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楼下菜场的卤肉店天天排队,但老板娘的私域更赚钱?

郭的日记本 2024-04-08 17:58:44

今天聊一聊楼下菜场那个卖猪头肉的生意经,一个卖卤肉的小档口,被他们小夫妻做到了极致。

清明节放假的最后一天,上午泡了黄豆,计划做干菜豆腐脑,老家叫咸豆腐脑。

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美食,只有老家周围的两三个县和许昌的部分地区有这种吃法。

我们从小吃到大,特别是过去不太富裕的年代里,这还是一道改善生活的美食。

咸豆腐脑做起来很费事,也不见得所有人都会喜欢。有点像老家的热豆腐,喜欢的是真喜欢,不喜欢的就觉得没啥味道。

除了豆腐脑还做了塌菜馍,这也是一道地方性的美食。

在魔都吃到这些美食的机会不太多。中午约了小昆,下午来家里尝尝。

晚上小昆一家来了,同时,还打包了几个卤菜。还带了菜场那家兴隆现卤猪头肉。

这个店是我们搬过来不久就发现了,店门口天天排队,生意特别好。

他们每天下午三点开始营业,晚上六点之前就卖完了。节假日的时候准备的食材会多一些,结束的时间也会稍晚一些。

为什么成为他们的家的忠实顾客?老郭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是质量。老板说,他们每天卖的都是新鲜肉。从来不卖冻肉,也不卖隔夜肉。

说一个细节,别人家的卤肉,当天吃不完,即便是放到冰箱里,第二天就有味道了。而兴隆家的不会。

二是干净。猪头和内脏最大的问题就是干净,如果不是足够认真,是很难把产品做干净的。这一点,兴隆做得确实不错。

跟周围几个店比起来,他们的价格是最贵的,但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体验来排队。

三是服务。两口子特别会“来事儿”,算得上拿捏人情世故的高手。

每次买肉的时候,老板总是让你少买点,够吃就行了。明天想吃了再来买明天新鲜的。

这种不让多买的细节很简单,但很打动人。

拌菜的时候都会加入一些花生米,老板娘每次都会问一句,够不够?

除非你说不要花生米,无论你怎么回答,老板娘都会再加入一些进去。虽然一把花生米不值什么钱,但感觉上会很舒服。

讲真,他们的味道谈不上特别好吃,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地方大概就是上面这三项吧。

这三点看似简单,但能够坚持下来、成为自己的标签,肯定是需要大量时间累积的。

消费者从听说到认可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中,老板是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

信任建立的过程,消费者往往是拿着显微镜来“找茬”。

但如果信任建立了,所有问题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大背景交待完了,那就正式聊一下这两夫妇的“生意经”,看他们是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这也是让老郭特别震惊的地方。

这个店不做美团、点评之类的在卖业务,或许是太忙了,也或许是不屑于网上的订单吧。

首先,用私域解决复购和线下门店的压力。

打开老板娘的朋友圈,只有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我这里做了什么?展示他们的家的各种产品;另一类是我这里卖了什么?展示他们家的各种订单。

基本上就是纯纯的广告,而且,这样的广告还没人屏蔽。你看,只要有了好产品大概率是不会缺流量的。

因为每次去门店都要排队,次数久了也就不想再去了。

跟老板娘抱怨之后,老板娘说可以给加WX,在WX里预定的。

转钱给老板娘,然后告诉她你买什么东西?买多少?提前一小时预定,基本上到店就能取了。

打包好之后做上记号,等客户取的时候再核对一下WX信息。客户拿到东西的同时,老板娘在微信上点收款。

有一次问老板娘,为啥每次都是取单的时候才点收款,而不是提前收款?

老板娘说,万一客人有别的事来不了了,也就不用再麻烦着退钱了。

那干脆别让客户提前付款,等见面再付款好了?

老板娘说,不付款怎么准备菜?如果是等客户到店现切的话,那些排队的客人肯定就不愿意了。

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呢。

去年的时候,老板娘虽然没有细说,但她说微WX上的订单已经忙不过来了。从实体门店来看,私域订单比到店的订单多不少呢。

其次,增加品类不增加店面。

前两年,他们把隔壁的档口也盘下来了。雇了三个人做“爆鱼”(上海本地的一个做法)和藤椒鸡,生意也还不错。没多久就停了。

有一次问老板娘,为啥不卖爆鱼和藤椒鸡了?

老板娘说,摊位费太贵了,租不起了,也忙不过来。如果想吃的话可以提前一天WX说一声。

看了她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一直在朋友圈里卖着呢

同时,还卖狮子头、鸭舌、鸭肠之类的卤菜。夏天的时候,还会卖小龙虾之类的应季卤菜。

这些产品都是放到朋友圈里卖的,而且都是需要提前一天预定的。提前预定的订单都是提前收款的,不来取的话是不退款的。

看看他的朋友圈,不用店面就能销售的产品还不少呢。特别是一些新品推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通过朋友圈试销的。

如此看来,私域卖东西不仅仅节约房租那么简单了,相比线下,朋友圈更适合推新品。同时,私域订单也都是前置的,比线下门店的销量更可控。

三是生意价值最大化。

他们的生意够好,想要跟着学习的人也就多了。于是,前些年,他们开始收学员了。

这也算是卤肉店的增值业务了,一共分两块,一是卖配方,一个配方挂价是1500;

另一个板块是收学员,手把手带着教学,这个收费已经涨到了大几千块。

这些学员对老板来说,除了学费之外,另外的价值就是劳动力。

帮忙卤菜,特别是那些成熟的菜品。除了配料和把握火候之外,其他的工作基本上都可以由学徒完成了。

店面那边,那些打包客户的配菜工作,也都是学徒们在操刀的。

遗憾的是现在他们不收学员了,老板娘的解释是他们的精力有限,顾不过来了。

应该是这些学员的能力和技巧有限,影响了出品的质量和体验了。之后才是精力不够用的问题了。

不赚学员的钱也好,有道是,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赚合理的利润才是商人最高的境界。

跟老板娘开玩笑,你们生意这么好,发大财了。

老板娘说,赚钱再多你们也不会干的。起早贪黑、又脏又累,如果不是没办法,谁愿意干这个生意呢?

虽然有凡尔赛的嫌疑,但确实是累够呛的。

自从有了老板娘的WX之后,也就很少去排队了。有一次去拿肉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私域订单”还真多。

原来他们店里只有两个展示柜,现在又添了两个柜子,专门放私域订单的产品。

私域订单的柜子塞得是满满当当的,销量比门店大多了。

特别羡慕这样的小生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经济形势好不好都能始终如一。

确实辛苦些,但这样的钱赚得很踏实、很稳定。

最近读了很多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渺小。原来觉得写文章就那么回事儿,现在看来,文章只是自媒体运营的一个部分而已。

所以,之前做自媒体就是在“专业”的水准之外进行的。再看过去,简直就像过家家一样的幼稚。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是冯唐的口头禅。感觉这几句话特别适合现在的自己。

每天躺着干不了别的事情,只能踏实地写作文了。没有太多的功利心,一门心思就是想把小作文弄好。

心态不一样了,要求也高了。

越做,越觉得这个行业还是挺“高深”的。想要崭露头角,创作者必须要做到足够专业才行的。

0 阅读:0

郭的日记本

简介:聊销售侃生活!用文字记录经历,让内容温暖在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