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润杨的红楼笔记 2024-03-19 16:47:37

压岁钱,这个富有传统色彩和温馨情感的习俗,自汉代以来就在华夏大地上流传。

汉代,压岁钱就出现了。它并非日常交易中的流通货币,而是被匠心独运地铸造成钱币形状,专供人们佩戴玩赏,作为一种避邪的吉祥物。

这种压岁钱,亦被称为厌胜钱或大压胜钱。其正面雕刻着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寓意深远,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而背面则镌刻着各种图案,如龙凤呈祥、龟蛇长寿、双鱼戏水、斗剑镇邪、星斗璀璨等。

唐朝时,过年的时候,就开始给压岁钱了。这时候的压岁钱,是流通的金银钱。

王建《宫词》云:“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还有诗云:“寒日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由此可见,唐代过年时,发压岁钱。

唐代时,小孩一出生,就会给“洗儿钱”,洗儿钱就和压胜钱一样,将金钱穿起来,当作护身符,镇邪去魔,保佑小孩健康成长。

《资治通鉴》卷三十六也有“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杨贵妃洗儿金银钱”的记述。

王建《宫词》有“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诗句。这里的洗儿钱,也叫压岁钱。

宋代的压岁钱叫“馈岁”或者“随年钱”。

北宋时,年底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馈岁礼物有钱、酒食、野鲜等。

苏辙在《馈岁》诗中写道:

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

陆游六岁那一年,过年的时候,去姨妈拜年,见到了他姨妈的婆婆。这位婆婆给陆游发了馈岁礼。包括“饼茶一銙,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

清朝时,压岁钱已经是传统了。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红楼梦》里,就有过年发压岁钱的记载“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清代,林朝崧《甲辰除夕杂咏七首 其一》云:”爆竹声中又一年,光阴三十箭离弦。莱衣戏作儿童舞,博得高堂压岁钱。“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从这些诗文的记载与描述,足见过年时,发压岁钱之风很盛行。

民国以后,压岁钱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寓意“长命百岁”。

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用红纸将嘎嘎新的钞票包起来,送给小孩。俗称红包。

如今红包做得越来越漂亮了。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电子红包的兴起,让压岁钱的发放更加便捷和时尚。

压岁钱的文化含义。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压岁钱的本质始终不变:它是一份寄托着长辈祝福和期望的特殊礼物,也是一份承载着家族文化和传统的珍贵记忆。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喜乐、吉祥如意。

让我们珍惜这份传统习俗,将压岁钱的祝福和期望传递给下一代,让这份温馨的情感永远流传下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