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磨掉自己的指纹,只为练就“纳米级”触觉

半岛晨报 2024-05-02 11:41:48

0.01微米有多精细?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七千分之一,这个精度甚至连机器都很难做到。

大国重器的精度,由一个个0.01微米铸成。极致标准,方寸毫厘,就在这双手之间。

‍手掌被刺穿,他把工作台当“理疗机”

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特级技师叶辉,正在进行某型装备零件基准量块的超精密研磨。

研磨,就是利用金属间的摩擦作用进行手工精密加工,能把误差减小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被称为钳工中的最高精度。

为了打造航天超级精度,叶辉已经揣摩了20多年。

1997年,技校毕业后的叶辉被分配到699厂研磨组。5年学徒生活,每天面壁练习研磨基本功“推拿手”,也就是一推一拉的力道和巧劲儿。

乏味枯燥的过程,叶辉坚持了下来。没想到他刚刚出徒,意外就发生了。叶辉的右手手掌被利器贯穿,3根手指筋断,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动。

医生告诉他,今后和研磨工作无缘了。但叶辉选择回到工作台前,把研磨平板当成康复的“理疗机”。

叶辉说:“那时候我记着,就碰一下右手全是汗。抻筋,很疼,但就这么一点一点抻,就给抻出来了。后来去复查,人家说你是个疯子。”

如今,叶辉的这双手除了受伤后留下的疤痕,还有着异于常人的柔软。两块铸铁平板,少许研磨砂,再加上一双巧手,研磨高精度零部件的时候,微米级已不在话下。

甚至是头发丝万分之一的纳米级,叶辉都能达到。靠着一手绝技,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顶级研磨师。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他磨掉自己的指纹

用于某尖端装备的钽片,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厚度仅为一张A4纸的四分之一,研磨表面粗糙度却要达到惊人的纳米级。

这种材料如同磁带磁条,越薄越容易卷曲,只要有一个折痕,就报废了。

经过长时间观察和尝试,叶辉发现检测数据起伏,可能是手指按压后指纹印在薄片上导致的。

于是,他用砂纸将自己的指纹磨掉,再按住薄片研磨……

一个多月之后,叶辉的绝活让人叹为观止。他研磨的钽片,表面粗糙度达到5纳米级别,只有特殊仪器才能检测。

肉眼看,这件“作品”表面极度光亮平整,甚至能够反射报纸上的文字。

叶辉也由此突破了这一类型,超薄材料超精密研磨技术瓶颈,精度远超国外顶尖水平,“咱们中国航天,就是要做世界一流”。

叶辉的日常工作就是攻克各种各样的难题,某零件精度要求极高,国内没有研磨师敢接手,“他说了一句是外国人说的,中国人造不出这种精度的零件,当时我就火了,直接火了”。

通过叶辉的不懈努力,最终这个零部件的研磨精度远超国外水平。叶辉说:“‘老外’都觉得不信,当然我也很高兴”,伴随国家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叶辉的精度极限也在不断被他自己超越。

“标准不能不变,咱现在到10个纳米,机器都测不出来了,你就不干了吗?还得干,还得练,为了出新的仪器做好准备。往下一个阶段走,咱们航天就是要做世界一流。”

来源:央视新闻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