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军政委掉队乞讨遇险,一裁缝舍命相救,49年后才找到恩人

春秋近百年 2024-04-12 07:56:41

前言

1934年,红军政委在长征路上与敌人作战时不幸负伤,为了不影响队伍的行进速度,他毅然决定让队友们先行撤离,自己则选择留在了原地,因此掉队。

所幸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淳朴的农村裁缝,在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下仍旧舍命相救,让他在困境中得以存活。

然而,由于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变迁,他直至49年后才终寻得救命恩人。那么这位恩人究竟是谁呢?他们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红军政委身遇险

他就是段苏权,出生于1916年湖南茶陵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早年投身于农民运动,深刻体验到农民群众的疾苦与渴望,从而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

193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生旅程。

1934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不得不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同年10月,段苏权被任命为独立师政委,他与王光泽并肩作战,共同肩负起留下游击、掩护主力军东进的光荣使命。

然而,在11月底的一次激战中,他们遭遇了敌人的猛烈围攻,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进攻,部队死伤惨重,几乎弹尽粮绝。

王光泽在战斗中不幸被敌军俘虏,最终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英勇牺牲。段苏权在战斗中也不幸负伤,脚踝骨中弹,疼痛难忍,无法再跟随队伍继续前行。

为了不拖累战友、不耽误整个队伍的行进计划,他毅然决定让队友们先行撤离,自己则留在原地,等待时机。

在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段苏权被小心翼翼地抬至一处偏远的山村。这里群山环绕,人烟稀少,仿佛与世隔绝,成为了他的暂时藏身之所。

他们找到了一户村民家,希望这家主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照料受伤的段苏权。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忠厚老实的裁缝李木富。

李木富看到红军战士因战争而受伤,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同情与怜悯之情。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决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照料这位英勇的战士。

然而,由于当时民团搜查甚严,为了确保段苏权的安全,李木富不得不将他抬上山,藏身于一个隐蔽的山洞中。山洞内阴暗潮湿,条件极为艰苦。

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家里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份负担。然而,李木富却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照料段苏权的责任。

他每天为段苏权准备食物,虽然只是简单的红薯稀饭,但却充满了关爱与温暖。他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了段苏权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火光。

淳朴裁缝勇相救

李木富深知隐藏的重要性,他巧妙利用周围的树枝和竹子,精心堆砌在洞口,以掩盖段苏权的藏身之处。

由于段苏权伤势严重,行动极为不便,李木富便在洞内铺设了厚厚的草垫,让他能够更舒适地休息,避免因寒冷而加重伤情。

李木富的细心照料让段苏权倍感温暖,他深知自己的性命得以延续,离不开这位普通村民的无私奉献。

然而,尽管他们做得如此隐蔽,段苏权最终还是被民团发现了。第二天清晨,就来了好几个凶神恶煞般的民团成员。

他们以李木富的性命相威胁,逼迫他带着他们寻找红军的线索踪迹。受伤的段苏权哪里是他们的对手,根本无法反抗。

他们不仅搜刮走了他身上的所有财物,甚至连他的衣物也被剥夺。更加惨无人道的是,即便做到这种地步他们仍不罢休,举起大刀就要砍向段苏权。

在这危急关头,李木富挺身而出,挡在段苏权面前,向民团求情。他声泪俱下地诉说着段苏权的伤势和可怜之处,请求他们放过这个已经奄奄一息的红军战士。

为首的人听罢心想也是,不至于把事情做的这么绝,对李木富说道:

“看在你曾经给我做过衣服的份上,我就放他一马。”

说完,他带着手下下山去了。

在李木富的悉心照料下,段苏权被安置在了山洞之中。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李木富仍然每日坚持为他送来稀饭和草药,希望能够延续他的生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艰难愈发显现。半个月后,由于粮食的匮乏,甚至连稀饭都难以维持了。李木富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更不用说再照顾一个伤员了。

段苏权看到李木富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操劳,心中充满了愧疚。他不愿再让这位好心人继续为自己付出,于是决定凭借自己的毅力,艰难地向外挪动。

他用手掌和膝盖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山路崎岖不平,道路坎坷难行,段苏权在挪动的过程中不断与地面摩擦,皮肤被划破,鲜血染红了衣衫。最终,他因疼痛而昏厥过去。

