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下的幽默娱乐精神——宋代诙谐语文化系统研究

夜阑听梦 2023-03-02 11:23:02
引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从来不缺带有幽默元素的作品,清代的黑色幽默巨作《儒林外史》,还有幽默作品集《笑林广记》,都是此类中的佼佼者。

《笑林广记》

相比于白话话本小说盛行的明清两代,宋代仿佛并没有什么比较著名的幽默文化。大多数人印象如此,但其实不然,宋代社会存在大量诙谐语文化,这些诙谐语彰显了封建社会下人民的幽默精神,是宋代文化中富有生活魅力的组成部分,为研究宋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宋代诙谐语文化出现的原因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缺少幽默精神,最早在先秦时代典籍中就可见到有关诙谐话语的记载,《史记》也有专门记载诙谐幽默故事的《滑稽列传》,到了宋代,这种幽默精神就体现在诙谐语文化上。

《滑稽列传》部分内容

宋代诙谐语文化较为盛行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文化和思想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就是社会舆论环境较为宽松。

宋代依靠着兵变立国,因此赵匡胤深知封疆大吏拥兵自重的巨大危害,就对宋代武将的权力范围做了巨大限制,也由此奠定了整个宋代崇文抑武的基本格调。

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受到的无疑是众星捧月般的追捧和宽厚的优待。宋代皇帝对待士大夫阶层的容忍度之高是封建朝代中极为少见的,据说在宋太祖太庙之中就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碑文。

在这样的条件下,宋代的士大夫们进言上书的积极性前所未有地提高,而皇帝的容忍也导致士大夫们更加畅所欲言,在皇帝面前也可直抒胸臆。

《宋史》记载了宋仁宗遭到冒犯也不生气的例子:

“杨安国者……其为人讦激矫伪,言行鄙朴……颜回甚穷,但有一箩粟米饭,一葫芦浆水……帝为之哂”。

大意是说杨安国为人言行粗鄙可笑,一天他给仁宗皇帝讲解《论语》时,“一箪食,一瓢饮”这句他用山东口音故意说成“一箩粟米饭,一葫芦浆水”,宋仁宗面对冒犯并没有生气,反而为之发笑。

以宽厚闻名的宋仁宗

在朝廷的带头作用下,整个宋代社会都受此影响形成了非常开明的舆论风向,舆论环境十分宽松。在这样的宽松舆论氛围下,无论是朝堂之中的士大夫,还是社会中的普通百姓,经常会在言语中夹杂诙谐之语活跃气氛或者发表观点。在这样的舆论环境影响下,宋代的诙谐语文化才能迅速发展。

其二,就是小市民阶层的兴起。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极为繁荣,与唐代不同,宋代城市坊市并无宵禁停业。而且大量从事家庭手工业作坊的劳动力产出了巨量的商品。以陶瓷为例,仅宋这次就出现了磁州窑、五大名窑等著名的瓷器生产民窑。繁荣的坊市和大量商品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宋代经济的整体繁荣。

宋代坊市示意图

在宋代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小市民阶层也在同步壮大。这些小市民阶层居住在城市之中,既能享受到商品经济繁荣带来的便利,又能依托城市轻易获得超过农村人口的收入,因此宋代的市民阶层生活十分惬意,国宝《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正是他们悠闲的生活。

《清明上河图》

这些有钱又有闲的市民阶层,除了必要的劳动之外,就经常出没于宋代的热闹坊市和娱乐场所之中。在轻松惬意的生活和娱乐之下,插科打诨,诙谐幽默成了他们钟爱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容。

这些市民阶层促进了宋代社会诙谐语文化的发展,而后宋代发达的社会经济,又能让社会反过来影响宋代士大夫阶层,甚至是统治者。由此就形成了宋代诙谐语文化生长的优良土壤,宋代的诙谐语文化飞速壮大,逐渐成为了宋代社会文化中的主流。

在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诙谐语成为了宋代人日常聊天、交流观点,甚至是文人墨客以文会友中的常用话语,也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具体种类。

二、宋代诙谐语的主要表现形式

宋代诙谐语文化表现形式种类不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便是诙谐诗词。

宋代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繁荣期,不光拥有宋词这一独步天下的文学领域,在近体诗领域中宋诗也不比唐诗逊色太多。诗词创作在文化领域中的兴盛自然就会导致大量诙谐文化被应用到诗词之中,形成富有特色的“俳谐诗词”。

