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千万不要用“酒精过敏”来当借口推辞!

职场资深秘书 2024-05-13 08:20:57

在体制内,各种应酬如“饭局”“酒局”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同时还讲究酒场文化,所以体制内的人在酒场上的表现也间接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官场情商。

每个人的酒量因人而异,也许一些人酒量很差,或者说打心底里厌恶喝酒,但应酬作为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如何推脱喝酒又不得罪人成了一门学问。

在酒桌上领导或长辈第一次敬你酒时,如果你想用“酒精过敏”来挡酒,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但伤人面子,还容易让别人对你有成见。

下面讲一个发生我同学身上的典型案例。

我同学进入体制内工作多年,是市直单位副科级干部,前年去到当地县区农村挂职“第一书记”,所在村的村主任在同学去的当天想尽一尽地主之谊,就自掏腰包安排了好酒好菜招待同学。

本来我同学酒量确实不大,喝半杯白酒就会上脸,会连脖子一起通红。当天村主任劝酒时,我同学直接说“酒精过敏”,结果引来村主任的不满。

村主任自认为已经算是礼节到位、一腔热情迎接,没想到刚来的年轻人守着一桌人不给自己一点面子,让自己下不了台阶。后来眼看村主任面子真挂不住了,出于补救也为了以后便于开展工作,我同学只得倒上喝了几口。

喝到半杯左右的时候,我同学脸和脖子就红了起来,他适时加上一句,“您看,我确实不能喝吧,确实对酒精过敏,沾点酒就浑身通红。”

这时候,村主任也相信了,赶紧借坡下驴道,看来确实不善饮酒,那就不勉强了。

有时候千言万语的推辞和解释,都不如一口下去后的过敏反应更有说服力。

体制内的应酬,如果对方是领导、长辈,他们见惯了太多让酒推酒的场景,如果你第一次和他们凑在一块,不管你是不想喝还是真不能喝,千万不要用“酒精过敏”来做推辞。因为这个“解释”丝毫不可信,他们只会认为你心里不重视他们,对他们不尊重。

就算人家当面饶过你,以后对你也会心存戒备,以后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会给你打上不实在的标签,什么事都会对你留一手。

换位思考,如果你敬一个比你级别低的人喝酒,他摆出“酒精过敏”的理由,你会信吗?他就是不喝你心里舒服吗,除非你早就知道他确实不能饮酒。

如果身体原因确实滴酒不能沾,那请为了健康坚持。如果你只是把“酒精过敏”当个托词,那请你以后换个托词,千万别拿这种侮辱人智商的词来挡酒了;

如果只是有喝酒上脸等症状,不会给身体造成多大危害,不妨喝一点用症状反应事实来为你挡酒。

这一口下去,别人看到你的反应,也知道你确实懂规矩,知道给人面子,不会对你有什么成见。

以后再上酒场,肯定不会有人劝你酒了,反而还会主动给你开脱。时间长了,不能喝酒的名声传出去了,自然没人强行劝你了。

1 阅读:85

职场资深秘书

简介:分享体制内经验、故事,带您了解体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