李木富夫妇发现段苏权昏倒后,急忙将他扶回家中。他们心疼地看着段苏权血肉模糊的身体,细心地为他处理伤口。

经过一番照料,段苏权终于悠悠醒来。他深知自己不能再继续拖累李木富了,于是决定先返回自己的老家。

李木富为了帮助他行走,托人为他制作了一对拐杖。段苏权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告别了这位恩人,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段苏权在历经磨难后,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这条道路对他来说,既漫长又艰辛。

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拄着那根简陋的拐杖,一瘸一拐地前行。由于受伤严重,他不得不沿街乞讨,以换取一些微薄的口粮。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伤好后尽快找到组织。

在回乡的途中,段苏权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老乡刘维初。刘维初看到段苏权如此狼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

他热情地邀请段苏权到家中做客,并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在刘维初的家中,段苏权第一次在这么多天里洗了个热水澡,还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在刘维初的悉心照料下,段苏权的脚伤得到了积极的治疗。刘维初不仅为他请来了当地的医生,还亲自为他熬制草药、敷药包扎。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段苏权的伤势逐渐痊愈,他也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父亲在收到段苏权的信后,激动不已,他连忙赶来相见,看到儿子虽然瘦弱但精神尚可,心中的担忧也稍稍放下。

为了答谢刘维初对儿子的救命之恩,段苏权的父亲不惜举债,也要赠予刘维初几十块大洋以表感激之情。随后,段父便将段苏权接回了家中。

回归部队寻恩人

段苏权在回到家乡后,并没有停下休息的脚步。他深知自己身为红军战士,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尽快回归部队,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于是,他四处奔波,多方打听红军的去向,希望能够早日找到部队,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在历经数月的艰苦寻找后,1937年9月,段苏权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了红军即将前往抗日前线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他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他深知时间不等人,必须立刻行动,否则就可能错过与部队会合的机会。

于是,段苏权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西北的征程。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只为能够尽快找到红军部队。终于他抵达了山西太原,并成功见到了任弼时。

任弼时在见到段苏权时,感到非常震惊和欣喜。他原本以为段苏权已经牺牲在战火之中,为此还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然而,没想到段苏权竟然还活着,而且就站在自己面前。他感慨万分,对段苏权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这次重逢让两人都倍感亲切和激动,他向任弼时分享了自己在寻找部队的过程中的经历和遭遇,任弼时听后也十分感慨,对段苏权的坚韧和毅力表示赞赏。

回归部队后的段苏权,如同一只翱翔在战火中的雄鹰,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

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最前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带领部队打了许多胜仗,为抗日的胜利和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赞誉和尊重。

1955年,段苏权荣获了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了众多荣誉勋章。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的认可。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段苏权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当年的救命恩人。

1983年10月6日,为了亲自向恩人表示感谢,他毅然从北京启程,踏上了前往四川的旅途。他希望能够找到恩人,当面表达他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然而,当他来到四川故地时,却发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走了很多地方,也向很多人打听,却始终没有恩人的下落。

由于工作的繁重,段苏权不得不暂时返回北京,只好委托当地的部门继续寻找。

在段苏权回京的消息传到李木富耳中后,他才得知这位当年的救命恩人竟然曾亲自寻找过自己。

为了尽快与恩人取得联系,他特意嘱咐儿子尽快向相关部门报告此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恩人。

他深知没有李木富当年的无私救助,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就。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多次寄钱给李木富,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然而,当段苏权问及李木富有何所求时,李木富却谦逊地表示他并不图什么回报。

他说:“当年救你,只是出于一个普通人的良心和同情心,并不是为了图什么回报。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村里能有一座桥,方便村民出行。”

段苏权听闻此事后,深受感动。他立刻决定出资为村里修建一座桥,这座桥也被称之为红军桥。

为了表彰李木富的无私奉献精神,相关部门特意赠送了一块牌匾给他。牌匾上刻着“红军恩人”的字样,以表达对他善举的感激和敬意。

左二李木富

结语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李木富个人的肯定,更是对红军精神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承与弘扬。

他的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去传承和发扬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参考资料

开国少将段苏权负伤致残乞讨回家 建国后寻找救命恩人.人民网

秀山红军洞见证一段血肉情缘,红军洞救红军 红军桥谢乡亲 –华龙网.重庆日报

0 阅读:0

春秋近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