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神秘的“亚洲麒麟”现身老挝,却在被人圈养后暴毙而亡!

科学多一点 2024-05-09 06:27:17

古人对麒麟甚是推崇,认为它们是瑞兽中最为独特的一种,但是千百年来,麒麟似乎只存在于古人的想象里。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名叫“亚洲麒麟”的珍稀动物,却以它独特的外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是亚洲麒麟,也是亚洲独角兽

2015年,根据英国媒体的整理报道,神秘的“亚洲麒麟”现身老挝,并被当地一名村民擒住。该村民尝试着将“亚洲麒麟”圈养,不过短短数日之后,这头“亚洲麒麟”便暴毙而亡。

这种名叫“亚洲麒麟”的野生动物,鲜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亚洲麒麟”的学名为中南大羚,也被广泛地称之为武广牛。

亚洲麒麟的身型较为玲珑精致,体色为深棕色,也因从侧面看过去“独角”的造型,而被人直观地称呼为“亚洲独角兽”。从正面看,才能发现它们长且尖的双角。亚洲麒麟的双角长得十分宏武,表面既光滑弯度又恰到好处。

亚洲麒麟的头面部类似秦岭牛羚,鼻骨略拱,而面部饱满,一双棕扑扑的大眼睛点缀在其间。此外,亚洲麒麟角长且耳小,耳朵背面呈棕色,内侧则呈纯白色,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亚洲麒麟眼睛上方还有一道亮白的条纹,下颌、鼻侧均有此色彩,在棕色与白色的对比中,给人一种“神兽”现身的直观感受。跟老虎、豹子一样,亚洲麒麟脸上分布着特殊腺体,可起到气味标记的作用。

除了这些外部特征之外,亚洲麒麟还有一条非比寻常的舌头,其长度可达16厘米。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麒麟被人类发现的历史并不长,它们首次被发现是1992年,因为较少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所以人们对其生活习性和种群也知之甚少。

经过相关人员深度的调查与追踪,发现亚洲麒麟主要栖息在东南亚地区海拔约为200米至1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此外,亚洲麒麟还喜欢过着深入浅出的生活,有了密林和山丘的遮掩,人们更难以寻觅其踪迹。

名气大,行踪诡秘,性情却相当温顺

亚洲麒麟的名气究竟有多大?当1992年人们于山林之中发现世界上还存在着亚洲麒麟这种不可思议的野生动物时,简直目瞪口呆。亚洲麒麟还被列入20世纪动物物种发现中最惊人的物种之一。

虽然亚洲麒麟在江湖上的名声极大,但是它们的行踪过于诡秘,喜欢独行,只有在迁徙的时候才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两三头集成队伍一起走。

研究人员即使想深度追踪,也很难找到切入口。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外表如此奇幻的亚洲麒麟,居然有着相当温顺的性情。即使同样深处深山老林之中,亚洲麒麟也不像秦岭羚牛或者白肢野牛一样性情狂暴,容易暴走。

不过这可并不意味着亚洲麒麟好欺负,亚洲麒麟跟海洋中的虎鲸一样“有眼力见”,只有在面对人类的时候,才会相对温顺平和。

有研究发现,当亚洲麒麟面对阵阵吠叫的狗时,则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防守反应。处于防守状态中的亚洲麒麟,全身都会绷紧,处于高度警戒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脚绷紧收拢,拱起背部,并发出阵阵哼叫声。

亚洲麒麟的门牙较短,这利于它们啃咬灌木枝叶。在偌大的密林中,它们有自己的饮食偏好,也就是说尽管亚洲麒麟性情温顺,但是它们骨子里却是一种相当挑食的物种。

亚洲麒麟喜欢吃无花果树的叶子,也喜欢吃天南星科的药草千年健。或许正是挑剔的性情、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体质虚弱等原因,使得亚洲麒麟在2015年被老挝村民圈养的时候,仅数日便暴毙而亡。

亚洲麒麟的挑剔甚至延续到了吃法上,它们并不像一般的食草动物那样,几番咀嚼过后直接食物吞进肚子中。亚洲麒麟在开始咀嚼动作之前,会先将灌木叶子的叶肉从茎干中分离开来,之后再进行美滋滋地咀嚼。

早在1998年的时候,人们就曾捕捉到一头野生的亚洲麒麟,并且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亚洲麒麟一次的摄水量极多,大约一次能够喝上60口水,才会停止喝水动作。不过,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亚洲麒麟较为怪异的举动,那就是吃掉自己的粪便。

亚洲麒麟野生族群告危,全球或存不足百只

虽然亚洲麒麟被发现迄今不过数十载的时间,但2009年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曾估算目前野外环境中亚洲麒麟数量或许仅存几十只,种群态势岌岌可危。

针对亚洲麒麟这种危急的种群态势,老挝政府呼吁提高对亚洲麒麟的保护意识,并且在山林中发现其身影时,不要上前捕捉它们。平时上山活动的时候,尽量避开亚洲麒麟的生存区域,给亚洲麒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野外生存空间。

很多人都误以为亚洲麒麟的种群态势之所以会告危,是因为其野外基数原本就稀少。但根据调查显示,毫无节制的狩猎活动才是亚洲麒麟在野外生存遇到的最大威胁。早在2000年之际,亚洲麒麟独特的犄角引起了人类极大的追捧,甚至一度标出了600美元的价格。

人类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将矛头对准了孤立无援的亚洲麒麟。对亚洲麒麟发动大规模的捕杀行动。另外,人类大范围地侵入亚洲麒麟的栖息地,使其生存空间缩减、生存资源匮乏,也是减少亚洲麒麟野外种群数量的重大原因之一。

人类也曾尝试过圈养亚洲麒麟,以图挽救其岌岌可危的种群态势。1998年,13只亚洲麒麟被人类小心翼翼地圈养。人们严格按照亚洲麒麟的习性给其喂食特定的树叶,打造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可惜这13只亚洲麒麟都没有逃离死亡的宿命,其圈养寿命终结在5个月之内。

亚洲麒麟数量稀少,是公认的濒危物种。但是这样具有生态意义与科研意义的物种,却并不“屈服”于人类犹如喂养金丝雀般的圈养中,或许它们才是真正属于大自然的精灵。人类理应让它们安全无忧地生活在野外,大力圈地保护,感谢您的阅读。

0 阅读:934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