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石佛建造的寺庙——徐州兴化寺

探文化古今 2024-04-06 08:05:17

这是一座先有佛后有殿的寺庙,徐州云龙山兴化禅寺,又名石佛寺,是古徐州八大寺之一。寺里大佛殿中有一个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大佛,整座寺庙就是在这座大佛的基础上修建的。

兴化寺位置(红点处)

01

先有石佛后有寺?

兴化寺是一座规模浩大、建制完善的禅宗寺院。我国叫兴化寺的寺庙非常多,但徐州的兴化寺是自创建以来,少有的能够持续保持香火繁盛的佛教寺庙,现在甚至还是徐州佛教协会驻地。

兴化寺大佛殿

据《徐州志》记载:“正平元年(451年),北魏拓跋焘南下侵宋,路经彭城,由士卒用兵器依崖而凿,只雕一佛头,方面大耳,法相庄严,后人称之:佛头岩”。

后据考证,雕刻具体年代实际上起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主持雕刻者为当时的彭城王、文献帝第六子元勰,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徐州兴化寺北魏石佛

到了唐代,大石佛两旁的崖壁上,又出现了约千余尊小石刻佛雕。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高僧胜吉缘山构宇,以石佛为中心,建大雄宝殿。此后,历代高僧大兴土木,至明万历年间,形成今天看到的规模庞大的佛寺建筑群。

兴化寺山门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宁波天童寺方丈密云老和尚路过云龙山,观此山秀美,乃风水宝地,于是委派法孙谷庵来此驻锡弘法,成为兴化寺第一任住持。

远眺兴化寺

后来兴化禅寺几经战乱和重修,现已形成由大雄宝殿、大佛殿、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客堂、斋堂、库房及僧舍组成六进院落。

02

北魏石佛,摩崖造像

这尊石佛始凿于北魏拓跋焘正平元年(公元451年),石佛依山石而凿,高约三丈六尺(11.52米),刚开始只有一个露天佛首,到了清康熙年间,才添加了两臂及胸的石刻,金身也应该是后来才增加的。

石佛细节

覆盖大石佛的殿堂始建于明代,顺山崖而造,殿堂后壁檐下仅有三层砖垒叠,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称,成为禅林奇观。

兴化寺唐宋石刻远景

在阿弥陀佛像边的山崖间密布着大小不一的佛龛,多数已残毁。1993年底,兴化禅寺在拆除韦驮殿,兴建大雄宝殿时,于地面下十米深处的基岩上发现成组的佛龛造像。

这组佛龛造像一共有五十四龛,题记十六方,共分为五个区。始凿于盛唐时期,北宋初期亦有开凿,窟龛规模较小,出资供养人基本都是民间人士。

“云龙山摩崖石刻”碑 赵朴初题

云龙山唐宋摩崖石刻的窟龛形制可分两大类,第一类单层龛,是指山崖面上仅有一层龛,龛内所有造像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单层龛依据龛楣形式不同,又为三种形式:方形龛、尖拱形龛以及不规则形龛。

摩崖石刻(双重龛)

第二类是双重龛,是指山崖面上有两层龛,外围是尖拱形龛,内围主尊单另再开一龛,依据龛楣形制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梯形龛楣和帷帐形龛楣。

帷帐形龛楣

唐宋摩崖造像题材按组合形式可分为一佛二胁侍菩萨、一佛二胁侍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飞天、毗沙门天王组、西方三圣、一佛二供养人、双身菩萨立像、单尊佛、单尊菩萨像。

一佛二菩萨龛

其中以佛为主尊的造像居多数,像以菩萨为主尊的造像数量就不多了。佛像均着通肩式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整体造型体态饱满。雕刻较早的佛头部略显得偏大,身体略显得稍短,面相丰满,脸庞偏方,应是继承了北周佛教造像遗风。

一佛二菩萨龛,下有供养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摩崖石窟有四处毗沙门造像。毗沙门是佛教中的多闻天,也是北俱罗洲的首领。其原形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俱毗罗。

毗沙门造像龛

这四处毗沙门造像造型非常相似,都是一手执戟稍,一手捧塔,脚踩夜叉的正面直立像,这与佛经记载中描绘的毗沙门形象相一致,如《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画像品第一》中记载:

毗沙门天王,身着七宝金刚庄严钾胄,其左手执三叉载,右手捧塔。其脚下踏三夜叉鬼,中央名地天,亦名欢喜天,左边名尼蓝婆右边名毗蓝婆。其天王面作可畏猛怒眼满开。其右边画五太子及两部夜叉罗刹眷属,左边画五行道天女及妻等行道眷属。

这里的造像题材中,毗沙门是战神的形象,可能反映出了当地百姓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下,寻求神灵保卫的心理。

另一处毗沙门造像龛

另外,兴化寺的供养人的造像题材组合还出现了新的组合形式,如释迦牟尼佛与供养人,毗沙门天与供养人,菩萨与供养人。

菩萨与供养人

一佛二胁侍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飞天龛

兴化寺摩崖石刻细节欣赏

03

结语

这尊北魏的大佛,半闭着眼,表情悲悯。立在这座因自己而建的寺庙中,看过无数的人,也听过各种故事。千年流转,恍若南柯一梦。欲买桂花同载酒,故人故事,也如烟一般散了。

2 阅读:441
评论列表
  • 2024-04-21 09:57

    切,寺庙也成了敛财的地方。不买门票不让进

    用户17xxx13 回复:
    五元算是良心价了

探文化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