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蒋经国临终前悔恨说出5个字,直接预示了蒋家之后的命运

渊泽之观 2024-04-26 16:55:05

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1988年1月13日,台湾的一所医院内,气氛前所未有的凝滞。

躺在病床上的蒋经国满脸灰败,呼吸艰难,他的身边被医护人员和亲属紧紧包围着。

突然,蒋经国的手指微微动了动,他的嘴微微蠕动着,蒋经国之子蒋孝勇见状,抹着眼泪凑到父亲嘴边。

蒋经国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了5个字。不久之后便带着不甘和悔恨撒手人寰,整个台湾陷入悲痛之中。

不久之后蒋孝勇被排挤,蒋家王朝旁落到被蒋经国一手扶持上位的李登辉手里,而蒋经国临终前说的5个字,正预示了这一切。

蒋经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遗言一直成了一个迷,直到蒋孝勇离世,他的妻子才透露出来。

与蒋介石的关系

蒋经国的“继位”史,要从他与父亲蒋介石那不算完美的关系说起。

1910年,蒋经国出生。

他是蒋介石与正房妻子毛福梅之子。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主席,挥一挥衣袖就能搅动时局,他的儿子自然也备受瞩目。

但从小蒋经国却与父亲亲近不起来。

蒋介石和毛福梅之间的感情淡薄,他这一辈子所心之所向,除了登顶权力,另一件事便是美人在怀。

端庄老成的毛福梅虽然有正妻风范,但美艳不足,这使得蒋介石对她的态度总是不咸不淡。

两人之间最大的牵绊,就是他们的长子了。但蒋经国却有点畏惧自己威严的父亲。

在蒋经国的印象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对自己管教十分严厉。他不敢忤逆蒋介石,在他面前也总是小心翼翼。

有时候这对父子间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之间。

蒋介石对儿子的过分严格,也招致了毛福梅的不满,他们之间频频为了教育问题而发生激烈争吵。

这一切给蒋经国的心里,留下对父亲独断专横的印象。

后来蒋介石跟毛福梅离婚,转头便爱上了别的女人。

蒋经国的内心感到了被背叛和抛弃的感觉。这也使得他对于蒋介石心中不满。

可是他不满也没有用,蒋介石不仅是他的父亲,还是统帅国民党的首领,不管在哪里都是呼风唤雨的存在。他想左右蒋介石的决定,是不可能的。

不久之后,蒋介石迎娶宋美龄。他对宋美龄十分宠爱,这对伉俪之间的恩爱一度传为佳话。

当时所有人都说,等到宋美龄为蒋介石生下儿子,那么蒋氏的继承人就要易主了,哪里还轮得上蒋经国。

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但宋美龄终其一生都没有为蒋介石生下一儿半女。蒋经国的继承人地位无可撼动。

蒋介石政务繁忙,不可能对蒋经国面面俱到。在与毛福梅离婚后,又有娇妻在怀,蒋经国这个长子更是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蒋经国少年时代跟随父亲的部下生活,缺少亲情的他经常感到孤独。之后蒋介石把他空投到苏联的举动,更是让蒋经国对父亲产生了一丝怨恨。

15岁那年,蒋经国在父亲的安排下来到了莫斯科留学。

一开始蒋经国是开心的,因为他感觉到父亲终于对他上心了,是真的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虽然莫斯科天寒地冻,条件没有国内优渥,但他克服了一切难关,专心读书,想要向蒋介石证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不久之后,蒋介石的行为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1927年,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和苏联翻脸,他与美国交好的选择,更是让苏联政府感觉自己被背刺了。

然而蒋介石远在中国大陆,苏联鞭长莫及。

为了给蒋介石一点教训,苏联政府将一切的矛头对准了在当地留学的蒋经国。毕竟父债子偿,谁让他有个做贼的爹。

就这样,蒋经国被迫离开首都莫斯科,来到更加偏僻恶劣的西伯利亚当苦力。

他本来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可能前半生吃过最大的苦,就是父亲的棍棒。如今却跟最底层的百姓无异,每天在西伯利亚的瑟瑟寒风中挥动双臂。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蒋介石做出的决定,蒋经国不由得埋怨蒋介石丝毫不顾忌自己的处境。为了跟蒋介石割席,蒋经国曾公开发表过对父亲的讨伐。

