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确诊糖尿病,却因心脏病去世!看了他的故事,帮你延长寿命!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2024-03-19 17:29:32

在众多的慢性疾病中,糖尿病无疑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病症。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认为,只要控制好血糖,糖尿病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危害。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自述,平时一般并没有什么不舒服,要不是体检,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危及生命。

我就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糖尿病患者。

这位患者在不到50岁时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和大多数的糖尿病初诊患者一样,他对糖尿病的危害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为除了偶尔血糖波动带来的头晕、心慌等感觉外,他并没有感受到别的不适。因此,在患病的头几年,他几乎是处于断断续续的吃药过程中,后来有一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他才开始正式面对糖尿病,按医嘱吃药,认为自己只要按时吃药,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完全不顾自己的饮食,也很少测血糖。

然而,不幸的是,我在病房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十分消瘦,说话有气无力,咳嗽不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心脏弥漫性多支病变,终末期心力衰竭,已经难以通过支架治疗。他向我诉说了从确诊糖尿病到这次住院的经历,其实,他有过很多次可以阻止病情恶化的机会,只是他没有把医生的话当真,只是以为在危言耸听。后来,在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他就出院回家了,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他已经离世的噩耗。

其实,在医院,和他有相似经历的患者并不在少数,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64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相关死亡的研究表明,其中2 /3以上的人死于心脏病。

具体来说,糖尿病可通过3种方式影响心脏健康: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而糖尿病导致心脏病的机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涉及血糖、血管、心肌以及神经等多个层面的异常。

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

1. 血糖控制评估:首先,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通过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状况。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性心脏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筛查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基本手段。它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可能包括S-T段压低、T波改变等。

3.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大小、心肌厚度、心脏瓣膜功能以及心脏的射血分数等。这有助于发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等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早期表现。

4. 冠状动脉检查:对于疑似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这些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有助于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5. 心肌酶检查:心肌酶检查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起辅助作用。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水平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损伤,从而间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6. 血脂和血压检查:高血脂和高血压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常见伴发症。因此,定期进行血脂和血压检查也是必要的。

7.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问题。因此,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也是筛查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糖尿病控制好血糖固然重要,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患者必须全面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医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多个指南都推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联用奇钥®参芪降糖颗粒等中成药来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作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全程长期服用。

0 阅读:1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简介:80后王药师,关注用药安全,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