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彩色老照片:男人踩缝纫机做衣服,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毛笔写字

小历史 2023-05-17 21:56:45

研究晚清历史,除了文献和实物,大家千万不要忽略老照片的价值。今天我们刊发一组晚清老照片(经过AI软件修正上色),你能从中挖掘出哪些历史信息?

培训班的女子。

这些女子参加了初级识字培训班,扫扫盲,认识一些常用字。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社会上没有学校或者培训班向女子开放,晚清时期,情况逐渐改变,官方和民间都开设了专门面向女子的学校或者培训班,提高了一部分女子的见识,推动了妇女解放。

住在深山里的居民。

这户人家住在山中的简易草棚里,出镜的是母子。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房子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冬天如何阻挡寒冷?夏天如何隔绝蚊虫?居住条件之差,可以想见。他们很可能属于清朝“棚民”群体,也就是失去家园,流落到荒山上苟活性命的流民。

长江上的船工在吃饭。

这些人承担着拉纤和装卸货物的工作,都是重体力活,非常辛苦,但他们的伙食非常简陋,一碗糙米饭加一点咸菜而已。

小商小贩。

三位摊贩,一个卖香烟的,一个卖花生的,一个卖糖葫芦的。他们的神态也很有意思,有人在喝茶,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在抽烟,一起看向镜头,表情动作自然,是摄影师在街头抓拍的作品。

青年男子抖空竹。

抖空竹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运动项目,至少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燕京杂记》记载:“京师儿童有抖空竹之戏,截竹为二,短筒中作小千,连而不断,实其两头,窍其中间,以绳绕其小干,引两端而擞抖之,声如洪钟,甚为可听。”目前,这项运动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裁缝店。

在一家裁缝店里,两个伙计正踩着缝纫机缝制衣服。1872年,缝纫机开始传入中国,当时非常昂贵,一般家庭都买不起,只有少数制衣工厂才会买,他俩绝对属于中国第一批使用缝纫机的人。1896年,李鸿章出访英国,给慈禧太后带回来的礼物就是一台镀金缝纫机。

上海销毁鸦片和烟枪。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8年。晚清时期,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后来朝廷意识到,如果不设法禁绝鸦片,只会让大清朝更早覆亡。1908年,中英达成禁烟协议,美国也支持中国禁烟,并在上海组织召开万国禁烟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公开举行了一次销毁鸦片的行动,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称赞。

病人。

这个病人的胳膊异常肿大,又瘦得皮包骨头,看上去病情很严重,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据摄影师记载,他在Wrilen General Hosptial切除了患病的胳膊,随后渐渐恢复并强壮起来,体重增加了22磅(约合10公斤)。

学生们奋笔疾书。

这是晚清一所官办学校的课堂,学生们全都在认认真真地书写着,不知是练习写小楷,还是参加考试?他们大概是最后一代使用毛笔完成学业的学生吧?

长城下的工程技术人员。

两位拖着大辫子的技术人员正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在长城之下开展测绘工作,为修筑京张铁路做准备。当时的测绘仪器来自国外进口,他俩很可能有留洋经历,或者接受过外国工程师的培训。

8 阅读:2703

小历史

简介: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