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臣亲自杀了隋炀帝并归顺大唐,李世民忍他9年,最终灭他三族

愚鉴 2024-01-08 14:19:18

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王朝,历经三位皇帝,最后一位小皇帝形同虚设,最终被唐高祖李渊取代。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如此短命的王朝,与每一个最终覆灭的帝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天下苦久矣。隋炀帝的荒淫无道,直接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

隋炀帝之死,皆因其部下在江都巡游之际,趁其不备刺杀而亡。

裴虎通,这位应当被李唐奉为英雄的人物,在后期还投靠了李唐,为何会被李世民在隐忍九年后最终换来的是赐死的结局呢?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明君王。他执政时期,可谓是有很多传奇人物。而这位按理应当是英雄豪杰的人,为何没能被委以重任,反而被除之而后快呢?

一、肆意妄为

隋炀帝下江都巡视,裴虎通趁其不备,单刀直入,刺杀杨广。如此果决的人,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以绝对的优势帮助李唐崛起。堪为有功之臣的他,在投靠李唐后,开始沾沾自喜,自诩功劳很大,仿佛有种自己的开国皇帝一般,招摇过市。

在随后的唐朝完全取代隋朝后,开始了分封各个有功之臣,裴虎通自然也在其中。论功行赏中,裴虎通加官进爵,不仅获得辰州刺史的要职,还封赏了爵位。尽管辰州不是长安,分封在较远的地方,但在一方之地,权力还是有的。

如此封赏,按理裴虎通应当知足。有了爵位,就意味着自己的子子孙孙皆可享受俸禄,而自己的官职,至少也可以让自己在辰州生活的非常富庶了。然而,裴虎通不是这种及时知足的人。他认为自己替唐高祖杀了隋炀帝,是极其大的功劳,如果没有他,就不可能有李唐的建立。这个封赏,完全是低估了自己的作用。

事实上,在当时的隋炀帝执政时期,他的荒淫无道早就注定了隋朝的没落。即便裴虎通不出来刺杀,隋朝被取而代之也是迟早的事情。而李唐能建立,裴虎通只能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真正依靠的,还是李世民等人征战沙场,凭借自己的功力换取的江山。

裴虎通的大放厥词,注定了他被刺死的命运。或许,早起李渊在位时,还有会朝臣们劝说,李世民在位的前期,先前的臣子们规劝两句。然而,在英明的君王,碰上个不知收敛的人,也无法放任不管。终于在李世民在位第九年,贞观九年,诛裴虎通三族。

二、有功无德

之所以形容裴虎通没有功德,是因为他原本是隋朝的重臣。在隋朝时期,裴虎通是杨广,当时的晋王,后来的隋炀帝的贴身近侍。这种身份,按理应当是忠贞之士,一般而言也是十分信任的人才会担此重任。不仅如此,杨广出于对裴虎通的信任,还给予了不少的赏赐,也让他接管了整个晋王府的安保工作。

如此宠信,裴虎通前期也是十分鞠躬尽瘁。不论是夺嫡之争,还是后来突厥之争,裴虎通可谓是前仆后继,努力救驾,进到了一个侍卫的职责。而这一切的转变,出现在隋炀帝骄奢淫逸的生活。

喜欢上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的隋炀帝,一时之间成为了众矢之的。作为近身侍卫的裴虎通,不仅没有及时规劝,反而助纣为虐。不仅如此,在北方乱作一团之时,隋炀帝因害怕拒绝北上平叛,裴虎通第一时间选择了背弃杨广,选择加入叛军,成为内应,直接杀进了杨广的房间,当面杀了隋炀帝年仅12岁的儿子。不止于此,在杨广哀求想体面死去,却被第一时间绞杀。

如此背信弃义,至旧主于此境地。不免让人心中一寒,万一哪日没有随了裴虎通的心意,是不是也是此等下场。

三、功高震主

有了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唐王朝可谓是焕然一新。从贞观之治就足以可见,初唐的皇帝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不仅封赏了一批人,对于人才也是海纳百川。如此局面,才出现了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言不讳的人,也能及时让当权者醒悟,了解真实的民情,更好的建设这个国家。

然而,直言不讳不等于毫不避讳。再贤明的君主,也容不下有些人在底线上肆意妄为。而裴虎通,就是这么一个不知收敛的人。屡次三番的强调,自己对于唐王朝的作用。生怕谁人不知,自己刺杀了隋炀帝。

可这件事又有什么好炫耀的呢?自己杀了自己的旧主,又有什么资格高调呢?自己现在的爵位和俸禄,完全也是唐皇看在这一事上给的,这又不是什么值得表彰的事情,能给封赏就不错了。到处招摇,就实属是大可不必了。

四、诛连三族

贞观九年,在多次隐忍无效的背景下,李世民下旨隔去裴虎通所有职务,流放岭南,并诛杀其三族。没有被刺死理应谢恩,毕竟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还敢如此不知收敛,功高震主。李世民容忍在三,却没有换来一丝一毫的收敛。

岭南在当时,可不像现在这么繁华。当时可谓是蛮荒之地,常年疫病流行。被流放至此,也相当于是被判了死刑。裴虎通不甘心,他仍然认为自己为李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的结局不应当如此。

因此,在被押解至岭南的路途,裴虎通破口大骂李世民,认为他忘恩负义,要除去自己这个“忠贞之士”,说李世民不能容人。事实上,李世民作为皇帝,面对如此不知廉耻的人,已经足够表现自己的容忍能力了。

面对裴虎通的挑衅之语,李世民最终下令刺死裴虎通。

总结

裴虎通的所作所为,他的出言无状,直接导致了自己悲惨的结局。而李世民的策略,不仅展现了自己仁慈的一面,只诛杀三族而非九族,更告诉了天下臣民,背信弃义是他坚决不能容人之事。

参考资料

[1]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2] 傅乐成.《中国通史(下册)·第十三章·隋帝国的兴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37页

1 阅读:2185
评论列表
  • 2024-01-09 03:50

    背主求荣的叛臣,狗都嫌弃。

  • 2024-01-09 09:32

    裴某人不应当在新主面前居功自傲大放厥词,刺杀旧主其实是大逆不道的背叛。由于他太过贪婪才惹来杀身之祸。

  • 2024-03-25 03:57

    我们灭你十族。

  • 2024-01-10 21:51

    应该还有很多事,否则这点事该杀他而不是三族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