但愤怒的苏联人,可不会轻易原谅一个让他们损失重大的叛徒。

蒋经国在苏联度过了十分艰苦的12年,他在这里娶了一位苏联妻子,并且生下了长子蒋孝文。一直到国民政府和苏联关系和缓,才得到机会回去。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总之蒋介石对这个刚从磨难中逃脱的儿子很冷淡,父子两人的关系很僵硬。

这一切直到国民党落败,蒋介石带着亲眷部队落荒而逃到台湾,才得到改变。

蒋介石开始频繁地带着蒋经国出席各种重要场合,将他介绍给自己的部下,大有扶正之意。

这一刻,蒋经国才算坐稳了自己的“继承人”之位,他明白今后只要没有行差踏错,他将成为整个台湾的主宰。

三个儿子皆不成器

在蒋介石的有心栽培之下,蒋经国迅速地在国民党中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当然他不敢越过父亲的头顶,在所有人面前,蒋经国始终保持着谦虚,唯蒋介石马首是瞻。

待到蒋介石寿终正寝,整个台政府都变成蒋经国的掌中之物,蒋经国也到了该考虑栽培接班人的时候。

和父亲临终都继承人寥寥不同,蒋经国这一脉可谓香火鼎盛。他和正妻芬娜光儿子就有3个,在外面更是莺莺燕燕众多,有两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

蒋经国终究是个好面儿的,不可能让私生子来继承蒋氏江山,因此他着重栽培芬娜生的3个儿子。

蒋介石只有他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尚且能把国民政府打理得井井有条,现在3个候选人里选一个,还能选不出吗?

然而有些东西真的在精不在多,蒋经国精心栽培自己的子女,却没有一个能够肩负起重责。

一开始,蒋经国属意长子蒋孝文。

蒋孝文长相俊朗,头脑聪明,再加上是他在微末之时得来的儿子,蒋经国一向很疼爱、看重他。

然而蒋孝文却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从小就被锦衣玉食的生活惯坏了,虽然头脑不错,行事作风却堪称离谱。

不仅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还因为在美国犯下诈骗罪,而闹得全世界都知,让蒋经国这个当爹的也跟着成了天下笑柄。

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因为过度酗酒,导致瘫痪,最后只能终身躺在床上。

长子指望不上,蒋经国只能将希望寄托到其余二子身上。

二儿子蒋孝勇却远离政事,沉溺于做生意之中,让他接班,蒋孝勇百般不愿。

唯一的人选就只剩下蒋孝武。

可是正当蒋经国全力栽培蒋孝武,想把他推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时,意外出现了。

1984年,一桩枪杀案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死者是一位在美旅居的华人作家刘宜良。

美国是一个不禁止枪支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枪杀事件,对于这些,美国群众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但无论是大事小事,一旦套上政治的面纱,就会变得微妙起来。

刘宜良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在文坛上,他一直以敢说著称。刘宜良曾经写下一部煌煌巨作《蒋经国传》。里面刻画了无数蒋家王朝的阴私,还披露了蒋经国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本书当年非常火,甚至连美国人都津津乐道。但这可惹怒了蒋家人,毕竟谁愿意自己的隐私,被添油加醋地披露到大庭广众之下,更何况,这里面可不是什么正面形象。

对于蒋家人来说,刘宜良可谓是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刘宜良一出事,全部的矛头指向了蒋家人。

事实上,刘宜良从此至终都被当枪使唤。

他写的《蒋经国传》本来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美国政府为了摧毁蒋经国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扩大并歪曲蒋经国在书中的形象。

后来更是借着刘宜良之死大做文章,将一切推到蒋经国父子身上。

被钦定为接班人的蒋孝武,被卷入了买凶杀人的风波之中。

当时坊间的传言,刘宜良是被怀恨在心的蒋孝武一手策划着雇人杀死的。

不管流言是真是假,蒋孝武都被打成了一个杀人犯,这对于他的前程是毁灭式的打击。

民众无法接受一个有着重大污点的人做台湾的领袖,纷纷高呼让蒋孝武伏罪。

蒋经国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坐牢,为了平息众怒,尽快将此事翻篇,蒋经国处罚了替罪羊汪希苓,并且宣称台湾永远不会有一个有污点的领导人。

