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权47年?这3张王牌在手,谁敢夺权?

玲珑历史放映厅 2024-05-15 03:55:28

前言

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慈禧太后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更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千古罪人。

身为女子,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虽说没有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但也将大权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且还是长达47年的时间。一般来说,按照慈禧掌权后的腐朽,肯定得把她拉下来解决掉才行,可是为何慈禧太后能稳坐这么长时间呢?

这时很多史学家就认为慈禧的这“三张王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张王牌-恭亲王

慈禧的丈夫咸丰帝后期变得心力憔悴,关于朝政大事的重视度直线下降,一看慈禧写了一手好字,咸丰帝自然是利用了,省了自己动笔,也省了自己的事。

久而久之,虽然是咸丰帝口述批阅奏章,可慈禧这个还算是聪明的女人,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了。在一些小的事情上,她甚至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且咸丰帝就像是经过了慈禧的手再下达命令,换谁对这份权利恐怕都心动。为此咸丰帝肯定是知道的,这不他临死前分权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分到慈禧身上的,而且为了局势的安稳他还专门任命了“顾命八大臣”。

只是皇太子年幼,慈禧作为生母当然就有了权力进行代管,但谁知到了慈禧手中就回不来了呢。

慈安没有慈禧野心这么大,咸丰帝将这两份权放在她们两人的手里,本可以进行一定的牵制,可最后真正被牵制住的恐怕只是顾命八大臣。

当然顾命八大臣也肯定蠢蠢欲动,毕竟谁愿意被两个女子牵制呢,而皇位、大权谁又不会心动?这时有人就会问八个大臣难道还敌不过两宫太后?

错了,不只是两宫太后,还有慈禧的第一张王牌恭亲王-奕訢。

首先慈禧和慈安本就手握两枚印章,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们的手中,而顾命八大臣想要专权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有了奕訢帮助和设计,八大臣只能形同虚设。

在权势面前,不管是慈禧还是奕訢都有自己的考虑,他和慈禧联合是帮助了慈禧垂帘听政,同时奕訢也权势赫赫。

奕訢不仅成了议政王,还在军机处担任重要的领班大臣,总之他在军机处上任后,军机处可谓大换血,一半的顾命大臣更得以解决。

我们知道虽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奕訢作为她们重要的合作伙伴,清朝朝廷的很多事务都是由他来打理的,而且说是手握大权也没什么不对,毕竟后来连外交的事宜都交给了他。

只是奕訢不知道,慈禧所想远比他想象的要多,野心也更要大。奕訢自己的声望和权力大了,慈禧只会像和顾命八大臣一样忌惮和不安。

开始的时候她会给奕訢点甜头,当自己垂帘听政的位子坐稳了,慈禧只会找到机会就打压,不得不说暗潮涌动的朝廷就是这么的现实,需要的时候全力巴结,不需要的时候当然是想尽办法巴结了。

如此,慈禧巴结到的这张王牌,算是稳固了他的地位。

第二张王牌-母亲的身份

后来八大臣的威胁没有了,在朝廷慈禧太后重用起了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他们的能力有目共睹,虽然慈禧看重的是他们汉臣的身份,但不妨碍他们为慈禧排忧解难,更解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

众所周知,慈禧和慈安是两宫太后,此前慈安是咸丰帝正儿八经的皇后,皇上驾崩,新帝登基,她自然而然贵为皇太后,而慈禧可以说是沾了儿子的光,因为咸丰帝去世时,慈禧只是懿贵妃。

要不是同治帝上位,慈禧怕是拿不到其中一枚印章,更别说垂帘听政了,所以这第二张王牌只能是她这个“生母”的身份。

再加上同治帝年幼,朝廷大事同治帝肯定一时间处理不了,所以在这期间只能是便宜了慈禧。

慈禧算是高高在上了多年,怎会甘愿放手,到了同治帝长成,慈禧需要归政的时候只能说归的很不彻底。

该慈禧出手的时候只能说她还会出手,而且同治帝一些决定,只要慈禧想干预就没有她干预不成功的,而同治帝想努力摆脱,终究是没有成功。

同治帝病逝后,慈禧的经验大涨,借着同治帝无后继位的机会,慈禧一来不让自己贵为太皇太后,而是保留皇太后的身份再次垂帘听政。二来她当然选择年纪小好控制的幼主,这样她势必又能掌权很多年。

这不光绪帝年仅四岁就被扶上位了,要知道光绪帝还是与同治帝同辈,准确来说是慈禧的侄子。

在同治帝身上发生的事情似乎在光绪帝身上又循环了一遍。因为在光绪帝大婚后,慈禧本应该让权,让光绪帝亲政的,但是这次慈禧却始终没有放手,而是借着训政的名义又掌权了很多年。

可能最后真是没办法了,慈禧才让光绪帝亲政,不过慈禧还是没变,需要她知晓和拿主意的事情还得经过她,光绪帝也便只有请命的份儿。

第三张王牌-“祖宗之法”

说到最后一张王牌从光绪帝上位就能看出,那就是“祖宗之法”。这应该从何说起呢?

慈禧想要稳固自己的权势,登上皇位之人最为关键,毕竟他的儿子同治帝就是她的一张王牌,同治帝之后上位的光绪帝还和他同辈,同样年纪甚小,这样对慈禧最有利。

在家法中,肯定是父死子继,但是皇帝若是没有子嗣,就只能在旁支中挑选了,而且原本是皇帝儿子的位子,当然也就要选和皇帝儿子同辈的了,可同治帝是“载”字辈,光绪帝也是“载”字辈。

如此看来,这祖宗家法也难不住慈禧,不管她怎么做,势必都由慈禧来控制,这样她也就能达成所愿了。

这么看下来慈禧的王牌确实不少,对于她地位的稳固确实非常有利,不过也不是说慈禧就没有阻碍了。像前文我们说到的奕訢就是一个,一度两人之间的矛盾加大,最后慈禧只能找机会撤了奕訢的职。

再者光绪帝到了年龄,他对慈禧手握大权就相当不满,甚至光绪帝就曾利用过维新派,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也没少让慈禧费心。

最后回归慈禧本身,她本就是皇太后,朝堂上自然会有人说是非,简单来说就是有支持皇太后的,也就会有支持皇帝的,慈禧也就得担心着。

结语

慈禧掌权多半生,野心随着手中的权力增大而不断增大,尽管是一介女子,但也绝非泛泛之辈,心狠手辣更当仁不让,可最后还是能力不足,让大清王朝逐渐衰败,她更成为了公认的千古罪人。

8 阅读:1061

玲珑历史放映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