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爱黄巢的理由是什么?黄巢是否代表了最底层老百姓的利益

寻根拜祖 2024-03-21 10:56:40

一个空怀理想的流寇,除了那首《不第后赋菊》外,给世人留下的灾难远大于怀念,有什么值得喜爱的呢?

当黄巢再次落第,写下那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恐怕没人想到,他会给天下带来何等深重的灾难。

黄巢出身于山东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不过他这个农民应该打个引号,因为他们家的主业其实不是种地,而是贩卖私盐,严格来讲这是一个“盐枭”世家。

古代盐业属于官营,私人不得从事。但基于食盐的可观利润,总有人铤而走险,尤其是在末世王朝,官商勾结的私盐贩子屡禁不止。

不过,像黄巢家族那样,能做到世代从事私盐生意的还真不多。毫无疑问,这样的家族既要与官府有相当深的利益勾连,同时一定还豢养着数量庞大的私人武装。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黄巢虽然也读书,但其实只能算粗通文墨,却精于弓马骑射,长于游走江湖。“喜养亡命”四个字告诉我们,他就是一个社会不安定因素。

黄家也只能勉强算个庶族阶级,没办法享受大唐豪族阶级的“荫封”特权,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唯有科举一条路。

很遗憾,科举考试没有“江湖科”,黄巢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实在拿不上台面,他多次上考场,但每次都失望而归,愤懑之下写下了那首《不第后赋菊》。

有人说,这首诗充满豪气,但我觉得杀气更重,在他幻想中的黄金甲背后,就一个森冷的“杀”字。

这很符合黄家的生存状态,利益背后就是残酷无情的搏杀,别人的命,自己的命,只有拿到秤杆上才有价值。

所以,当王仙芝起义爆发后,一个可以让生命价值倍增的机会放在了黄巢面前,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将自己放上秤杆。因为私盐的利润有十倍,皇位的价值何止万倍。

唐懿宗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率领家族子弟在冤句起义。凭借雄厚的家资,黄巢几个月内就将自己的武装扩大了数万人之众。

黄巢起义先后九年,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乾符二年至乾符四年,黄巢与王仙芝从合作到分裂,义军由兴起到极速衰落。

第二阶段:乾符四年至乾符六年,黄巢四处流窜与朝廷打游击战,从衰败中再次崛起。

第三阶段:乾符六年至广明元年,黄巢连败唐军,攻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第四阶段:广明元年至中和四年,黄巢遭遇唐军反击被迫退出长安,并兵败泰山死于追杀。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私盐贩子差点掀翻强大的大唐帝国?黄巢明明已经建立政权,为何才一年多就被迫退出长安?

01.黄巢成功的三大理由军事才华

咱们得承认,黄巢确实有非凡的军事才华,他总能在唐军的围剿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甚至打赢了数次关键性的战役。

黄巢几乎打遍了唐朝所有的名将,从综合战绩上看,他绝不落下风。尤其是攻城能力,他连续创造数日连克十数城的奇迹。

黄巢对军队的聚合能力超强,他历经多次战败,有的甚至是致命性的,但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将散落的部众重新聚集在他的麾下。这种打不死的韧性,让唐军瞠目结舌。

社会环境

一个私盐贩子,光凭财力就能一呼百应?正常情况下当然不可能,这还要得益于唐末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便走向衰变,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天灾频繁,官府腐败,百姓不堪横征暴敛,以至于流民遍地。

唐懿宗初年的庞勋起义再度激化矛盾,也点燃了农民起义的火种。王仙芝、黄巢正是利用了这个有利条件,只要谁能给他们一口饭吃,流民就成了对抗朝廷的庞大力量。

这种现象在每一个末世王朝都通用,而并非黄巢个人有多大的魅力,环境使然而已。

唐廷衰腐

中唐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朝廷与藩镇、外朝与内廷、豪族与庶族、官宦与士大夫,这些矛盾都触及利益阶层的根本,无法调和。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矛盾冲突中,大唐帝国像一艘破旧的船,变得千疮百孔,谁也没有心思、没有办法补救,只能眼睁地看着它往下沉。

黄巢起义爆发初期,朝廷又多次机会收买义军首领,也有多次一战奠定胜局,但每次都因为内部相互拆台而功亏一篑。唐廷内部的倾轧,才是造就“黄巢神话”的根本原因。

02.失败的原因流寇思想

黄巢创造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他所率领的队伍两过黄河,四过长江,累计行程15000公里,足迹北抵黄河北岸,南到今天的广州。

黄巢起义的足迹图能看得人眼花缭乱,这种反复穿插,往返迂回的功夫不愧“流寇”的称号。

打仗虽然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但稳定的后勤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黄巢却没有这个意识,他的部队就像一群蝗虫,为了生存四处游走,从来没想过停住脚步去建设根据地,哪怕在长安也是一样。

起义之初,老百姓是为了肚皮而来,但一支队伍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肚皮,就一定会滑向流寇的层次,而不是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

核心缺失

黄巢为何会沦为流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想清楚这支队伍的核心力量应该是谁?如何围绕核心力量确立政治诉求,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我们举一个成功的案例: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建立自己核心团队的?

新朝末年的环境跟唐朝末年大同小异,也是流民遍地,各种武装多如牛毛,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几十支。

面对各色流民军,刘秀不贪图数量,而是追求团队的质量,他的心核心成员都有一个鲜明的身份标志,那就是豪门士族集团。

为此,他每次打败流民军后,大多将他们解散归田,而不是纳于帐下。这么做虽然损失了急速扩张的机会,但对团队的“纯洁性”打造却至关重要。

正是由于核心团队的利益诉求一致,这支队伍才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黄巢呢?完全是杂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即便能打胜仗也充满偶然性,流动战尚能应付,正规的攻坚战面前就不堪一击了。

政治理想

黄巢虽然打出了“平均地产”的口号,但这仅是他用以迷惑人的幌子,九年时间里,你看不到他为此做了哪些实事。

这跟黄巢的出身有关,他似乎是庶族阶级,其实也有点像商人,从阶级划分上他又是农民。这个状况导致他无法真正了解这些阶级的诉求,更提不出革命性的政治理想。

这一点,他还远不如自己的部下朱温。朱温为何能站住脚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自己的藩镇建立了以庶族阶级为核心的团队,进而制定了替代以豪门士族集团为核心的大唐的政治蓝图。

即便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就是报复当初屡试不第的郁闷,用一身黄金甲让后人知道他这个励志青年?

03.如何评价黄巢

有人说,黄巢代表了社会最底层百姓的利益,为推翻腐朽的大唐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客观上讲,他确实动摇了大唐的根基,但你非要说他代表了最底层的百姓,打死我也不承认。

黄巢起义的动机根本就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自己的“黄金甲”,这从他的行为可见一斑。

黄巢每到一处,到处烧杀抢掠,不至于富户,连普通百姓也不能幸免。尤其是在他遇上粮食危机的时候,他竟然屠杀百姓为军粮,据史料研究表明,他先后杀害30万百姓,简直就是灭绝人性。

当他取得政权后,他没有给老百姓创造新天地,而是忙着他自己,以及家族成员的腐败享乐,这样的人怎么能作为底层百姓的代表?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也许有人喜欢黄巢的“冲天怒气”、“百花杀”的霸气、“黄金甲”的追求,但决不能将他视作一个代表百姓利益的英雄。

0 阅读:67

寻根拜祖

简介:汲取先人营养,滋润后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