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到武汉剥皮鱼,好难哦!小伙伴看到就直流口水

周新聊情 2024-05-14 20:03:57

想你

🐟

有时候和武汉土著进行一些跨文化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说来武汉这么久了,我知道了武昌鱼、喜头鱼,但“剥皮鱼”还是头一次听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非常惊讶。“这不是很家常的菜吗?我从小吃到大。”武昌的朋朋告诉我,这鱼没有刺,老人小孩都爱吃,和带鱼一样高国民度。不好意思,带鱼我从小吃,你剥皮鱼最多也就算个湖北省省菜吧?

硚口伢宽子也惦记这一口,“以前我屋里三天两头吃”,不过,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剥皮鱼淡出了餐桌。好奇心驱使我去探求有关剥皮鱼的一切,原来它真是武汉人曾经的日常,如今却藏身于犄角旮旯;本以为它跌落了神坛,没想到是高攀不起;花名无数的它还拥有平行宇宙,被做成刺身、下到火锅里……

之前我在杨妹生烫店里点单,被老板胡子哥按头安利了一道「烧剥皮鱼」,“来我这必点的招牌菜,武汉别处几乎吃不到。”喔?这么稀奇?见我一脸懵,胡子哥不由分说地去厨房烧鱼,差不多一刻钟鱼上桌了,鱼头处是个斜口的空缺,有些诡异。浓油赤酱裹着五条巴掌大小的鱼身,白芝麻铺满整盘,干辣椒段点缀在红油里。

武昌的朋朋爱剥皮鱼,很多武汉伢也是如此,从小到大嘴被惯坏,只认准餐桌上老特做的那一大盘糖醋剥皮鱼。“所以,你上一次吃剥皮鱼是什么时候?”我问朋朋。“大概……两年前?”他也记不太清楚了,他觉得外头的剥皮鱼都不如家里好吃,但自从奶奶生病没再下厨,剥皮鱼无声无息地从餐桌消失,如果不是我提起,他也就忘了。

一些更年长的武汉人,主动选择忘记剥皮鱼。“最早才几毛钱一斤,现在倒变成贵价海鲜了。”有拐子不服气地在网上吐槽。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内陆最常见的海鱼品种之一,剥皮鱼算不上什么好料,有的武汉人甚至把它当成饲料,买回家喂猫子、喂鸽子。80后阿诺透露,小时候家里人觉得肉贵,就经常买剥皮鱼、带鱼、鳝鱼、小龙虾……好家伙,原来武汉人那么早就实现了海鲜自由?现如今,在武汉的馆子里点烧剥皮鱼,一份没有七八十元下不来。就算自己去菜场里买,碰上五十一斤也算你走了好运。“宝丰路菜场,我看了,七十五一斤。”有嫂子一时兴起想尝尝从前的味道,被价格直接劝退。

还不止,据说过年期间直接破百呢。你嚇我。有的姐妹实在忍不住:“十几年没吃了。”把她妈说得眼泪都要出来了,狠心买了三条回来。过完瘾她又后悔:“以后别买了,都是冷冻的,还不如吃鲈鱼。”嫌剥皮鱼贵,换就是了,“鳝鱼虾球哪个不比它香”,道理人都懂,但是猫不懂,朋友姑姑家的猫,吃的第一口宝宝辅食就是剥皮鱼,到现在四岁多了,除了剥皮鱼其他鱼一概不吃,姑姑也只能负重前行。1990年代中期,剥皮鱼的产量还不少,不过每况愈下,如今渔民近海捕捞的收获越来越低,就连从前没人吃的皮皮虾、花盖蟹都开始变得抢手了,剥皮鱼更是少见,自然身价飙升。

「老四大排档」与杨妹生烫一路之隔,同样以烧剥皮鱼为招牌,老四告诉我,这道菜他从三十岁做到六十二岁,1993年时定价三十块钱一盘,足足七条小鱼,后来隔几年要涨一次价,五十、六十、七十五……老四打开厨房的冰柜给我看,里面冻着一大袋剥皮鱼,“这一袋八百多块钱。”鱼由一直合作的本地市场供应。武汉人常吃的剥皮鱼有大、中、小三种个头,老四只要体型最小的鱼,每条十三块钱,“大鱼最便宜,但是不容易入味,口感不好。”

在老四看来,剥皮鱼明明还很受欢迎,他每天能卖100-300条小鱼。看来即使涨价,也不会阻止一部分武汉人吃剥皮鱼的热情。夏天临近,老四的大排档生意更加红火,他会提前煎好一批剥皮鱼备在灶炉旁边,等客人下单,就可以就直接下锅。“烧剥皮鱼火候很关键,一般人在家做不出这个味道。”老四控火的段位确实高,剥皮鱼下锅后先加水,大火焖一会儿换小火继续焖,十几分钟后再开大火,加入糖醋佐料,用辣椒压压腥味。到了收尾阶段老四开始炫技,换锅猛炒,火苗蹿得老高,锅里也会冒出一团火。

