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跃进的错误推到毛主席头上,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无耻

历史客栈 2023-12-21 11:00:43

1980年11月27日,中央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次讲话,就是《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

在这篇长达一万多字的长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把建国以来我们党所曾犯的错误都算在毛主席身上,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小平同志讲得对,包括他自己在内,我们这些老同志对许多错误都是有责任的。……自己做错的事情怎么能都推到毛主席身上呢?大跃进中,许多同志作风浮夸,把事实歪曲到惊人的程度,使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也是有责任的。”

黄克诚发表这次讲话,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场运动结束后,人们也开始反思,有不少人都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毛主席头上,认为错误都是毛主席引起的,只有把毛主席完全否定掉,才能彻底结束那场错误,开始全新的改革开放事业。

这个说法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竟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尤其是那些曾经被打倒的人,更是情绪激动,推波助澜。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黄克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发表了这次讲话,对毛主席的一生进行了全面、真实、客观的评价,尤其是建国后的那些错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那些错误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问题。

黄克诚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大跃进中,许多同志作风浮夸,把事实歪曲到惊人的程度,使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也是有责任的。”

下面,我们就从这件事来看看,在那场“大跃进”中,到底是谁的错误更大。

1958年8月17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讨论1958年全国钢产量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大多数人都赞成1958年的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但是,毛主席有点不相信,认为这个数字太高了。

为了确定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毛主席特地把冶金工业部负责人和几个钢铁大省的负责人都叫去,一个一个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毛主席首先问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行不行?”

马天水说:“可以。”

毛主席又问安徽鞍山市委书记赵敏:“行不行?”

赵敏也说:“可以。”

然后,毛主席又挨个儿问武汉市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重庆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结果,大家都说没问题。

然后,毛主席又问了冶金部部长王鹤寿、副部长刘彬,王鹤寿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

刘彬也说:“可以,我们都做过计算了。”

最后,毛主席又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薄一波,薄一波回答说:“主席,我建议把1070登报,登报以后,大家都看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

听完大家的保证后,毛主席也很高兴,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又找到陈云,让他确认一下这个数字到底有没有水分。

陈云经过调查后,对毛主席说:“我与冶金部的同志算了细账,看起来是有希望的。”

毛主席这才相信了,同意把1958年的钢产量定在1070万吨。

可见,掀起“大炼钢铁”热潮的,并不是毛主席,而是相关的各个负责人,相反,毛主席一开始并不认同这个数字,并挨个儿询问了相关负责人,结果所有人都说没问题,这才定下了这个数字。

所以,到底是谁的错,是一目了然的,把这个错误推到毛主席的头上,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无耻!

后来,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袁宝华回忆说:“毛主席对于重大问题抓得很细,一个人一个人地问,在场的一个不落。实际上,汇报假情况的责任在我们,分明不行,却拍着胸脯硬说行。后来冶金部的同志坐下来作检讨,我说,大跃进问题,是我们在那里糊弄毛主席。”

这是工业的情况,农业的情况也差不多,对那些“亩产几万斤”的报道,毛主席是根本不相信的,但是,从中央的领导人,到下面的县市领导人,甚至包括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都信誓旦旦地说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毛主席还能说什么呢?

同样是在1958年8月,毛主席去天津四合庄乡新立村,视察那里的“亩产十万斤”试验田。

回去后,毛主席问秘书高智:“你相不相信一亩地能产十万斤稻谷?”

高智说:“我种过地,我是不相信的。”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不要相信这些事。”

所以,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的“浮夸风”,毛主席都是不相信的,甚至是坚决反对的,但是,犯下这些错误的相关负责人,却把错误都推到了毛主席的头上,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参考资料:《黄克诚在中央纪委》《毛泽东史实热点释疑》《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

2 阅读:17

历史客栈

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