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府》里的古琴故事第五回孙毓芹一缸泡菜

唐门琴府 2023-12-12 00:23:05

大琴家隐居陋巷

《流水》七十二滚拂的秘诀

翻录唱片没有录音机,咋办?向南怀瑾借!

孙公亲自为唐先生制作了一缸泡菜来下饭

唐健垣博士《琴府》里的古琴故事

《琴府》1971年在台湾出版,是现代古琴史上的巨著,对港台和海外古琴起到“实质性的推动”。

这个系列,讲讲《琴府》这部书里的感人事、有趣事、和珍贵史料:)

1985年唐健垣在台北与古筝老师陈蕾士、古琴老师孙毓芹教授

各位好,我是安葆岩。

话说唐健垣先生寻访到100位弹古琴的人,把他们的资料都编进了《琴府》。其中寻访到的这位孙毓芹先生,说来很凑巧,唐先生住的地方跟孙先生家只有100来米远,其实每天都路过好几次,但是就不知道这儿还住着一位古琴的高手。

打听到了孙先生的住址啊,唐先生唐太太就立刻,带着琴去拜访。哪张琴呢?是饶宗颐老师借给唐先生的一张明朝的琴,饶老师有5张老琴,其中这张就借给唐先生用了好几年。

跟孙毓芹先生一见面,唐先生说明来意,孙毓芹就很惊讶,因为他只知道台湾南部有几位老先生还弹琴,他以为根本没有新人在学琴呢。结果来两个年轻人,不光学琴,还在编这么大一部古琴的书!然后唐先生把琴从琴囊里拿出来,孙先生又吃一惊,本以为肯定是背了张新的练习琴,结果一看,满是断纹,明朝的古物,上手一弹,声音很好。

孙先生就弹了《醉渔唱晚》《归去来辞》《流水》等等曲子。对这个《流水》,孙先生下了工夫,很有心得,弹得很好。唐先生早想学《流水》,当下就跟请教,孙先生说,你看《流水》这七十二滚拂,要有变化,这里要轻滚重拂,这里要重滚轻拂;这里是快滚慢拂,这儿呢,是慢滚快拂,同时!左手的吟猱卓注如何配合,孙先生不厌其烦,说出很多细节来。唐先生听了是茅塞顿开!老师的作用是,他展示出来各种的可能性,告诉你,不光可以改变轻重,还可以调整缓急,在好几方面都可以做文章。老师把他成熟的手法教给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就看到,原来这个琴曲,老师组织得很精细,可以思考得这么深入。

那时候弹琴的人见面,简直像鲁滨逊在荒岛见到了另一个人类,很亲切,而且他们又很聊得来,当天,唐先生唐太太告辞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之后就经常来拜访,因为住的近,有时候一天见面两三次。这位孙毓芹先生啊,那时候五十多岁,他本来是河北人,酷爱书画,早年学过古琴。他在国民党军队里做了几十年的文职军官,军旅生涯中,他还带着书画、带着书法的碑帖,还带古琴。1949年到了台湾,可惜古琴没能带去,他就自己做。

孙先生斫琴,他用的工具很少,就一把直刀,一把弯刀,很简单的几种工具,还有几张砂纸,就这些。那么电动工具,什么电锯、电刨子都没有,他就用这么简单的工具做出整张古琴。唐先生又很有兴趣,我能不能跟您学斫琴啊?孙先生说好啊,后来两三年,就慢慢把选什么木材,怎么用工具,琴的这个共鸣腔怎么挖,生漆、鹿角霜怎么调配等等的,倾囊相授,全都教给了唐先生。

孙先生是位忠厚长者,平时聊的最多的就是古琴,其次是书画、篆刻、京剧、花鸟鱼虫,而名利之类的东西,从来不提。唐先生唐太太对孙先生的艺术和人品都很佩服,很想拜他为师。孙先生觉得,交朋友已经很好了,拜师啊,走这个形式有点多余。而且他为人很随和,每天喝二两老酒,喝喝茶,大家一起聊天,是很放松的,如果一下子从老朋友变成了老师,反而会感觉别扭。于是唐先生夫妇尊称孙先生为“孙公”。

后来孙公就问,你跟吴宗汉老师学琴,他在哪里?唐先生说他就住在某某街啊,走路十分钟,你们结识一下好不好?孙公说好啊好啊。唐先生就跟吴老师说了,吴老师也很想见这位琴友,于是有一天,唐先生就带孙公去见吴老师,因为孙公呢,比吴老师年纪小了十来岁,所以要去登门拜访。两人都是文人,吴老师穿西装;孙公呢,比较老派,穿着长袍,两人是一见如故,立刻就成了好朋友。