同行的摄影师小路见如此热火朝天,急得直嘟哝“糊了糊了”,不过老四稳得很,剥皮鱼装盘后色香味俱全,酱汁渗入鱼肉的肌理中。襄阳人小路也是第一次吃烧剥皮鱼,其实她在武汉的馆子看到过这菜,但从没想过吃,理由是“名字不好听”,这回她一口气炫了两条。朋朋对老四的评价却一般,他执着于奶奶做的味道,虽然武汉家常做法都是红烧、糖醋,但朋朋觉得“就是哪里不一样”。

等吃到「二食堂」的糖醋剥皮鱼时,朋朋觉得这味儿对了,二食堂是藏在街道口一栋居民楼里的苍蝇馆子,不是资深老饕还真找不到。二食堂十一点半开,我们赶在中午十一点到,怕抢不到每天限量供应的剥皮鱼。去的时候两位嫂子在屋里备菜,点完单后就喊我们去楼下等:“旁边有个陵园先逛逛。”你还别说,这店真有个性。老板更有个性,一位满脸写着生人勿近的武汉老杆,拒绝回答关于剥皮鱼的一切问题,也不让围观烧菜。听说是有人议论他的剥皮鱼卖得贵,他听了不乐意。

他家的剥皮鱼是我目前吃到体型最大的,仔细数似乎有整两条,切成块堆在盘里,份量十足。鱼肉非常饱满,也不像传说中那样不好入味,反而每一块都锁住了汤汁,肉质比小鱼鲜嫩,大口吃非常过瘾。鱼肉上淋着糖醋酱汁,佐以葱花、蒜末、小米辣,看着平平无奇,却是朋朋心心念念的家常味道。我分析了一下,也许是鱼肉现煎,鱼块大,以及更甜口等因素,对应了武汉人习惯的家常味道,不少食客都表示“像吃到了我老特/姆妈做的菜”。

朋朋吃了二十多年剥皮鱼,不识庐山真面目,我放出剥皮鱼的全身照,他花容失色,“一鹅,这么丑?”原来剥皮鱼是妥妥的“虾系男友”,据说潮汕小孩的噩梦从看见一条活着的剥皮鱼开始,本来开开心心和爸妈下馆子吃海鲜,在水族箱前寻找海洋馆的体验,冷不防看见一条长着马脸的怪鱼……所以剥皮鱼学名马面鱼,第一个吃它的人得多有勇气。

武汉人见到的剥皮鱼都是去头、去皮、去肝的“三无”产品,剥皮鱼对水温和环境要求极高,上岸之后很快会狗带,所以在发配内陆前要赶紧加工好。头那么嚇人又不能吃,必须砍掉,节约运输成本;没有鱼鳞,仅一张磨砂质感的鱼皮包裹全身,食用前要剥除;至于鱼肝那就很宝贵了,实打实的脂肪肝,有“海中鹅肝”之称,一般都拿去做刺身了,所以你们吃不到。

这是剥皮鱼正主

朋友桃子前几天甚至买到了山寨剥皮鱼,“在家楼下菜场买的,五条十五块钱。”咱就是说,剥皮鱼已经稀缺金贵到这种程度了?连高仿都有了?桃子买的高仿叫“茶鱼”,也是去头腌制过的,不仔细看还真会混淆,不过尾巴暴露了一切——茶鱼的尾巴是白色分叉的,而剥皮鱼的尾巴是黑色或蓝色,不分叉。

想吃剥皮鱼了,就整点茶鱼平替,蛮好。“反正外观差不多,吃起来也没啥区别”,桃子说。不知道是不是在逞强。“你怎么突然想起吃这个了?”我问他。他发了张照片过来,和他哥俩人围着一桌菜坐着,边上还有瓶啤酒,“就是想到我妈了,以前她总给我们做。”看来忘不掉的不是剥皮鱼,而是关于家的回忆。

///

对剥皮鱼一顿功课后,我发现它不仅有“孪生兄弟”,还有一整个平行宇宙呢,在广东它叫“迪仔鱼”,在重庆它叫“耗儿鱼”,在江浙沪闽一带称“橡皮鱼”,在北方被叫做“面包鱼”。看到耗儿鱼才想起来,原来我吃过耗儿鱼火锅,只不过它换了个马甲就不认得了。我对剥皮鱼没有什么老武汉情结,比起烧剥皮鱼,更爱烤剥皮鱼。积玉桥万达soho楼下,有家「舒氏烧烤」,人送外号“武汉电烤top3”,小剥皮鱼烤得极嫩,打破了我对它又干又柴的初印象。

提前解冻腌制好的剥皮鱼送入电烤炉,中途翻个面再接着烤,出炉后刷上秘制酱料和辣椒粉,用筷子轻碰鱼肉就能脱骨,咬的时候感觉有浓郁的汁水在嘴里飙,辣中带着回甜。我觉得比烤小黄鱼好吃多了。其实剥皮鱼并不难找,武汉的大排档、烧烤摊里还是有剥皮鱼的踪迹。前两天小路去小店吃凉面,坐下点单时突然发现菜单上有烤剥皮鱼,二十五一小条,她毫不犹豫点了两条。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4:15

    之前买不到菜才吃,二毛一斤。现在难以想象。

周新聊情

简介:高级心理咨询师,媒体人,你的情感烦恼,我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