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100年前北洋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如今却带来巨额财富

旧闻档案 2024-01-25 18:16:33

常言道“无心插柳柳成荫”,人们在不经意间做出的举动,或许会在若干年后成为影响深远的决定性行为。

在我国的北极科考事业中,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一纸100年前北洋政府被迫签订且鲜为人知的条约,竟成为中国这个在地缘上与北极毫不相干的国家,拥有了合理合法入驻北极圈进行科学考察的关键抓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斯瓦尔巴群岛

北极地区作为地球的两极之一,因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成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属于人类未曾踏足的神秘之地。

在这片广袤的极地,除了为世人所熟知的最大岛屿格陵兰岛,还存在着一片同样广袤的群岛——斯瓦尔巴群岛。

1596年,一支来自荷兰的船队为了探索从北极圈前往远东的航线,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抵达了斯瓦尔巴群岛。

船队的负责人巴伦支在抵达斯瓦尔巴群岛后,被其未被人类文明污染的自然美所震撼,于是取“冰原上的尖峰”之意,将其中最大的岛屿命名为“西斯匹兹卑尔根岛”。

此时的巴伦支将这片新探索的土地,误以为是格陵兰岛的一部分,因而在其给荷兰国王的报告中,并未提出宣示主权的建议。

于是斯瓦尔巴群岛就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无主之地,这也为后来各国的龙争虎斗埋下伏笔。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北冰洋的渔业捕捞逐渐成熟,斯瓦尔巴群岛也渐渐成为各路捕鱼船队的中转站,群岛也得以繁荣起来。

1858年,瑞典人在群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矿产,更是彻底激发了各路淘金人对群岛的向往,来自各国的探险家、商人和农民迅速在岛屿上建立起势力,意图瓜分这笔财富。

其中以地理位置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挪威和俄国最具实力,荷兰、瑞典、丹麦和英美等国也不容小觑。

于是,围绕这个无主之地,各国开启了你争我夺的大乱斗时代。

中国意外入局

由于在历史上,英美等欧洲国家一直对俄国这个盘踞北方的庞然大物,有着天然的恐惧感。

因而不愿俄国势力在北极地区进一步扩张的他们,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归属上,纷纷在暗中结成同盟支持相对弱小的挪威。

尤其是在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而陷入内乱之时,英美等国更是抓住机会,联合想要在北极地区分一杯羹的各路国家,一起签订了利于自身利益的条约。

1920年,英美法等国家在巴黎签订了瓜分斯瓦尔巴群岛的《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后来的《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的基础草稿。

在条约中,缔约国一直认可了挪威对该群岛的主权地位,但同时赋予了各缔约国在挪威法律许可范围内,享有居住、捕鱼、开矿和科考在内的各种权利。

但随着俄国国内情况的稳定,想要完全将俄国排斥于条约之外的想法,已然不再现实。

就在这一困境下,作为条约主要推动者的法国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水搅浑,拉更多的国家一起入局来制衡俄国。

作为远东头号大国且同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就成了法国想要拉拢的头号目标,正巧此时的法国也迫切想修复因不公的巴黎和会,而跌入低谷的中法关系。

于是,在1925年4月9日,法国驻华公使向北洋政府正式提交了邀请中国参与订立《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的外交邀请。

素来不敢得罪洋人的北洋政府,也在不愿惹麻烦的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的默许下,同意了参与缔约。

就这样,中国这个在地缘上与北极地区毫无关系的国家,就稀里糊涂的被动入局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条约订立后,由于当时中国羸弱的国力,被军阀混战的局面搞得自顾不暇的中国社会,从上至下都未对这个被迫签订的条约表达任何关注,其很快就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浪潮中。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段祺瑞当初的无心之举,最后却成了中国切入北极地区的关键一手,给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各项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1991年,中国科考学者高登义受邀参加了挪威威卑尔根大学的北极科考项目,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科考之旅。

在项目即将结束之际,高登义在阅读挪威方面赠送的《北极指南》中,意外地发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中,竟记录着中国亦是享有各项权利的缔约国。

当时的中国,正苦于没有抓手切入北极地区进行科考而苦恼不已,高登义的意外发现正好给了中国进驻北极地区的法理。

于是,中国方面迅速展开考据,确认了中国是最早的《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进而合理合法地开始了在北极地区的一系列开发和考察活动。

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成为第八个在北极地区建立国家级科考站的国家,开启了对北极全面科考活动的序幕。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谁能想到,风雨飘摇的北洋政府,竟在无意间给后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或许,这就是国运!

3 阅读:1607
评论列表
  • 2024-02-05 21:39

    段祺瑞还是有头脑有远见,吴清源也是段祺瑞送到日本学习围棋,后来统一了围棋届,开创了现代围棋规则,伍连德也是段祺瑞引入中国,死了几个太医和德日医学专家的情况下独挑大梁扑灭了鼠疫,改良了口罩,制定了烈性传染病防治规范,创立了中华医学总会,北京协和医院,至今新冠防治还是那套办法,分区,消毒,隔离,戴口罩。

旧闻档案

简介: 脑洞新知识,历史小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