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汉灵帝册封了三批州牧,这三个人是什么来历?

小活分享 2023-05-22 11:06:05

在中国的东汉末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时代。这一次的战斗,便是黄巾之乱。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汉灵皇也是急得团团转,手足无措。

这时,一位名叫刘焉的皇族成员,向汉灵帝建议,为了缓解目前的局势,可以任命“州牧”,这种体制的优点,就是让各州都有征兵的权力,让他们有统治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平息内部矛盾。不过这种体制也有弊端,那就是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叛乱。但事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汉灵帝便下令重启州牧制,同时公布三位州牧的职位,在这个非常时候,就连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很想知道这三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刘焉到底是何许人,怎么会让汉灵帝如此器重,这刘焉乃是鲁恭王的后人,是汉朝皇室后裔,在朝廷中身居要职。汉灵帝在中平五年下了一道诏书,册封刘焉为益州牧,并封其为侯爵,远赴益州,平息益州叛乱。只是,刘焉刚一踏入益州,便显露出了他的野心,他先是将自己的亲信送到汉中,随后又将皇上派来的官员尽数处死,当上益州牧之后,刘焉便开始派兵攻打益州各地不服他的官员和贵族,短短数年时间,整个益州都在刘焉的掌控之中。

但刘焉执掌益州不过数年,就病逝了,其子刘璋取而代之,本来是要趁势夺回大权,不料刘璋以巧舌如簧之名,将其拒之门外。

而第二位州牧名为黄琬,乃是一位有才之士,在东汉中晚期,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官员。黄琬出身书香门第,世世代代为官宦之家,所以她也希望能够像先祖一样,进入朝做官,只是一开始,她的成就并不高。幸运的是,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位大人物的青睐,被提拔为侍郎官。

在黄巾叛乱之后,黄琬成为了豫州牧,后来黄琬到了豫州之后,迅速平息了叛乱,并被皇上赐给了一个“关内候”的爵位。黄琬是个有才华的人,董卓看中了他的才华,将他召到朝廷做了大学士,得到了董卓的赏识,被封阳泉乡侯,后来因为迁移都城,惹恼了董卓,被逐出京城,最终在牢房中病逝。

第三位州为刘虞,幽州郡主,刘虞乃是汉朝皇族后裔,进入官场后,一路平步青云,一帆风顺。后来他成为了幽州的一员,在幽州也是赫赫有名,深得民心,可是没过多久,他的一次失误,就被革职了。在黄巾军叛乱之后,他因为深受民众的喜爱,重新成为了甘陵的宰相。后来,他被汉灵帝赐给了幽州的总督职位,刘虞即位之后,便以德服人,推行了许多惠民的措施,颇受民心。

幽州之中,也有不少的流浪者,刘虞采取了怀柔的策略,将这些流浪者收编进来,在刘虞的统治之下,幽州的战乱迅速平息下来,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起来。没过多久,幽州再次爆发大战,大军溃散,刘虞也被俘虏,刘虞被俘虏后,受到了极大地折磨,最终被活活折磨死在了地牢之中。从这一点来看,汉王朝的国力正在逐步衰弱,这也是汉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6 阅读:2766

小活分享

简介:原创解说,喜欢的话,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