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部分

旺财影视剪辑 2024-01-03 16:29:10

一、概述

1.诸子散文繁简不一,文体有别,风格也各具特色。其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2.《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二、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论语》和《墨子》

(一)、《老子》

1.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

2.特点:

一是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是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二)《论语》

1.《论语》编纂成书最早在春秋战国之际。

2.内容: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3.版本:《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三种不同的版本,后来《齐论语》、《古论语》都亡佚了,现在看到的是《鲁论语》

(三)《墨子》

1.《墨子》具有行文素朴质实的特点

2.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3.今存53篇。

4.《墨子》文章特点:

第一,是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文章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第二,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三、战国中期:《孟子》和《庄子》。

(一)《孟子》

1.《孟子》文章给人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并非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的特点。

2.“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语出《孟子》。

3.“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孟子,名轲,邹人。

5.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所以后世往往以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

(二)《庄子》

1.《庄子》通行的最早注本就是郭象注本,

包括《内篇》7:庄子自作,《外篇》15,《杂篇》11:其弟子和后学所做。

2.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

3.《庄子》:异彩纷呈的故事,是建立在奇幻谲诡的想象之上的。体现的特点:奇幻夸张,变化

4.常考典故:

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语出《庄子》

“庖丁解牛”、“螳臂当车”、“西施病心”、“伯乐治马”、“轮扁斫轮”、“濠梁观鱼”、“妻死鼓盆”、“痴偻承蜩”等,都出自《庄子》。

四、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子》

(一)《荀子》

1.《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荀子的文风特点: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3.《荀子》中寓言极少,仅有“蒙鸠为巢”、“浮阳之鱼”、“处女遇盗”、“涓蜀梁”、“曾子食鱼”、“欹器”

(二)《韩非子》

1.《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共有300多则,载于内外

《储说》、《说林》上下以及《喻老》、《十过》和其他一些篇章。

2.典故:

郑人买椟而还其珠”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的寓言:狗猛酒酸

3.特点:韩非子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说理文中自成一格。

1 阅读:20

旺财影视剪辑

简介:我是旺财影视剪辑每天把影视精彩片段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