唐先生促成两位老师相识,他也很开心。这以后就同时跟两位老师学弹琴、学斫琴。

吴宗汉老师年纪大嘛,古琴界阅历广,三十年代在今虞琴社跟吴景略、查阜西这些名家都很熟,经常跟孙公说起当年的故事。而且呢,吴老师有一套大陆琴家的录音,50年代的录音,只出了不多的复制品,没有公开发行。吴老师托大陆的朋友去找古琴唱片,这位朋友真有办法,居然弄到了一套唱片6张,辗转带给了吴老师。很珍贵啊!那个时代哪有那么多唱片呢。但是唱片呢会磨损,吴老师舍不得经常听,就翻录成磁带,给唐先生,又给孙公听。其中有的曲子,这个孙公没有听过,一听,哦,这个就是《广陵散》,啊,这个曲子真了不起啊,连听三个钟头。

那么当时录音机是很贵的东西,孙公没钱买,怎么办呢?他就想到了他的佛学老师。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就是南怀瑾,南怀瑾先生是佛学家、国学大师嘛,孙公跟他学佛已经十来年了。就去问他:南老师,你这儿有好多录音机,我借一部回去听听,可以吗?南怀瑾先儿说可以可以!

孙公就拿录音机回来。孙公想学里面的曲子,那么录音有了,琴谱呢?唐先生有琴谱,他有大陆出版的《古琴曲集》,把这几十个曲,都从五线谱翻译成了简谱,还标注出了好多错误和疏漏,把琴谱给了孙公。他在一年之内,根据唱片,弹出了好几个曲子,整天练习,唐先生十次去拜访,倒有8次看到孙公正在弹琴。

1988年唐健垣与古琴老师孙毓芹教授在台北阳明山

孙公和唐先生每周都会见面三四回,一起弹琴、聊天、讨论斫琴,过得非常愉快。那么孙公以前都是自己闷头研究,结识吴宗汉老师之后呢,又认识了他的好多年轻的学生。大家常来常往,孙公的生活顿时就变得丰富多彩了,人也显得年轻了。

那么唐先生夫妇编写《琴府》,天天饿肚子,吃米饭没有菜这个状况,孙公都看在眼里。刚才说了,他也没钱,他是位退伍的上校,退休津贴也不高,自己天天清茶淡饭。有所谓“长贫难顾”,就是说请没钱的人吃一两顿饭没问题,但是他一直没钱,那也没法长期照顾他啊。孙公想来想去,他买了个圆柱形的大玻璃罐,直径有一尺,高一尺多。又买了十斤萝卜和青菜,请人帮忙,做成了泡菜。然后抱着这一大罐子泡菜来送给唐先生,说,你只吃白米饭怎么咽的下呢?就着这个泡菜吃,下饭。孙公的一番心意,唐先生非常感动,他把这大罐子一打开,哇,他们租的这个小小的房间里顿时充满了酸辣味儿。可是唐太太呢,从来不能吃酸的、和辣的。一闻这满屋子的味儿,顿时头昏脑胀,还大哭了一场。唐先生没办法,只能偷偷把泡菜倒掉,回来继续一起吃白米饭。

唐先生的《琴府》编成之后啊,纸张和印刷费花了很多钱,不赚钱还负债一万六千台币,什么概念呢?唐先生说,相当于一个公交车售票员大半年的工资,我觉得要是放到现在,大概有4万块的样子吧。这对有钱人不算什么,对唐先生来说是一大笔钱。怎么偿还呢?唐先生就做了三张琴,把琴卖掉,基本就能偿还债务了。做琴的时候,孙公借来全套的工具,时不时在旁边指点,而且,唐先生马上要回香港了,琴最后10%的工序,是孙公亲自帮他完成的。

那么孙公后来接替吴宗汉老师,做古琴教授,台湾现在弹琴的人、斫琴的人,很多是孙公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他是台湾的古琴大宗师,孙公研究哲学、佛学,后来在台湾辅仁大学教哲学。

1990年孙公在台湾去世,享年75岁。

唐先生说,孙公对他们夫妇极为爱护,照顾如同子女。感激之情,流露无遗。

好,这回讲了一点孙毓芹先生的故事,一缸泡菜的情谊,下回讲讲,容天圻写“一百封情书”的故事。谢谢各位!(欢迎转发分享,整理安葆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