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漫:论方言在贾樟柯电影中的运用——以《山河故人》为例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5-11 11:53:50

方言,是一种区别于标准语的语言,只能在一个地区使用。根据方言的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配合性在地域上的反应。而社会方言则是指在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在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本文所指的方言是地域方言。

一、运用方言的原因

(一)故事本身的语言环境

《山河故人》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山西汾阳,影片的女主角涛儿和男主角晋生、梁子是中学同学,三角关系的结局是涛儿嫁给了煤老板晋生,同样爱着涛儿的梁子远走他乡。2014年身患重病的梁子带着妻儿回到故乡,而这时的涛儿却已离婚,晋生带着八岁儿子打算移民澳大利亚。

2025年,在一座大家都讲英语的城市里,19岁的张到乐与他的中文老师相爱了,在那座城市他唯一会的一句中文——"涛,波浪的意思。“

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是1999年,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都不是非常便利,全国各地的交流也不频繁,大部分的地区还是处于封闭的状态,普通话难以得到全面普及,在汾阳这样的小县城里,教育条件不好导致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有限,人民沟通的语言主要还是以地域方言为主,而这部影片里三个主角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汾阳长大人,所以片子里用汾阳话交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导演的个人偏好

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方言是一种用来表达纪实美学风格的独特手段,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对于方言有执着爱好的。他曾在《电影,想法和办法》的讲座上说过这样一段话:1949年之后到现在,我们要推广普通话,整个电视的世界都是普通话的世界,但是普通话在我看来太没语言色彩了,职业演员训练也是讲普通话。

但是我觉得一个演员如果在现实尘土飞扬的县城里面讲故事,如果我们不用方言和他配合,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用母语大家交流的时候显得非常的自然,而且那种方言的词汇非常有魅力。虽然我们听不懂那种方言,但是在他讲述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到方言自身的鲜活感。

由此可见导演对个人对方言的偏好,也是方言电影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市场的可行性

在解放初期时,四川电影《抓壮丁》已经开始运用方言,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大量的乡土文学井喷爆发,成为电影剧本的主要来源,这时一大批的导演开始在电影中使用方言:张艺谋在电影《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使用陕西方言,顾长卫导演在电影《孔雀》中使用了武汉方言,这些方言影片的出现,不仅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还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同,在国际上也是频频获奖。

而贾樟柯导演执导的方言电影更是多达七部如:《小武》、《站台》、世界》、《三峡好人》等,在2004年导演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2006年时,凭借《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2015年,《山河故人》获得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方言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

如果说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方言是一种用来表达纪实美学风格的手段,那么新生代导演则更注重方言在凸显喜剧效果的层面,将多个地区的方言杂糅、包装,关注于草根文化,令影片更具戏剧性的商业效果和个性化色彩。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运用了重庆方言、粤语、青岛话、唐山话等四地方言,这部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影片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取得了超高的票房。

这一系列方言电影的成功,都无疑地证明了方言电影在市场中的可行性。这也正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导演垂青于运用方言的原因。

二、方言运用的效果

(一)突出了真实的背景

“家住汾阳龙门地,表里山河留美誉。文峰塔上升紫气,迈步走向新世纪。这是汇演舞台上涛儿用汾阳话唱出的小曲,全村的村民围在一起听着这美妙的小曲,村里的老老少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在元宵佳节听着他们最熟悉的语言,歌颂着他们共同成长的故乡,这样的归宿感只有母语才能给予在这片地区生活的他们。

所以导演只有在影片中运用汾阳话才能真实有效的还原当时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影片的背景,对故事发生的情节感同身受。将方言用唱出来的形式,更有利于方言被大众所接受,同时还可以引发公众的好奇心理,让观众对影片更有兴趣,有利于观众更好的去了解方言背后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和人文背景,更好的了解汾阳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刻画人物形象

在电影当中,使用方言可以更好的彰显人物的特质,有利于导演更深刻的塑造人物形象,如同一下三人交流的片段:

梁子:你的加油站,今年买卖咋样?

晋生:还可以吧,忙着用麻袋赚钱呢。

涛儿:牛气呢。一点都不谦虚。

晋生:我还有事,改天一块吃饭。

涛儿:瞎转悠甚,刚来就要走。

这则对话是三人在片子中第一次同时出现同一画面的对白,从这几句剪短的对白种,观众便已经可以发现这三人不同的人物性格,有点傲气的煤老板晋生,木讷淳朴的工人梁子,活泼善良的教师涛儿,不同性格的人说话有不同的风格,又或者是说不同的说话方式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这里采用汾阳话使得这几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贴近于现实,更贴近人民,浓郁的乡音很好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性格,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和亲近感;三人之间略带调侃的对话,直接表明三人的关系,让观众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三人,从小一块长大之间的情谊,以及三角关系中微妙的情愫。

(三)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四种主要的语言:普通话、山西汾阳话、英语、上海话,片子语言的转换,除了语音语调的区别外,这些语言在片子里还有着这各自不同的作用。四种语言的交叉使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颖的视听感受。

当多年未见的母子重逢时,一个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和一个土生土长的村妇,用普通话和汾阳话的进行陌生的对答:

