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想不到,他创造了仁宣盛世却也给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没文化并不可怕,读过书的坏人才会祸国殃民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2024-04-23 22:42:41

朱高炽是位仁厚的好皇帝,他宽恕了很多被朱棣定罪的人,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兼职制度,大大提升了内阁成员的品级,这样,内阁这个皇帝最为信任的机构,办起事来就方便多了。从此这一兼职制度延续了200多年,并成为了内阁固定制度之一。然而,好人不长命,朱高炽才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因病去世了。

他的儿子朱瞻基继承了他的皇位,虽然他也只在这个位置上待了十年,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父子俩加起来短短11年的统治,被称为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盛世。然而,朱瞻基永远也想不到,因为他一个错误的决定,给大明盛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朱高炽通过“兼职制度”提高了内阁成员的权力,使原来的五品小官一下子成为了三品大员,初衷是为皇帝效力的。但是等到朱瞻基当权时,文官集团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内阁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人不但干预朝政,批评皇帝,还监控着皇帝的私生活,几乎到了仆大欺主的地步。

为了制衡这些对自己诸多干预,故意找茬儿的大臣,朱瞻基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更忠于自己的太监去对付他们。于是他开始搞起了教育事业,设置了“内书堂”,专门教宦官们读书,只是他想不到,他这一扫盲行为,最后却培养了不少祸国殃民的极品坏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朱瞻基没有他的太爷爷朱元璋那样旺盛的精力,也没有他的爷爷朱棣那样的不知疲倦,他把皇帝的权力分散了出去。一开始他还留有一手,让内阁负责对各种奏章提出处理意见,他最后决定是否同意,只有经过他的批示,奏章才可以实施。但是当他给太监们扫盲成功后,便开始将同意权(史称批红权)交给了他信任的太监代理。就这样,朱元璋苦心经营的政治体系,仅仅过了不到30年,就被轻易击破了,这是朱元璋永远也想不到的吧。

不管怎样,朱瞻基确实是个好皇帝,他体恤民情,休养生息,恢复生产,除了有个为文官们所不齿的斗蛐蛐的爱好,并无任何不良嗜好。给太监们扫盲,虽是故意为之,但也有其政治目的,与其说是他的错误,不如说是文官制度不断壮大的产物。就好像他跟一群文官在拔河,眼见着自己要过界了,他必须找人来帮自己一把,而平时最听他话的近在眼前的太监则是最好的人选。

他也知道宦官参政的危害,但是如若不然,他当下就要承受仆大欺主的恶果,只是他永远也想不到,宦官们会以比内阁更惊人的速度发展下去,而他当初的权衡之计最终会给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任何历史的演变,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怪不得朱瞻基,至少他还让后人明白了,没文化并不可怕,读过书的坏人才会祸国殃民。

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17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简介:看好书,评好剧,本号主要分享影视评、书评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