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个“悍匪”,逃到国外当了皇帝,朱棣开价750万非要他死

枫桥墨客 2023-12-29 10:33:13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海盗,他们在海上横行霸道,给沿海地区的百姓和商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明朝时期,海盗的活动达到了顶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海盗王”的陈祖义。

他是一个从广东逃到南洋的潮州人,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盗集团,曾经雄霸东南亚海域,甚至逃到国外当了皇帝。

他的一颗脑袋,竟然值750万两白银,是明朝两代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都想要除掉的“悍匪”。

一、倭寇是明朝的隐患

众所周知,倭寇一直是明朝政府的心头之患。尤其到了嘉靖年间,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更是横行霸道。

这还要说回元代末年,当时日本的幕府政权衰落,导致日本国内战乱不断,许多武士、浪人、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这些倭寇不仅进行走私贸易,而且还不断劫掠沿海地区的商船,更甚至还会登上海岸抢劫沿海的百姓,在当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以后,不堪倭寇的侵扰,就颁布了禁海令,并建立了庞大的海防体系,用来防范倭寇的袭扰。

禁海令规定,普通百姓不得私自出海,只有经过朝廷批准的官方船队,才能进行对外贸易。这样一来,倭寇的活动空间被大大压缩,沿海地区的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然而,禁海令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它限制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另一方面,它也刺激了一些不满朝廷的海商和沿海百姓,转而从事私运和海盗活动,与倭寇勾结,甚至成为倭寇的同伙。

这些人,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个部分的主角——东南沿海的海盗。

二、元末明初,东南沿海的海盗猖獗

在明朝的抗倭史上,剿灭海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造成这一时期海盗猖獗的原因是综合的,包括当时海外贸易兴盛产生的诱惑、海洋秩序的混乱等。

首先,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中国在海上的优势地位。

其次,日本的战国时代的爆发造成了日本国内的混乱和对外的侵略。

16世纪初,日本的幕府政权崩溃,导致日本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战国时代。在这个时期,日本各地的大名互相征战,为了扩大领土和财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

三、海盗王陈祖义

而在这些海盗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陈祖义。

陈祖义从小就随着家人移居到南洋,早已习惯了在海上奋斗的艰苦。他的性格大胆,心思细密,擅长谋划,不怕任何危险和挑战。

很快,陈祖义就在海盗界崛起,招揽了一群忠诚的手下,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驻守在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位置,专门埋伏和掠夺经过的商船和使船。

渐渐的,他的势力范围覆盖了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地,他的战船数量超过了一百艘,他的部属人数达到了上万人,他的战绩之惊人,让无数国家和地区闻之色变。

在他的海盗王国达到顶峰的时候,陈祖义的海盗集团拥有了数以万计的成员,他们分布在南洋各地,控制着重要的海上通道。

陈祖义的海盗集团不仅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也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他们与各国的商人和官员进行贸易和交涉,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四、朱棣开价750万两要陈祖义人头

陈祖义通过装备精良的战船和武器,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他也不再满足于在马六甲海峡的小小一片天地了,他把目标放在了东亚和南亚的繁荣贸易区域。

因此,陈祖义长期活跃在日本、印度洋、中国台湾等海域,他的战船像鲨鱼一样,四处寻找过往的商船,一旦发现,就会毫不留情地拦截,并且肆无忌惮地抢劫。

据《瀛涯胜览旧港记》记载:“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辙便劫夺财物”。

他的劫掠对象包括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波斯、阿拉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商船和使船。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东亚和南亚的海上贸易秩序,给各国的商人和官员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恐惧。甚至有些南洋小国还要主动向他进贡,以此来免于被抢劫。

陈祖义的野心越来越膨胀,他的眼睛瞄上了陆上的国家,他率领其他海盗们去攻打沿海的城市,甚至打下了五十多座城镇。

这些行为,不仅让周边的小国皇帝震怒,更是大大危害了明国的权益与荣誉,使朱元璋在南洋的威望骤然下跌,也让他愤怒至极。

为拔去这枚眼中钉,他重金悬赏五十万两白银,追捕陈祖义,立志将其缉拿归案,稳定南洋局势,捍卫明之尊荣。

朱元璋曾经多次派遣大军,前往东南亚,追捕陈祖义,但是都没有成功。陈祖义凭借自己的海上优势,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多次躲过了明朝的追杀,甚至还反击了明朝的军队,给明朝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不过,陈祖义还是担心明朝大军,于是他逃到了三佛齐的渤林邦国,做了一名将军。然而,陈祖义恩将仇报,在渤林邦国的国王去世后,他纠结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

朱元璋死后,明成祖朱棣继位,他也没有放弃对陈祖义的追捕,甚至还提高了对陈祖义的悬赏,开出了750万两白银的天价,要求任何人能够提供陈祖义的人头,就能得到这笔巨额的赏金。

这一数字,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明朝的国库收入也就是1100万两。这一数字,足以说明朱棣对陈祖义的仇恨和决心,也足以说明陈祖义对明朝的威胁和影响。

朱棣即位后,派遣郑和下西洋宣传国威,并且下了剿灭海盗陈祖义的命令。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的船队从南洋返回途中,经过了陈祖义所占据的渤林邦国。郑和派人招抚陈祖义,希望他能归顺明朝。

然而,陈祖义并非真心投诚,他垂涎郑和船队的财富,企图假意投降接近朝贡船队,伺机突袭并劫掠宝船。

然而,陈祖义的阴谋被郑和识破了。郑和早就对陈祖义有所防备,而且还得到了一名叫施进卿的中国人的密报,告知了陈祖义的计划。

郑和决定将计就计,趁机消灭这一股海上隐患。

在陈祖义试图领队众人接近郑和船队时,郑和主动采取火攻,用火箭、火炮等武器,摧毁了陈祖义的多艘船只,造成了五千多人死亡,这大大缓解了当时海盗猖獗的局面。

陈祖义和他的几个手下惊慌失措,赶紧逃跑了。

然而,他们未能逃脱郑和的掌握,很快便被明朝士兵抓回。郑和并未立即处死陈祖义,反倒将其送给朱棣。

看到长期悬赏的海盗陈祖义终于被抓获,朱棣欣喜若狂,很快在各国使者的面前,果断斩了他的首级,以警告其他不法之徒。

1 阅读:68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