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门街道“童盟体”成立,“家校社”托起孩子的梦

上海黄浦 2024-05-17 20:00:4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5月16日下午,小东门街道“未爱共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论坛举办,特邀法律保护、学校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专家以及辖区学校家长代表共聚一堂,为未保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新思路。

活动中,小东门街道“童盟体”宣布正式成立。小东门辖区内的16家社区单位成为首批合作单位。近年来,小东门街道积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阵地,着力打造“童梦”未保特色品牌,深入开展各年龄段心理关爱活动,得到了辖区各学校和共建单位的关注和支持。去年,小东门街道已经实现了“家校社”联动机制的全覆盖,与10所学校和2家共建单位签订“家校社”共建协议,并建立了“1+16+N”未保工作机制。此次新成立的“童盟体”是堪称“1+16+N”未保工作机制的“升级版”。首批合作单位中,不仅有中小学校,更有派出所、消防救援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银行、巴士公司等单位和企业。从而在小东门街道辖区内形成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全社会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营造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社会氛围。

“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家长不能再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母焦虑传递等导致亲子矛盾冲突升级,未成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论坛上,家长、居委干部、教师、检察官、医生等共同聚焦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工作系主任、心理学博士赵芳在点评中,就“家校社共育与儿童心理健康预防政策、实践与未来的挑战”进行了主题分享。她围绕街道“家校社”的联动机制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具体分析了“家校”和“家社”当下面临的难点,为小东门街道未保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小东门街道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打造东门未保工作大格局,吸纳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持续走在未保工作的最前沿,践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构建起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同心圆”。同时,携手共建小东门“童盟体”,合力保障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

记者 / 邹嘉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小东门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