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的“老师兄”教会我们的,是学着慈悲看世界

用户_989315 2024-02-28 18:41:49

春节期间,相信大家都被青城山老道长被投诉的消息刷了屏。当视频博主满是气愤地投诉老道长值殿刷剧而不专心服务游客时,网上却呈现出一边倒的声音对老道长进行了支持。尤其是在青城山道协发布了一则请大家无事时上山喝茶的声明后,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道教说无为、不争,是即便面对无来由的指责,也能够安神定气、举重若轻。

借着这股风潮,网上诸多博主开始科普道教的朝拜礼仪、道教的思想教义,甚至出现了所谓“老师兄”是对德高望重者的称呼的模糊说辞。也有的人对视频中游客行合十礼极为愤慨,认为老道长没有起来撵人,这就已经是极大的克制与忍耐了。是时,许多网友留言,请笔者写一篇文章回应热点,但笔者始终觉得大众的热闹是大众的,修行人的清静是修行人的,山上的老道长必然不会因此而受到何等样的责罚,拍视频的博主也必然不会因此热点而变得能够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道教自始至终不是一个追逐时代热搜的宗教,因为我们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守住自己,才能守住真道。我们看某某事碍眼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去进行了判断。一旦现实与经验产生错位,就会出现种种无法协调的结果。

这些道理,祖师们早就说得明白。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不是人们不懂道理,而是越简单的道理,越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去行持。究其原因,不过是满口仁义要求他人,只将刍狗比作自己。问问己心,生活中我们是否对人对己有了双标?庄子说“道通为一”,天下万物的根本大道是一致的,你又怎么可能用不同的标准去界定人们呢?进一步说,你又怎么能够用同一个标准去界定不同的人呢?更进一步,你又怎么能够用所谓的标准去界定世间万物呢?当你以为自己有了标准,实则是首先对自己画地为牢。就像是那拍视频的博主,至于老道长是否刷剧先且不论,大过年的时节你去烧香拜神的时候,图的就是心诚心静、心善心灵。若是带着不满与戾气,我们又拿什么来敬献神明呢?问神先问己,责人先责己。心中无不平,世界自清明。

平心而论,笔者不认同在值殿时候的刷剧行为。但我们对70多岁的老道长又能苛责什么呢?换做是平常人家,这个年龄的爷爷们早已经是退休生活,而道观清修的道长仍在守着祖师的道场。这本是一份信仰的力量。谈论信仰,似乎和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无关。你自善恶,我自清静。人间世,便应当是互不干扰的。你合十拜了神,我手中也依然值了磬。你来我往之间,早已经完成了凡人诚心向神仙祈愿的过程。如果连值殿这件事都使道人产生了懊恼,那修行的道场中又怎么能够常清常静呢!这不是在为老道长开脱,而是我们更应该用洒脱的视角去看待一切众生(包括值殿的道人),又怎么能让他人的不足成为自己逍遥的牵绊呢?

由此,更见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发布声明中的大度与智慧。我们不袒护,我们也不敌对;我们不辩驳,我们也不顺从。事实即是事实,人心还该是人心。若从事上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从心上讲,“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心若在,欲望便存。我们大多都是欲望的奴隶,自己蒙蔽了眼与心,看不到世间无事,看不到山河本清、圆月自明。若只是为了“三餐而反”便折腾不已,这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与哀么!如果说,我们看不到别人的善,这还有情可原。那么,我们若是连自己心中的爱都无法体会,这又该用何等样的岁月去弥补和历练呀!人生之苦,便是我们忘记自己本应该是快乐的。当每一个人都用价值判断和欲望标准去一层层裹缠自己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将成为再难跨越的鸿沟。

当喧哗的热点散去,世人仍要继续前行。若知浮生只若梦,何必苦苦恋曾经。新的一年开始,我们也都应该放下过去的羁绊,放下对自己执念,放下对他人的苛求,轻松做人,自在修行。修道的事,根底上是要活出明白的人生。若非要给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找些不痛快,这怕是怎么也难以活明白了。青城山的“老师兄”教会我们的,是对自己和众生均保有的慈悲。

兹心非心,此心不心,便是慈悲。你若明白了,便是成道成真了。

PS:说一个小小知识点,“师兄”是道教内见到道人时的基本尊称,以人为兄,以人为上。这并非是德高望重者的专有称呼。此外,若是在教内论,我们见了那位老道长,是该喊一声“道爷”的。

0 阅读:6

用户_989315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