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上将兄弟姐妹9人,谁与他关系最好?晚年叶飞:我总是怀念他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5-15 09:27:57
前言:

叶飞是我国的开国上将,也是我国唯一一位双国籍的将军。他虽然出生在菲律宾,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飞将军戎马一生,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包括他的亲情。从1919年回国,他便一直待在中国,直到1989年才得以见到菲律宾的兄弟姐妹。

叶飞

然而,提起兄弟姐妹中谁是他最思念的人时,叶飞一定会说:“是我的二哥启存。”

二哥启存是叶飞最亲密的兄长

叶飞出生在菲律宾,但他其实是中国人,因为他的父亲叶孙卫本是中国福建省南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

叶飞祖上一直都以务农为生,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不会有富余。可偏偏又遇到天灾人祸,农村破产,叶飞父亲叶孙卫刚结婚没几个月就被迫跟随同乡来到菲律宾闯荡。

从一开始当小工,到后来做了小买卖,叶孙卫凭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攒了一些家业,当叶飞出生时家境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

当时在菲律宾华侨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即在家乡结婚后,又在侨居国当地再婚。叶孙卫便是如此,他到菲律宾后就又娶了当地女子麦尔卡托为妻。

麦尔卡托是一位非常有涵养、有文化的妇女。叶飞记得,母亲英语很好,来往的信件都用流畅的英文交流,小时候母亲经常教他学英语。

叶飞有兄弟姐妹九人,但有血缘关系的是八个,大哥叶启迪是父亲农村老家妻子收养的儿子。

叶飞

当年,叶孙卫离家后就没有了音讯,老家妻子清楚丈夫不会再回来了,却又不能改嫁,只好收养一个孩子养老。

兄弟姐妹众多,但在叶飞心里只有一个人与他的关系最亲密,那就是他的二哥叶启存。

叶启存比叶飞大两岁,因此在童年经历中他们时常同步。他们同睡一张床,同坐一张书桌,进入中学后还在同一个班级,后来还一起被父亲送回了国。

虽然年龄相差不远,但叶启存和叶飞的性格大不相同,叶飞活泼好动,叶启存却好静,性格内向。两个性格相反的人在一起难免会有些摩擦,叶飞自然也会与二哥争吵打架,但打架归打架,两人还是形影不离。

1919年,叶孙卫带着刚刚五岁的叶飞和七岁的叶启存回到了祖国故乡。在此之前,他就时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祖国。

但仅回来家乡一个月,叶孙卫就被土匪“绑票”了,好不容易赎回来,就又匆忙出国了。临走时,他对两个孩子说:“中国人在海外受欺辱,就是因为政府太腐败,所以你们自己要争气。”

叶飞将父亲的话深深印在脑子里,为他之后踏上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叶飞和二哥启存回国后,就由父亲老家妻子谢氏抚养。谢氏一辈子没有生养,所以将叶飞兄弟俩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拼尽全力供他们上学,吃穿用度都由她一个人承担。

养育之恩大于天,叶飞对养母的恩情一辈子铭记于心。1949年解放后,叶飞率领大军南下解放福建,想到自从参加革命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养母,便派人到家中寻找。谢氏因不知叶飞当时已改名,还闹了误会。后来叶飞抵达泉州,将养母接到家中同住,为养母养老送终。

叶飞与二哥读高小时,遇到了恩师叶骥才,他见兄弟二人聪明伶俐、悟性高,十分喜爱。于是经常给他们讲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让叶飞兄弟二人获得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1926年,在叶骥才的介绍下,叶飞和二哥考入了厦门港中山学校,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他还接触到了中共秘密地下党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入团后,叶飞又很快介绍了二哥启存入团,兄弟俩共同做革命工作,组织读书会,团结进步青年。

叶飞

这年冬天,领导找到叶飞告诉他,根据他积极的工作表现和优秀的个人素质,组织上打算重点培养他,但这意味着他要脱离学习,脱离家庭,放弃升学,完全转入地下。

叶飞满腔热血,毫不犹豫地接收了组织的安排,他还说服了二哥启存,兄弟俩一起转入了地下。

“我总是怀念他”

每当想起往事,叶飞提及最多的人就是二哥叶启存,他曾不止一次说道:“我总是很怀念他!”

晚年叶飞

在叶飞眼中,二哥是单纯的、耿直的、嫉恶如仇的、拥有非常强烈的正义感。他把党团组织看得很神圣,不允许任何人诋毁、污蔑和践踏。因此,在看到一些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事情,他会非常愤怒。

1928年的冬天,叶飞从训练班结业后不久,就被任命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叶启存担任团省委宣传干事。

当时党组织已经转入地下,为掩人耳目,就会调一些女同志与男同志假扮夫妻。这些假扮夫妻的干部大多都很年轻,男女长期住在一起难免产生感情,假夫妻就变为真夫妻。这在当时是十分常见的。

叶飞

但叶启存并不认同这种方式,就对叶飞说:“他们这样乱来哪像个革命者?这样下去和国民党有什么区别?”

叶飞说服不了二哥,两人大吵一架,叶启存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团组织,从厦门跑回了菲律宾家里。这是叶飞与二哥第一次分别,两人闹得非常不愉快。

到了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外国共产党互相承认了关系,叶启存也想通了许多,所以又和当地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叶飞一家

得知二哥回心转意,叶飞十分高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与二哥团聚的场面。但令叶飞没有想到的是,他与二哥再次见面时,自己正身陷囹圄。

1930年,叶飞在厦门被捕,由于他的身份没有暴露,就被以“年少无知”判处了一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叶飞备受煎熬,此时他想到了正在菲律宾的二哥,便偷偷写了一封信求助。

收到弟弟的求助信,叶启存十分焦急,简单收拾后就踏上了回国的路。回国后,叶启存在监狱的每一个“探监日”都会来看望叶飞,并带上食物、零用钱、报纸给他。

叶飞

为配合党组织营救被捕的弟弟,叶启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利用在南安县诗山蓬岛小学任教的身份,在暗中秘密做地下工作。

1931年,叶飞被释放,叶启存亲自接弟弟出狱,兄弟俩终于团聚。这次见面,距离上次分别已过了三年,当初的争执也早已烟消云散,兄弟俩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团聚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组织上担心叶飞的身份已经暴露,不宜久留,便决定让他离开厦门,到福州工作。

叶飞

叶飞服从命令,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告别了二哥,踏上了新的征途。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竟然是他与二哥的最后一面。

叶飞离开后,由于工作繁忙他始终没有机会与二哥通信。直到解放后,他派人打听才知,二哥早于1935年牺牲。

原来,叶启存之后在安溪、南安、永春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因叛徒出卖,他被逮捕到了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叶启存始终不为所动。

叶飞探亲

这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见拷打无效,便将其在安南县诗山镇凤山寺杀害。

得知二哥已经为国捐躯,叶飞泪流满面,他决定收集二哥事迹,以便让后人永远铭记。可直到晚年,叶飞依旧没有搞清楚二哥被捕期间的详情,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0 阅读:12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