俳谐诗集

所谓俳谐诗词其实就是指应用了戏谑元素的诗词。此类诗词常常产生于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之中。

宋代曹琰被宋人誉为“滑稽之雄”,一日因吃饭而落一颗牙,于是作戏诗:“昨朝饭里有粗砂,隐落翁翁一个牙。为报妻儿莫惆怅,见存足以养浑家。”他吃饭硌掉了一颗牙齿,自己反而不恼,还写了一首诗来劝慰妻儿并且调侃自己,诙谐诗词在宋代已经非常常见。

另外,由后世人杜撰的苏小妹与其兄苏东坡,互相取笑对方外貌缺陷的诙谐诗词:“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和“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其实也是宋代诙谐诗词非常普及的另一种举证。

民间故事中的苏小妹

第二类,就是诙谐风格的对联字谜。

宋代的诙谐对联和字谜大多都是文人墨客聚会时针锋相对,互相取笑的产物,你对我展开攻势,我立刻反唇相讥。《宋代文学通论》中记载宋代名相晏殊爱好天下贤才,因此门下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徒,其中王琪、张亢二人最爱以对联互嘲:

“琪尝嘲亢曰:‘张亢触墙成八字’,亢应声曰:‘王琪望月叫三声’”。

王琪以对联嘲笑张亢脑袋大,长了牛角就是头牛,张亢立刻还以颜色,同样以对联嘲笑瘦小的王琪活像个猴子。

从中就可以发现,诙谐对联已经成为了宋代文人们常用的一种诙谐文化表达方式,他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联络感情,或者是活跃气氛。

第三类,就是谑名。

所谓谑名就是指带有戏谑、调侃之意的诨名、外号等称呼。《鸡肋编》记载宋代侍郎赵书问天性嗜睡,每逢下边之后必定闭门谢客,挂上免打扰牌子,自己躲在房中睡觉。此事被同僚得知后,就给他起了个“三觉侍郎”的谑名,以此调侃他嗜睡的天性。

《鸡肋编》

而这种现象在宋代文坛之中,则更为盛行。孙觉、孙洙二人皆生有大胡子,但是一个高大肥壮,一个体态干瘪,因此就被人戏称为“大胡孙”和“小胡孙”,谐音“猢狲”,此诨名既把二人的体貌特征描述的很清楚,又明里暗里调笑二人都是猴子,暗戳戳地骂人,可谓十分高明。

这样子看来,把诙谐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还得是宋代的文人们,拐着弯的损人,还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也能说明宋代的士大夫阶层和文学领域都是诙谐语文化经常出现的地方。

宋代的诙谐语文化种类繁多,本文所列举只是其中比较主要的类型,其他还有诙谐歇后语、诙谐语笑话,和常被各路艺术工作者和演员惯常使用的诙谐优语等等,不一而足。

如此复杂的种类足以说明宋代诙谐语文化之昌盛了,此文化流传范围广,受众群体大,所以它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

三、宋代诙谐语文化的影响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宋代历史的总体风格还是比较压抑的,虽然国内经济繁荣,但是外有强敌,内有奸佞。而且两宋交替之际还发生过靖康之耻这样的大事,所以宋代文人和普通人都得承受着沉重阴郁的心理负担。

宋代奸臣秦桧

而宋代诙谐语文化的繁荣和这个传统,在宋代一直流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代人苦闷的心理,让他们的郁结情绪能得到一个暂时的发泄通道。这样是有利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领域的发展的。诙谐语文化作为宋人常用的一种发泄手段,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宋代社会的一剂“心药”。

另外,宋代的这些诙谐语文化,也对后世的文学,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宋代的诙谐对联被《鸡肋编》有些收录,这些诙谐语就作为素材对明清白话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帮助。

甚至于到了今天,许多文艺工作者依然能从过去的诙谐语中找到灵感,比如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作品《解学士》中的诙谐对联,还有前文提到的后人有关苏小妹和苏东坡的故事创作,都是在吸收了宋代诙谐语文化养分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的文艺作品。

《解学士》动画版开场

结语

宋代诙谐语文化非常普及,发展程度很高,是宋代人喜爱的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对宋代甚至现在的诙谐幽默文化有一定影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幽默精神和面对不如意时的乐观精神,是文化领域不能被遗忘的珍宝。

参考文献

《宋史》

《鸡肋编》

0 阅读:31

夜阑听梦

简介:夜阑听雨方知心,大梦难眠世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