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彭老总领军出征,其他九位元帅当时在做什么?

追梦的年 2024-02-06 23:21:46

很多时候,实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中国自清末以来,有百年的屈辱历史,列强在中国领土上作威作福惯了,潜意识里就认为中国懦弱可欺,绝不可能因为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说一句“站起来了”,就正眼看我们。

像美国不顾警告,执意越过38线并轰炸中国边境城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说到底当时的美国就不认为中国有勇气开战。

不过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硬撼武器装备更为优越的“联合国军”,一举打出中国军人的血性,由此才赢得世界的尊重。

同样还是说美国,有了朝鲜战场的前车之鉴,后来的越南战场他们即便再恼怒北越的游击队,也不敢突破北纬17度线作战,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压迫感。所以,抗美援朝绝对称得上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同样的,抗美援朝也是我们的举国之战,当时国家的重心都压在了这场战争中,一切物资优先调配给志愿军,能打的部队,基本也都拉到了朝鲜战争。

如此重要的一战,是彭老总率部出征的,那么,当时其他另外九位元帅为何没选中?当时又在做什么呢?

朱德朱老总自红军时期起就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主要发挥的是定海神针的作用,去前线指挥的次数反而不多。自从七大当选为“五大书记”之后,朱老总就长期在中枢配合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掌控全局,除非极其危急时才会到一线去整训。

1950年,朱老总已有64岁高龄,身体已不太承受得起一场严峻的大战了,并且他的地位摆在那里,除非美国人打进了中国本土,他才有可能挂帅出征。

其实朱老总也为抗美援朝做了很多,部队尚未入朝时他就在认真分析美军的战略战术,并提出“我们的对策应是作长期打算。除整顿陆军外,还应抓紧建设空军、海军以及装甲兵、工兵、炮兵、铁道兵等特种兵”。

后来战争打响,朱老总也非常关心赴朝部队,每当有重大行动时他都会亲自去动员。像第九兵团在山东曲阜训练时,他就过去给指战员们鼓劲;十九兵团入朝前,朱老总也拖着病体给他们做报告,要求干部和战士们一起面对困难。

还是那句话,朱老总的存在就是定海神针。

林总一开始在毛主席心里是很合适的入朝人选,但林总有自己的考量,他并没有一定要打的决心。

如此关键的战事,如果司令员都不坚定,那带来的麻烦会是巨大的,再加上林总身体有很严重的伤,解放战争时期就常常闹毛病,朝鲜那么极端的天气,他也难以承受得住,所以最终主席还是让彭老总上阵。

虽然林总先前态度不是那么支持,但已经开打,他还是时刻都在关注,对志愿军的一些作战给出过意见。

后来他还跟周总理一起去苏联与斯大林谈判,就苏联对中国入朝参战军队提供武器援助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刘伯承有着“军神”之称,指挥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早年眼睛受伤,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大。

并且他在解放战争后期就已经决定不再领军作战,只想搞军事教育,进军大西南即将完成时,他把部队交给了贺老总,没有去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自然也不可能出征朝鲜。

他在国内办军校时,也专门安排了人去收集整理、学习研究志愿军和美军双方的战斗经验,尽可能地完善志愿军战术、寻找美军的破绽。

并且,南京军事学院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指挥员奔赴朝鲜战场,他们带着刘伯承的期望上阵,通过学习到的知识给敌人造成损伤,这也是刘帅的一大贡献。

贺龙贺老总从解放战争初期开始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知道大局已定后才率十八军团入川,有好几年都没怎么作战,缺少了大兵团指挥经验,所以他也没有入选志愿军司令员名单。

不过贺老总也是亲自去过朝鲜的,1953年7月他担任了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团长,带领五千多人去到前线,在向朝鲜军民传达我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的同时,又到各处深入考察,了解作战经验、部队士气等情况。

回国后慰问团就做了详尽的报告,将很多经验教训都记录下来,为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陈毅自从上海解放后,就留了下来负责上海的发展建设,抗美援朝爆发前夕他特意入京请缨:我如今虽在地方工作,但只要前线需要,一声令下我马上可以穿上军装去朝鲜作战!只是陈老总并不以军事闻名,中央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不过上海当时是国家的工业重镇,陈老总就号召全市人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为志愿军提供了很大的经济、物资保障,他还想尽办法搞了很多药品,挽救众多同志的生命。

在陈老总的号召下,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这一年时间里,上海捐献款项达8491亿余元(旧币),折合战斗机566架,贡献甚伟啊。

罗荣桓是政工干部的代表,朝鲜战场主要是靠军事上的发挥,因此罗帅也不在备选之列。不过在这场战争中,他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狠抓前线部队、轮换部队、新增部队的士气,及时为指战员们做思想工作;调配高级政工干部入朝,时刻掌握全军的心理;还有组织人员到一线去慰问志愿军,瓦解敌人、管理俘虏等等。

有顽强的精神和强大的意志,是人民军队能由弱变强的重要因素,到了朝鲜战场,政治工作同样重要。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能力极强,但是到了抗日战争以后,徐帅就很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好不容易在解放战争后期领兵解放山西,然而身体又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打太原时他都是挂着吊瓶指挥的。这个身体情况,很难承受得起抗美援朝这种压力巨大的苦战。

徐帅心里还是特别关心抗美援朝之战,1951年5月,他身体稍微好转就担任了赴苏代表团团长,购买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在争取合作项目,帮助我国发展军工业。

聂荣臻专长是开辟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又是总参谋部的实际负责人,所以走不开。

而在战争进程中,总参谋部可是很忙的,要负责志愿军的编组、训练、装备运输、后勤供应、伤病员安置、有生力量补充等等事项。不仅要忙着各种组织事务,还要对前线战况提出作战意见,及时上报军委和主席,为此聂帅曾累得吐血住院。

在这样的情况下,聂帅仍不愿意静养,身体稍一好转就又投入工作,当时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称聂帅是“来毛主席这里次数最多的人”。

直到战争结束,聂帅在主席的一再催促下,才去外地休养了一段时间。

叶剑英在人民军队中长期都是参谋角色,当时还有个称号叫“叶参座”,很少有主导一支部队的时候,再加上1950年叶帅在负责中南军区,组织就没有把重任交给他。

不过叶帅在后勤方面也在努力支援着抗美援朝,他得知前线急需橡胶制品,就在华南利用气候优势广泛种植。

而且当时很多药品、物资大陆无法生产,需要从香港运过来,再到广东中转至前线。叶帅下了死命令,只要有去往朝鲜的车辆,必须优先发送,保障所需物品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一线。

综合来看,十大元帅都在不同地方为这场立国之战做着贡献,而彭老总也是领军出征的最佳人选。他年纪不算大,身体状况良好,且自参加革命以来,他打过了很多恶战、苦战,再怎么艰难的环境,他都会有胜利的信心,这正是对阵美军所需要的。

彭老总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力量!

2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