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背包客,卖掉全部家当,当沙发客3个月花1万遍游欧洲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1-06 11:51:50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165位真人故事

我是爱笑的布兰达,90后独生女,在欧洲游历5年,曾两次走完西班牙的朝圣之路——圣地亚哥,也曾花了1万元,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游遍欧洲。

我居无定所,一只双肩包里面装着我全部的家当,为了省钱,我当沙发客,住过马戏团,呆过采石场,赶过驴,劈过柴,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城市姑娘,变成了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女汉子。

虽然我没车没房,甚至没有体面的工作,但这些年的经历,足以让我面对任务风雨。

(在国外街头采访)

1997年,我出生于成都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爸妈对我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什么“鸡娃”“牛娃”,在他们眼里都是浮云,只要我开心快乐就好。

每到假期,他们都会带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状态简直太“巴适”了。

2013年高中的一个假期,爸爸忽然对我说:“咱们出国去玩吧!”

出国?我脑子嗡地响了一声,我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英语口语根本达不到和外国人交流水平,而他们两个的英语程度,几乎为零。

不过,想归想,以爸爸的个性,他才不管能不能交流呢,先到了再说。

就这样,我们三个英语“文盲”带着一腔不知从哪来的勇气,落地在仰光机场了。

刚一下飞机,就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一把拽住了我们,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已经被他塞进出租车里了。

(缅甸仰光机场)

那个出租车司机用带着当地口音英语问我们,订的酒店在哪里,行程是怎样的规划等。但当时,我们没有电话卡,没有翻译软件,我也不敢开口,爸妈一边说中文,一边用手比划着。

我看爸妈和他们交流得比较费劲,就怯生生地张口了,虽然我的口语不流利,甚至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往外蹦,但还是比爸妈强多了。

出国之前,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总觉得事情必须准备万全之后,才可以行动,但这次和缅甸出租车司机交流的过程让我意识到:哪有什么万全的准备,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遇到语言交流障碍,但这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沟通无国界,就看你能想到什么办法。

那次因为时间紧张,我们在缅甸只有三天时间,这三天时间,爸妈并没有带我去什么网红打卡地,而是去当地集市tao宝,去路边摊品尝特色美食,坐缅甸的环城小火车。在那个火车上,还发生了一件令我印象的事。

(缅甸火车站)

那天,我们到了缅甸的火车站,整个车站给人一种年久失修、十分破败的样子,而上车的旅客,也和这个车站一样,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人,车一到站,这些人一窝蜂似地挤上去。

我站在车门前不知所措,爸爸却很兴奋,他拉着我说:“快上来,我才是缅甸人都真实的生活呢。”

我小心翼翼地跟爸妈挤在车厢的过道里,看着那些类似于“丐帮”的乘客,心中感慨万千:原来缅甸的穷人,比我想象得还穷。

就在这时,一个乘务员向我们走来了,她要把我们换到另外一个车厢。这个车厢与那个“丐帮”专车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了。

可爸爸却觉得这个车厢“没意思”,大概是被粉饰过的太平,终究缺少了一些烟火气。

缅甸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它却改变了我日后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和驴友们在一起)

开学后的一个周末,我放假回家陪爸爸去买菜。

路上,我向爸爸提起,我想转文科。

爸爸想了一会儿,问我:“你决定了吗?不会后悔吗?”

“我决定了!”我坚定地说。

“那我们尊重你的决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就这朴素的一句后,成了我后来环游世界的最大的底气,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根,无论我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们都会的背后支持我。

高考的时候,我发挥得不错,考入了东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

我的人生从进入大学那天开始,便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之前,我一门心思地想考个好学校,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什么事也不出头,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但到了大学,我想向外发展。

(伊朗见闻)

于是,性格内向的我,也大着胆子参与学生会的竞选,还有幸当选为体育部的部长。在学生会期间,我从一个服务者,变成一个决策者,正是这种角色的变化,锻炼了我的能力和心智,使我做起任何决定来都干脆利落。

2017年,受同学的影响,我决定趁假期去伊朗做志愿者,教那边的小朋友学英语。

去之前,我以为伊朗的宗教色彩很浓厚,女人们时刻都要裹着头巾,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一个相对国际化的城市,就连他们的街景,都像欧洲小镇一样漂亮,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

在德黑兰如果只是女人在一起,是不需要裹头巾的,只有男人们进来时,才必须把头发裹住。

而外围的那些小城,无论是宗教意味,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保留,都比德黑兰要浓厚得多。

(伊朗首都德黑兰)

这次伊朗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让我也有了出国的念头。但是,我很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出国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根本负担不起,但想出国看世界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肯离去。

该怎么办呢?

2019年,考研或就业这两条路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犹豫不决。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天,他在闲聊的时候问我,想不想出去看看。

我对爸妈从来都是敞开心扉,直截了当地说,想出去,但又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

爸爸说,他们也打听过一些出国留学的费用,目前家里的情况,可以支持你一年的基本费用。当然,英美澳除外。

有了爸妈的支持,我决定去西班牙留学,并独自完成了去西班牙留学的各项准备事宜,足足省了几万元的中介费。

2019年,我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西班牙。

(我来到马德里)

在刚到西班牙的那段时间内,学习成了我唯一得要完成的事,只用了半年的时候,就达到了B2阶段,可以在西班牙申请大学了。

可就在B2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却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了。也许之前时间被安排得太满,现在一下空出来,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西班牙的夏天很热,我为了省钱,租了一间没有空调的房子,一个人待在异国他乡,又没有什么朋友,失眠、暴饮暴食,我感觉自己快抑郁了。

我跟父母提出:“我想去走”。既然在屋里不开心,为什么不去拥抱大自然呢?