涛儿(汾阳话):到乐,咋都不和妈妈说话了呀。叫妈

到乐(普通话):妈咪

涛儿(汾阳话):妈咪?甚人叫你这么叫的了?爽快点!叫妈

到乐(普通话):妈

为了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选择让孩子与丈夫一起在大城市生活,自己留在汾阳这个小县城里,在孩子的成长岁月中,母亲这个角色是陌生的,汾阳话对于一个在上海长大的孩子来说也是陌生,与精致的上海文化相比,汾阳话显得有些土气,这样强烈的反差背后,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是经济迅猛发张带来的差距,更是一个母亲错失孩子成长岁月的遗憾。

影片进展到这,到乐的人物形象是个安静的男孩,他的性子比较内敛少话,但当剧情继续发展,到乐的后妈出现时,到乐用上海话和后妈聊得热火朝天:

到乐:妈咪

后妈:哎,侬想妈妈了吧

到乐:想,你们在做啥?

后妈:阿爸阿妈今天早上到领事馆去了,我们移民手续拿到手了啦。爸爸今天和墨尔本的律师打过电话啦

到乐:那个白色房子买好了吗?

后妈:对呀

到乐:那可以看到企鹅吗?

后妈:企鹅在菲利普岛,可是我们家门口可以看到袋鼠

到乐:袋鼠呀!kangaroo!

相比较对亲生母亲陌生的态度,到乐对于自己后母很是亲切,两人用着上海话聊着,情绪高涨的时候还有用到英语,对于到乐来说,上海话才是他所熟悉的,才是伴随他成长的母语,这样的反差带有讽刺性的意味,但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现出女主角涛儿那心里说不出的苦涩。

涛儿地道汾阳话和后妈那柔柔糯糯的上海话也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是与丈夫离异多年的独立女性,另外一个是有丈夫有孩子疼爱的温室花朵,这也让观众对这个涛儿这个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这个面对父亲去世,丈夫离异,孩子不亲还坚强活着的女性,产生了怜悯之心。

在这部影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片段,19岁的到乐在澳大利亚的一座海滨城市生活,这是英语成为他的母语,因为对事物缺乏兴趣,他有了辍学的想法,他想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和父亲进行交流,于是找来了自己中文老师来给他与父亲沟通做翻译。

老师(普通话):你好

晋生(汾阳话):你是谁呀!

老师(普通话):朋友,到乐的朋友

我想他有些话想对您说,让我来翻译。

到乐(英语):我想搬出去,不想上大学。

这世上没有什么让我感到兴趣,我干什么都可以

老师(普通话):他想搬出去,不想念大学,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吸引他。所以呢,其实他干什么都可以。

晋生(汾阳话):我就想问他一个问题?离开家你住哪儿呢?

你甚素质,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你咋的混?

你跟谁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啊。

老师(英语):只有一个问题。你离开这里你去哪里生活?如果大学没有毕业,你怎么生活?

父亲与儿子需要有翻译才能沟通,普通话 汾阳话 英语这三种语言的交汇,既带有趣味性又引人深思,既可笑又可悲,父子二人长期没有交流,相互的不理解,这样畸形的父子关系,让儿子没办法在一个良好环境中成长,导致了他对这世界没有兴趣。儿子内心是孤独的,是渴望被爱被认可的,但是这些却是他的父母无法给予,他和父亲连沟通都有语言障碍,他和母亲在八岁以后就没有见过面,这样的处境让他感到压抑,他选择要搬出去,逃离这一切,他需要自由,只要可以离开这里,他干什么都可以。

在这段对话中,三个人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到乐是先进的西方文化,提倡自由,晋生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晋生的意识里认为孩子是一定要念大学,念大学就是有出息;在他的意识里,孩子就是应该由父母养大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离开了家庭就会受到伤害;而老师在这里就是父亲和孩子沟通的枢纽,她理解父亲的情绪,她也知道到乐的痛苦,她来自中国香港,接受过中西文化的熏陶,她即是到乐长辈也是他的爱人。他们三个人文化的差异,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

(四)营造喜剧氛围

导演运用方言为电影营造喜剧气氛,制造笑料的方法,已经成为电影拍摄中一种很重要的修饰手法,滑稽的方言,不仅能引起观众的注意,还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晋生:涛儿,以后咱俩不要带梁子耍了

涛儿:咋地了

晋生:就咱俩不好

涛儿:你就可小气了

晋生:这不是小气不小气的问题

涛儿:那是甚问题?几何问题 还是代数问题? 晋生:是三角的问题

涛儿:三角不是跟稳定了,有没有初中文凭了

晋生:我可是正正经山西大学法律系 函授毕业的

涛儿:你那么优秀,人家没有把你保了研

晋生:怀才不遇呢

涛儿:真自信

依旧是地道的汾阳话,你一问我一答,小情侣之间的拌嘴却檫出了火花,晋生第一次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绪,他不满这样的三人行,他霸道的要拥有涛儿。善良的涛儿,不忍伤害到这两个人,机智的回答,那是甚问题?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这样的回答让观众忍俊不禁,这样风趣的台词也能加深观众的记忆点。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