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言:奋力打造一个共享发展的雄安

雄安发布 2024-05-16 15:04:48

编者按

胸怀梦想的远征,尤需逢山开路的闯劲;前无古人的事业,呼唤锲而不舍的笃行。

去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雄安,对新区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堪称奇迹”“殊为不易”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备受鼓舞。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实现“聚要素”、推动“上台阶”的号角已经吹响。

在这个节点,我们回溯来路,展望未来,以新气象和新作为,推动雄安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5月9日起,我们推出系列雄言与广大雄安建设者共勉,让我们一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雄安实践的新篇章。

雄安新区容西片区航拍图。中国雄安官网高盟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雄安新区都体现了这种深厚的为民情怀。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他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区考察调研时也强调,“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新区设立7年来,始终坚持把共享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不断满足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中国雄安官网发

在幼有善育上,成立更多托幼一体机构,切实解决家长们的“带娃难题”。坚持“一米高度看世界”,从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入手,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公园、社区、学校、交通等建设中,让“雄安的未来”学习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在学有优教上,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让“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成为标配。与更多京津冀优质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让回迁子女实现就近入学,让北京援建“三校”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雄安生根发芽,让新区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好教育。

招聘会现场。中国雄安官网牛思佳 摄

在劳有所得上,坚持就业优先,扎实做好就业、产业、创业、物业“四业并举”大文章,创新打造“零工驿站+职业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公司”就业培训模式,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让他们有活干、有钱挣,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在病有良医上,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智能、服务优质”的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推动雄安宣武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雄安健康管理中心等医疗机构开诊开业,实现北京专家常态化到新区坐诊,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让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

在老有颐养上,积极探索养老驿站“公益+市场化”新模式,提供助急服务、助餐助医、家政服务等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尽情享受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的示范之城。

老年人在河北雄安新区容西第一养老驿站打乒乓球。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摄

在住有宜居上,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引导住房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严格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实现人才租房零成本、买房低成本,着力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未来之城,让年轻人在雄安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在弱有众扶上,坚持常态化开展“大走访”“走村串户”“周周看、家家到”,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基层基础,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感受到和谐温暖,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广大建设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同新区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事接着一事谋,一年接着一年干,早日建成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0 阅读:7

雄安发布

简介:雄安新区唯一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