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唯一一位具有陆海空三大军种经历的传奇将军

三目观史 2023-10-29 20:07:46

曾克林将军,1913年出生于被誉为“将军县”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他只有少将军衔,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有我军历史上许多个“第一”:

第一个率军挺进东北的军分区司令员;第一个战车师师长;参与组建了空军第一个航空兵混成旅、海军航空兵第一师、海军第一个歼击师……

1945年9月5日,曾克林率领所部3000余人乘火车到达沈阳火车站。

曾克林时任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他的这支部队,是日本投降后第一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

曾克林十分重视,在满载军士的火车上插满了红旗,贴满了标语,进入沈阳时就差敲锣打鼓放鞭炮了。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火车刚进站,迎接他们的不是沈阳民众,而是苏联红军黑洞洞的枪口……

曾克林不知道,当时蒋介石已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按照蒋介石的要求,苏联红军在歼灭日本关东军后,要把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交给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

对此,中共中央从大局出发,要求八路军部队不能以八路军正规部队的身份进入东北,不要坐火车进入大城市,也不要主动与苏联红军接触,等等。

曾克林所部由于电台功率太小,部队出关后就和上级失去了联络。不仅不知道上级指示,反而与指示背道而驰:

坐着火车、插着红旗、贴着标语,穿着军装,浩浩荡荡地来到沈阳。并主动联系苏联红军,协助苏军攻下了山海关,接收了东北重镇锦州。

心理上的先入为主,让曾克林面对苏军枪口时大为恼火。他接连三次找苏军驻沈阳卫戍司令卡夫通少将谈判,态度坚决地说:

“沈阳是中国的国土,我们有权进驻,我们是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我们长期在这里抗日,你们不让我们来,让谁来?”

卡夫通前两次一直拿《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作挡箭牌,但是面对正气凛然的曾克林,卡夫通终于作出让步,同意八路军下车,开进沈阳。

曾克林自然不会知道,他的误打误撞,使他成为抗战胜利后我军第一个进驻东北、接收大城市的高级军官,并为我党我军解放战争期间在东北的战略布局打下基础。

1949年秋的一天,朱德总司令在中南海约见了曾克林,告诉他说,刘亚楼希望他能去空军工作。

曾克林非常意外,毕竟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空军。

朱老总看出了他的顾虑,鼓励说:

“别有什么顾虑,任何事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嘛,这就需要你们在实践中去闯出一条路来。”

就这样,37岁的曾克林告别了征战了20多年的陆军,到哈尔滨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做了一名普通学员。

曾克林长年征战,没时间学习文化,识字少,学东西很困难。在400余名学员中,他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学得最艰难的一个。

但他咬紧牙关,像战胜敌人一样硬是啃下了近20课程。第二年,曾克林以38岁“高龄”在同期学员中获准单飞,成为唯一一个飞起来的红军学员。

1952年1月,周总理和毛主席同意了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的请求,决定成立海军航空兵飞行部队。3月,曾克林被调到海军任副司令员。

这一次,曾克林有了上次刚进入空军的学习经验,很快学会了海军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此后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

曾克林在空军和海军的工作经验,让他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军三军协同作战的一江山岛战役中,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才能。

曾克林说,我军过去饱受国民党飞机轰炸之苦,一江山岛之战,是我军第一次掌握了空中优势,把国民党军打得舰艇不敢出港,飞机不敢起飞,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

战斗打响后,我军空军和海军的战机先行,把岛上敌军设施炸成一片火海。其后陆军开上岛屿,全歼守敌。整个战斗只进行了3个小时,国民党军没有一艘军舰、一架飞机敢来支援。

曾克林说:“这证明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建国初期作出的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和空军的决定极其英明。”

1955年,曾克林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2007年3月12日,曾克林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0 阅读:70

三目观史

简介:分享大家喜闻乐见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