至此,民众的抗议才逐渐平息。

蒋氏江山旁落

3个儿子全军覆没,蒋经国心中却依然不愿让江山旁落他人。在无法选择之中,他想到了栽培一个傀儡。

一个在他死后,可以暂时顶替位置,但又没有太大势力,在合适时机只能让位的傀儡。

蒋经国一眼就相中了李登辉。

彼时的李登辉在国民党中,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没有背景,也没有势力。这些正好符合蒋经国的要求。

很快,蒋经国便向李登辉抛去了橄榄枝,李登辉迅速地抓住了这个全台湾最有权势的靠山。

在蒋经国的提拔下,李登辉一步步晋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摇身一变成了蒋经国的左膀右臂。

蒋经国对李登辉可谓比自己的儿子还上心,他手把手教李登辉如何在官场游走,将重要的事宜交给李登辉去历练。

也曾有人劝告过蒋经国,你对他这么放心,小心李登辉反过头来将蒋家一军。

但蒋经国只是哈哈大笑,没有放在心上。

从此李登辉与蒋经国深度绑定在一起,在被蒋经国提拔后,李登辉也登上市长宝座。

蒋经国对他如此放心,也是因为李登辉很识相。

在蒋经国手下,李登辉向来战战兢兢,对蒋经国言听计从。帮助他解决了不少难题,同时恪守本分,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令蒋经国很满意,他却不知道这些都是李登辉的伪装。

蒋经国万万没想到他以为的利用,最后都成了李登辉成就狼子野心的台阶,最后葬送了整个蒋氏。

表面上,李登辉一直在为蒋经国服务,但当蒋经国身体出现颓势,李登辉就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在蒋经国住院期间,李登辉做了很多小动作,他一边拉拢官员,一边分裂派系。使得国民党内部越加混乱,他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这些小动作,蒋经国多少也能察觉一点,但当时他已经不良于行,身体快到极限了,早已无法制衡如日中天的李登辉。

直到临终前,蒋经国充满不甘地对蒋孝勇耳语,满心悔恨道了五个字:“我看错人了。”

这句话的背后不仅指,李登辉彻底窃取了蒋家人打下的江山,还意味着整个台湾在李登辉的带领下走向了另一条路。

蒋经国一去世,李登辉彻底暴露自己的野心。

他还开始打压宋美龄的势力,连她要寄出的一封信都被阻拦了下来。

蒋家的其他人也被削了权,赶出了权力的中心。

在彻底清理了蒋家势力后,李登辉开始讨好美国势力,并且推翻了蒋经国在世时的“一个中国”政策。试图将台湾与大陆分裂。

他不再掩饰自己的亲日倾向,在公众场合发表“22岁以前是日本人”的言论。

在中国与日本的纷争之中,李登辉无条件站在日本这边。

这些,都与蒋经国在世时的政策大相径庭。

李登辉的成功上台不仅改变了台湾发展的历史进程,还给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增加了难度。

蒋氏王朝的落幕,不仅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将台湾带往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加剧了分裂和矛盾的时代。

蒋经国的一生功过参半,却万万没想到最后的声誉,也葬送在一个傀儡手上。

参考资料:

《蒋经国日记》与近代史研究——林孝庭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gPw7xOyBVLHxWLlHaRzJAEWZ7WmqXfz7s0_-Qvz8cblcCrHrQ1uujJ5vCCypU8NaMRSoxutWrctWHbEynbpzyPfyTDMqL51DmHs5kZV_0pqdRTUKSzxiajZ70aimlfcv-nJxgEfffeQA_4gWTIrm4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感受历史的另一面 读《蒋经国回忆录》——谢涛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gPw7xOyBVLH-4FLiWP5m0QEdDh31-oW9F-jvmwI_o4Hf8UTTBpjBa-KI-u8XNtd_MSpezKdzzjaGb0zZUz8RujH5pVxNolZ-9j7DYv9Sr7wsqsNaNkTVtZmRkZstuLAbWvNlo0rn1y8=&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0 阅读:84

渊泽之观

简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