族、资产阶级力求在政治上参与帝国统治,主张帝国的统一。匈牙利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跻身奥地利帝国统治民族之列;捷克的贵族及资产阶级只想争得自治权,并不谋求民族的独立。

即便这样,奥地利帝国也时时感到形势逼人。为了遏制政治危机的增长,帝国政府决定与匈牙利和其它被压迫民族的贵族地主妥协,以表面的让步来缓和国内的种种矛盾。

于是,1860年10月20日,奥地利帝国政府公布了《十月特许状》(即实行联邦宪法的命令)。其中规定,帝国皇帝要在一定程度上吸纳各被统辖地区的贵族地主代表参加立法,并与各地区的地方议会及由各地区代表组成的全帝国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

《十月特许状》

《十月特许状》还别有用心地给了匈牙利人一些“政治优惠”。如,恢复1849年解散的匈牙利议会,允许匈牙利人在其地方政府机关中使用匈牙利语等。

帝国政府如此作为,是希望通过这种“偏袒”匈牙利人的策略,引发匈牙利与帝国其他民族间的纠纷,从而转移它们与帝国间的矛盾,达到缓和乃至消除国内政治危机的最终目的。对此,恩格斯说:“这是打算安抚匈牙利,然后把它变为帮助专制的奥地利摆脱困境的工具。”但是,帝国统治集团玩弄的计谋没有得逞。奥地利的资产阶级坚决反对实施有一定自治倾向的联邦宪法,匈牙利的贵族地主阶级没有满足于帝国给的那些“优惠”。故而,各地的反抗帝国政府的民族革命运动不但没有停歇,反而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奥地利帝国政府见状,便撕去伪装,凶相毕露。1861年,它公布新的宪法,重新加强帝国中央集权,叫嚣竭力镇压、瓦解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此举激起了众怒,致使帝国到处舆论哗然,各地民众的抗议活动发展到了起义的状态。

为了缓和“不良态势”,匈牙利民族运动的领导人费伦茨•德亚克及其追随者努力把即将出现的起义动向引向消极抵抗。

匈牙利议会拒绝派代表参加帝国议会;克罗地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威尼西亚等地的议会,不向帝国议会推选议员;捷克和波兰的议员先后退出帝国议会……

这样,奥地利帝国的中央集权专制计划和对待民族革命运动的高压政策失败了。无奈之下,它只得“温情脉脉”地与匈牙利等地的贵族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协商解决他们的政治诉求。

1865年11月,德亚克等民族独立运动领导者倡议,把奥地利帝国改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

就在帝国政府犹豫彷徨,对德亚克等人提出的要求尚未作出定论的1866年,奥地利对普鲁士的战争又失败了。这时,各被压迫民族把奥地利帝国的失败,看作加紧进行反异族压迫的信号。

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帝国政府觉得,按照德亚克等人的组建新的帝国的要求去做,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于是,1867年2月,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的贵族地主阶级签订了相关内容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君主国——奥匈帝国。该帝国以来塔河为界,分为奥地利为主的西斯莱塔尼亚和匈牙利为主的德兰斯莱塔尼亚两个部分。奥地利的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设置独立的立法机关,帝国政府掌管外交、军事和财政。奥、匈之间确定的贸易、税收及开支等协定,每十年重新修订一次。

奥匈帝国疆域图

由上述可知,随着民族独立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愈演愈烈,奥地利帝国被迫屈服于匈牙利地主资产阶级,牺牲广大民众和各被压迫民族的利益,组建了奥匈帝国。过程中,奥地利帝国的《十月特许状》,起到了强劲的“推进剂”的作用,并最终导致了奥地利帝国的结束、新帝国的出现。

就奥匈帝国建立的历史意义来讲,还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性的。它使得原奥地利帝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得以完成,奥地利和匈牙利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得以消除。

2 阅读:145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