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道法实修的渐悟,哪有什么顿悟

践行的瑜 2024-04-08 22:08:43

道法是讲究性命双修的修身功法,不认可有什么“纯粹修性”的顿悟之说。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原本就是黄老道家用于文始道法实修的辅助教材《唐僧取经念词》,通过艺术加工语言修饰编排而成❗

念词中的取经团队只有唐僧为凡胎之人,其余几人均有神通在身,若不是要陪着唐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恐怕都会“一刹那”飞到了西天❗可以说西天取经就是唐僧的实修渐悟之路❗

“西天取经”比拟的就是道法修行中的体感境界。若以实修体悟的视角看待《道德经》,其中“知道”主题内容的第四十一章节文字,就蕴涵着道祖老子要启示的智慧!

☞返也者,道之僮也;溺也者,道之佣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菢阳,中气以为和。

——

文中拟人化“僮(尚在无用的幼童)、佣(已有用)”的行为解读“返、溺”,就是道法修行的运行方式“开合、升降”的气脉路径。

随后阐述的“无中生有”及“道生万物”的扩张、“负阴菢阳”的收敛也都是道法实修操作的理论核心。

实际践行道法的实修,就是依据着这个理论核心的操作;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各个过程中,都是在时间变化的浸泡中产生着亲身体感领悟,只有如此叠加的渐悟,才是“西天取经”经历总结的经验!那有什么不经历实践的顿悟呢❓

0 阅读:12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