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破之后,朱允炆坐在大殿上,朱棣会杀他吗?这事不可能发生

楼哥看明史 2024-04-14 10:54:00

前言:对于明代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历来极有争议。明代官方史书众口一词,坚称这位少帝是“阖宫自焚”,具体见朱棣登基诏书。《明史》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建文帝至少是“不知所终”,还给了一条额外的信息: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朱允炆既不自杀,又不出逃,而是全套天子冕服等在奉天殿上,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的朱棣该怎么办?他会怎么处置这位大侄子呢?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朱允炆逃得了吗?

笔者先给结论,按照史书中的时间线和相关记载,朱允炆城破之前从未想过出逃,城破之后则根本没有可能出逃。

南京城破前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五月二十日,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驻师江北”,和南京城内的皇帝朱允炆只有一江之隔。

燕王朱棣(左)剧照

自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朝廷和燕王之间的这一场大战,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燕军从困守北平,到兵临城下,给在朝文武百官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朱允炆一面下罪己诏,一面派人征调勤王大军。

此时建文朝廷“首席智囊”方孝孺认为“北军不长于舟楫”,等到东南壮丁召募完毕之后, “相与决战江上”,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为此朱允炆派自己的堂姑庆成郡主出马,过江找朱棣议和。

朱棣看到堂姐之后,明确指出所谓的议和,不过是“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但方孝孺有一点说的没错,燕军确实不擅长水战,面对着长江天堑实在是一筹莫展。当年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杀掉了凉国公蓝玉。而此时负责江防的都督陈瑄,正是蓝玉帐下亲卫出身。他在关键时刻给了朱允炆背后一刀,率领水师投降了朱棣。

陈瑄接管江防剧照

六月初三日,燕军自瓜洲大举渡江,史称“舳舻相衔,旌旗蔽空,戈矛耀日,金鼓震动”。初八日,燕军驻军龙潭。京师,就在眼前。此时方孝孺再次出来献计,认为京师守军尚有二十万之众,此外驸马梅殷在淮安,都督佥事孙岳在凤阳各坐拥大军。只要巩固城防,让燕军顿挫于坚城之下,勤王大军一到,料想反贼朱棣插翅难飞。

孝孺曰: “今城中尚有劲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尽撤城外民舍,驱民入城,足以为守。城外积木,悉运入城。彼无所据,虽来能久驻乎?”—《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此外从初九日到十一日,朝廷派出了两批和谈使者。第一批以曹国公李景隆为首,第二批则由谷王朱橞带队。到目前为止,建文君臣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以拖待变,等勤王大军一到,再和燕军决战。甚至万一战败的话,方孝孺的意见是“当死社稷”。

方孝孺剧照

我们还要再提一句,虽然双方仍在议和,但燕军对于南京城的包围早已水泄不通。朝廷方面多次派人“潜赍蜡丸四出促援兵”,但都没能逃过燕军巡逻骑兵的抓捕。换句话说,南京城破之前,皇帝就在城中,没有也不可能事先偷偷溜走。

南京城破后

朱棣很清楚朝廷方面的缓兵之计,但他自有打算,因为前来议和的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都已经被他成功策反。

六月十三日,朱棣亲率大军,来到了位于京师西北方向的金川门。朱允炆此前“命诸王分守都城”,负责金川门防卫的正是谷王朱橞。谷王的封国在宣府,靖难兵起之后他带领护卫官军一路逃回了南京。换句话说,和其他在京诸王不同,谷王手上有兵。所以当朱橞看到四哥兵临城下之后,立刻按照此前的约定,和曹国公李景隆一起,指挥谷王府护卫打开城门,放燕军入城。

乙丑,上至金川门。时诸王分守京城门,谷王橞守金川门。橞登城望上,遂按兵而入。城中军民皆具香花,夹道迎拜。—《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朱允炆如果想跑,能跑的掉吗?

朱允炆继位之初便大肆削藩,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此时都被关押在皇宫之中。朱棣入城后借口担忧二王的人身安全,派出一千名精锐骑兵“驰往卫之”。那么从西北方向的金川门,到西南方向的皇宫,相距多少呢?不过二十里而已。

据抗倭名将谭纶在《分布兵马以慎秋防疏》中所指出的,蓟州镇精锐骑兵如果急行军,可以做到“昼夜行一百五十里”。燕军本就以骑射见长,这一千人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我们不妨想一想他们会花多少时间杀到皇宫。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根据传说,朱允炆出逃之时身边还跟了不少大臣,然后就这么点时间既要准备信物(不然你说你是皇帝谁信呢)、行囊,又要剃头,毕竟都说他是化装成大和尚出逃。更不要说这位皇帝陛下千钧一发之际,还不忘让人“捽”来燕军的内应: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然后亲手在右顺门庑下将他杀掉。

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这一套流程走完,恐怕燕军骑兵都已经可以做到骑脸输出了,还往哪儿逃?

