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我军优秀军区司令,为何最终被公审枪决?他如何成为叛徒?

猫咪铲史官 2024-03-11 21:12:49

《老子·七十三章》有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言天道之网虽宽广,然其细密,决不容恶人遁形。

在1950年9月7日,盐山县城万人瞩目,公审大会庄严举行。一声枪响,清脆而决然,终结了一个曾经的八路军军区司令员,如今却沦为大叛徒的生命。

他,邢仁甫,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旅长,本应以英雄之姿,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捍卫家国。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沦为罪犯,最终在人民政府的刑场上倒下。

参军入伍,战功卓越

邢仁甫,1910年7月生于盐山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其父曾涉足匪道,是青红帮的显赫人物。邢仁甫自幼对家庭环境心生不满,怀揣着走出自己道路的坚定信念。中学毕业后,他毅然离家,前往北平投身军旅。在军队的日子里,他凭借勤奋好学的精神,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历任连参谋、副官等职位。

然而,军阀的黑暗统治让邢仁甫深感压抑和苦闷,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得以施展。他不愿屈服于现状,于是选择离开军队,返回家乡。在那里,他毅然加入了我党,想开创一番宏伟事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党发出全民族抗战的紧急号召,津南、鲁北各地的共产党人纷纷响应,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力量。邢仁甫因曾在军队中担任过副官,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在家乡被推选为救国会军事方面的最高负责人,负责统辖和领导抗日救国军。

同年12月,为使部队合法化并利于统一抗战,救国军正式更名为“三十一支队”,邢仁甫被任命为司令,

当时,三十一支队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日伪势力千方百计欲将其剿灭,老蒋军队以及地主、土匪武装亦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这支抗日力量。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上级为了摆脱困境并扩大影响,指示三十一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邢仁甫作为这个部队的最高长官,不仅没有被敌人剿灭,甚至在各种围追堵截当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1938年1月,三十一支队发起了对盐山城的围攻战。盐山城内驻守着日军百余人及伪军五百余人,他们装备精良,武器充足,实力不容小觑。为了以弱胜强,邢仁甫巧妙地运用了战术。他一方面虚张声势,日夜骚扰敌军,制造假象;另一方面则精心布置疑兵阵,与敌人巧妙周旋。同时,他还派出精锐部队潜入城内,摸清敌情。

三天后,利用午夜时分的黑暗掩护,邢仁甫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发起攻击。内外夹击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盐山城。敌军措手不及,仓皇逃窜。此役,三十一支队大获全胜,成功攻克盐山城,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在1939年2月23日,无棣县城发生了相当激烈的战斗。邢仁甫身先士卒,带领将士第一个攻下了北门。这场战斗,不仅击杀了警备队长,伪县长也被活捉,数百名日伪军被全歼,充分体现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三十一支队接连取得胜利。3月,他们攻克南皮县董村镇,歼敌数百人;4月,里应外合夺取庆云县城;5月,乐陵县城也成功被收复。这些连战连捷的战绩,使三十一支队名声大振,成为抗日力量中的一支劲旅。

三十一支队的战绩越来越好,队伍也是越来越强大。到1938年4月底,已经从原来的规模发展壮大到了24路,士兵更是有3000多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邢仁甫因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被上级委以重任。1938年7月,在我军部队改编时,成为平津支队司令;这一年的9月,平津支队又再次改编,他又成为了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六支队支队长;1941年2月,六支队升格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而他也成为这只部队的旅长;到了3月份,冀鲁边军区成立,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此军区的司令员。

可惜,让无数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了。本来有着光明前途的一位我军的优秀干部,却未能抵挡住“糖衣炮弹”的诱惑,结果成为了叛徒、卖国贼。他的背叛不仅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也让人深感惋惜和遗憾。

三妻四妾,贪图享受

随着地位的攀升和声望的积累,邢仁甫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不再坚守初心,对自己的要求也日渐松懈。他开始厌倦艰苦的生活,每次作战也鲜少亲临前线。

在权力的诱惑下,邢仁甫渐渐变得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甚至在部队中为所欲为。他已有贤良淑德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女儿,却仍不满足,竟对部队宣传队的青年女队员宋魁玲心生邪念。他频繁邀请宋魁玲到住处玩乐,不顾组织纪律,最终竟公然将宋魁玲纳为妾室,成为他的小老婆。

更令人愤慨的是,在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时刻,邢仁甫却在新海县海边寻得一处荒岛,命令战士和民工为他建造豪华的私人住所。他每日在此大吃大喝,过着奢靡的生活,甚至让手下士兵冒着生命危险进城为他购买奢侈品,以满足他的私欲。

1941年6月,根据未来形势和工作的调整,军队决定让黄骅到冀鲁边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黄骅将军来自湖南,他曾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奋斗,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能力。上任后,他主要致力于部队的整顿工作和军事纪律教育,很快就在部队中建立了深厚的威信。然而,邢仁甫因对黄骅的嫉妒和不满,开始对其大肆诋毁。

1943年春,上级决定派遣邢仁甫前往延安党校学习,并由黄骅接替其军区司令员的职位。然而,邢仁甫接到通知后,并未将这次调动视为一个提升自己、接受教育的良机,反而对黄骅的升迁更加怨恨,并萌生了恶念。

反叛投敌,罪有应得

1943年6月30日晚7时许,在新海县大赵村,一场阴谋悄然上演。黄骅将军正在主持侦察会议,而邢仁甫的11名亲信却以工作汇报之名闯入会场,无情地将黄骅等五人残忍杀害。

邢仁甫虽然短暂地得意于阴谋得逞,但他离心离德的行为很快使他成为了一名孤家寡人。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他于1943年7月仓皇逃离,带着小老婆宋魁玲和极少数亲信逃至天津。

在天津,邢仁甫为了一己私利,竟无耻地投靠了日寇,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他撰写了大量叛变材料,将所知八路军在冀鲁边区的全部情况悉数供出,以此换取了津南6县剿灭我党的部队司令职位。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1945年日寇投降后,邢仁甫虽一度改头换面,化名罗镇,甚至担任了老蒋的天津军统站一级少校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职位,但他的罪行终究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

1949年1月5日,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我人民解放军果断出击,将邢仁甫抓获归案。一年后,经过公正的审判,邢仁甫被处决,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黄骅将军,永垂不朽

另一方面,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黄骅将军,新海县被更名为黄骅县,并最终演化为现今的“黄骅市”,这一名称沿用至今,用以铭记将军的不朽功勋。1953年,黄骅将军的遗骸被庄重地移至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以供后人瞻仰。2014年9月,黄骅的名字光荣地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

黄骅烈士育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在父亲牺牲后的岁月里下落不明,成为家族永远的牵挂。第二个孩子在解放后幸运地在山东被找到,得以与家族团聚。而黄骅遇难时,他的爱人正紧紧抱着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女孩。经过长达16年的艰辛寻找,一位黄骅家的老人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这位失散多年的黄骅女儿,使得这个家庭得以重聚,也让黄骅将军的英灵得以安息。

0 阅读:45

猫咪铲史官

简介:作家、著有“《侦探世界》与近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