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有一条朝圣之路,是很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为了疗愈自己,也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我退掉了房子,连相机也卖掉了,只背了一个包,穿着一双人字拖就踏上了朝圣之路。

(第一次走朝圣之路,可以眺望比利牛斯山)

在朝圣的路上,一块石头穿过拖鞋底,扎进了我的脚里,那种钻心的痛,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但我不想停下来……

朝圣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同路人,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总感觉有人在旁边,会心安点,而且,我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安全,我觉得,朝圣路上的人,都是心存善念的。

可是,我的脚实在太疼了,再加了当时抑郁的情绪还没有完全纾解,不自觉地,我竟然泪流满面了。

一个意大利的大哥哥发现了我,他停了下来,亲切地对我说:“有什么事就要说出来呀,不能憋在心里……”

那种亲人般的语言,让我一下子破防了。我慢慢地学会向别人诉说自己的感受,也学会了正视自己,我拖着被石头扎破的伤脚,走完了朝圣之路。

在这条路上,我认识了新朋友,从此不再孤独;我认识到只是个普通人,没办法把任何事都做到极致,于是,我放过了自己,不再去追赶别人。

(开启三个月的独自旅行)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本来要来西班牙看我的爸妈,一直迟迟未能成行,我和他们分隔在地球的两边,只能靠视频电话互相报平安。

2020年的夏天,欧洲开始放开了一点,被疫情憋了好几个月,我已经快疯掉了,决定再出去转一转。

盘点了一下家底,我只有一万多块钱,和去朝圣路上一样,我还是退掉房子,卖掉非必要家当,背着一个包就上路了。

这次旅行,我没有攻略,没有目的地,为了省钱,我连出行方式是搭便车和沙发客。

很多人都会觉得,一个女孩在公路上搭便车,会不会不安全呢?

我和一个沙发客聊过这个话题。他说,不要想太多,只要你确定这件事是你想做的,就不要犹豫。

我很幸运,第一次搭便车,只用了2分钟,就遇上了两位十分可爱健谈的老奶奶,她们见我背着包在路边,就立刻停下了车。

(独自搭便车)

当然,也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为了能搭到便车,我也曾经历过炎炎烈日下,两个小时都打烂不到一辆车,也曾被暴雨淋得差点感冒,当时觉得狼狈极了,但现在回想起来,都会觉得那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而当沙发客,更像是开盲盒,可能会遇上各种有趣的沙发主。

有一次,我的沙发主是立陶宛考纳斯的一个马戏团主持人,他看我是沙发客,还问我要不要搭他的马戏团的便车。

反正我也没有目的地,便着他的马戏团来到另一个小镇。

马戏团在外演出的时候,我们都住在帐篷里,9月的立陶宛已经很冷了,我们睡在帐篷里,又没有取暖设备,夜里冻得瑟瑟发抖,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早起的驴叫声给惊醒了。

我们跟着马戏团走了几天,除了马戏团长干一些零碎的杂活,还免费看了两天的马戏,细想起来,真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在驴舍做志愿者)

就这样,我从德国出发,历经三个月游遍了欧洲,在这三个月里,我睡过帐篷,到过采石场、赶过驴和野猪,这些经历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体面,但它们给我带来的技能的经验,足可以让我有面对任何风雨的勇气。

回到西班牙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开始接一下翻译之类的工作,日常生活也可以自给自足了。

可是,两年后,烦恼又随之而来。

2022年,我已经25岁了,国内的很多朋友要么考公考编上岸成功,要么已经结婚生娃,每个人都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只有我还貌似一事无成,甚至连个稳定的住所都没有。

那时,我问自己,这种漂泊的生活,真的是正确的吗?

那一阵,我又体会到了当时的那种压抑的情绪,19年,那条路治愈了我。现在,我还想重走那条路,一边走,一边思考。

那条朝圣之路由我走了足足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第二次朝圣之旅,和驴友们在一起野餐)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想了很多,虽然我现在看似一无所有,但其实我的内心比谁都富有,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追求心之向往的世界。

只是,一个人待的时间长了,未免有些孤独,为了缓解这种孤独,我突发奇想,在西班牙的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同时将在网上联系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问他们25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想干什么……

有人说,想在25岁的时候穷游世界,有人说,想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人想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

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目标,都有自己理想的净土,在这个“向钱看”的社会中,这些人能够认真审视自己内心,反而成了一股清流。

采访完朋友们,我也豁然开朗了,我确定自己不适合待在格子间里,我喜欢这种一边走,一边探索的生活。

(和世界各地朋友在海滩上住了三天三夜)

今年,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数字游民的工作,这个工作不用去公司,只需在线上办公,一边游历西班牙,一边帮公司西班牙游学等相关事宜。

而我的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远离市区的小村庄,这里简直人还生活在几十年前的状态里,没有煤气,天然气,做饭还要用烧火……

但这些都没难不倒我,我反应甘之如饴。

我的理想生活,从来不是名牌包包和精致的妆容,低配的生活和高配的内心,才是我所追究的。

在外游历了五年,虽然我们创出什么宏伟大业,但我希望我是一盏灯,为想出来走走的小伙伴们,照亮前面的路,当你靠近我的时候,就如同靠近了光,温暖了你我。

【口述:爱笑的布兰达】

【编辑:落地成河】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