你坐大殿我清宫

在此前和朝廷的议和谈判之中,朱棣多次声称自己目的是“扶国家于既坏,安宗社于垂亡”,也就是并不是要杀皇帝,而是事成之后“如周公辅佐以安天下苍生”。

朱允炆与朱棣剧照

那么朱允炆如果为了活命,真的穿上全套天子冕服,将“罪人”方孝孺等人五花大绑,然后端坐奉天殿等朱棣入宫,会怎么样?结果当然是不怎么样,因为朱棣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刘通,女真人,世为三万户大族。成为阉人之后进入朱棣藩邸,被燕王殿下“委以复心,俾察外情”,也就是燕王府的情报头子。据出土的刘通墓志铭来看,率领一千骑兵杀奔皇宫的,就是这位女真太监。而且朱棣一定给了他一个任务:“皇帝要是体面,就让他体面。皇帝要是不体面,就帮他体面。”

六月,渡大江,夺金川门。平定金陵,肃清宫禁。御次大战,屡著功能。上登大宝,授公尚膳监左监丞。—《故太监刘公墓志铭》

燕王朱棣剧照

清宫三日

周王在得救之后,立刻被护送前往金川门,随后和四哥一起“握手登楼”。看着“宫中烟起”,朱棣仿佛知道了皇帝的结局似的:“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而在中使回报皇帝已死的消息后,朱棣也并不进宫,只是发了一通感慨: “果然若是痴騃耶”。你看,明明是自己把人家干掉了,还要再骂一句。

那么在确定朱允炆已死之后,朱棣又干了什么呢?他老人家“分命诸将守京城及皇城”,然后自己调头回龙江大营给朱允炆“举哀”去了。像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演的那样,抱着“朱允炆”的尸体嚎啕大哭“你四叔叔是来帮你的”,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真干不出这样的事。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在此后的三天内,诸王、文武群臣、靖难诸将反复劝进,朱棣则惺惺作态,坚决不从。龙江大营内王公大臣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南京城内却仿佛人间炼狱一般。燕军主力在城中四下搜捕,捉拿建文忠臣。而刘通率领的精锐,则在宫中“清宫三日”,大批的宫女、太监惨遭诛戮。

清宫三日,诸宫人、女官、内官多诛死,惟得罪于建文者乃得留。—《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为什么要清宫三日呢?因为根据惯例,朱棣在三推三让之后,就会入宫登基称帝。宫中那么多的前朝宫人,当然要逐一进行排查。不然新天子没有死在战场,却在后宫遭人暗算,传出去岂不是要贻笑天下。

朱棣即位剧照

六月十七日,朱棣在拜谒完老爹朱元璋孝陵之后,率领诸王、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入宫,在奉天殿即皇帝位。

王谒孝陵。群臣备法驾,奉宝玺,迎呼万岁。王升辇,诣奉天殿即皇帝位。—《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结语:觉得朱允炆在大殿之上等朱棣是一招好棋的同学们,可能还是太过于纯良。在他们心目中,政治斗争就好比下棋,我现在将军,看你怎么办。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当你拈子沉吟的时候,发现对方已经抡起棋盘朝自己脑袋砸了过来。

城破之后如何处置朱允炆,朱棣早就做好了预案。谷王打开金川门,是不可预测的事件,所以燕军骑兵全力以赴直扑皇城,大概率可以将皇帝堵在宫中。那么此时朱棣的举动就很有说头了,这位燕王殿下自始至终就不跨入京师一步,给自己的部下传递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信号:我不想看到皇帝。至于你们怎么处理,我不管,我只看结果。

六月二十日,朱棣下旨以“天子礼”安葬了朱允炆,但是一来既不给庙号,又不给谥号,二来对陵园位置讳莫如深,难免让人猜想建文帝其实没死。甚至还有荒谬的说法,认为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寻朱允炆下落。

其实从本文的梳理就可以知道,南京城破之后,朱允炆根本来不及逃跑,他大概率就是“被殉国”了。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1:25

    都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朱棣这个位也肯定要篡的,根本没有回头路,不然跟他打拼几年的几万大军首先就不放过朱棣

  • 2024-04-22 20:45

    朱棣不杀朱允炆,那些投降燕王的人何以自处呢?

  • 2024-04-21 18:17

    找的这使者真的是,要么朱棣发小,要么朱棣弟弟,回来还让他守城门,这智商真的可以

  • 2024-04-22 23:07

    如果说朱棣破了南京城,而朱允文不逃跑的话,朱棣不会杀朱允炆。只是过段时间会逼着他把皇位禅让给自己。

  • 2024-05-08 07:44

    不会明杀,这样容易惹天下众怒,估计封个安乐王爷概率大点,但可能会使阴招暗杀。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