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张寿臣为何对刘炳彝说:我现在就拜您为师,跟您学医

伟威娱娱 2024-05-05 20:00:29

​相声演员脑子灵活,反应敏捷,所以他们大都多才多艺,过去的老相声艺人更是这样。

像侯宝林先生,新中国成立前他不仅开了药店,而且总是随身带着小药箱,相声同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侯宝林就能够配药打针。

像刘宝瑞先生,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可他对易经有研究,说相声之余,还经常摆个卦摊,靠给人算卦挣钱。

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对相声贡献很大,可他还曾经学过中医,知道的朋友可能就不多了。

张寿臣(1899—1970年),祖籍河北深州,出生于北京。

张寿臣

张寿臣的父亲张诚甫是评书艺人。张诚甫在北京天桥说评书时,和相声艺人焦德海是盟兄弟,两个人关系非常好。

张寿臣上过几年私塾,偶尔也跟父亲学几个相声小段。他去天桥给父亲送饭时,有时也和父亲说一个。

1910年,张诚甫不幸因病去世,张寿臣没钱上学,只能拜到焦德海的门下学相声。张寿臣是“寿”字辈中第一个拜师的,所以他就成了“寿”字辈的大门长。

焦德海是“相声八德”之一,相声本事自然是相当了得。在焦德海的精心传授下,张寿臣三年时间就学会了200多段相声。

张寿臣出师之后,开始到唐山、天津等地磨练,虽然没有挣到什么钱,可他积累了不少经验。

张寿臣后来又回到天桥,和师父、师兄弟等人一起演出。很快,脱颖而出的张寿臣就自己挑班,在先农坛演出,慢慢就有了名气。

1924年,张寿臣又开始和“万人迷”李德钖合作,他的相声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1925年,张寿臣和陶湘如开始到天津演出,很快就成了天津最火的一对搭档。

张寿臣不到30岁,就成了京、津两地最有名的青年相声艺人,也奠定了他在相声界的地位。

张寿臣当时除了在小梨园说相声,还经常到达官贵人家出堂会,到电台播音,当时的报纸称张寿臣为“相声大王”、“笑话大王”、“幽默大师”。

当时的社会名流张学良、张学铭、孟广慧、刘炳彝都是张寿臣的热心观众。

刘炳彝是天津有名的中医,他比张寿臣大30多岁,和张寿臣是忘年交。刘炳彝酷爱张寿臣的相声,他经常到小梨园听张寿臣的相声,有时还会到后台和张寿臣聊天。

张寿臣

1930年的一天,张寿臣刚刚下场,刘炳彝就气冲冲地走到后台,张寿臣赶紧迎了上去:“刘爷,您老请坐,我给您沏茶。”

刘炳彝摆了摆手,面容严肃地说:“寿臣啊,你今天是怎么了?好几处都出错了,这可是你的饭碗啊!”

张寿臣扶着李刘炳彝坐到椅子上,然后说道:“刘爷,您听我解释。”

原来,张寿臣9岁的大女儿突然有了急病,高烧不退浑身还疼,孩子疼得半天黑夜都叫,非常可怜。

张寿臣中年丧妻,把大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他带着孩子看了好多医生,也吃了不少药,女儿的病也没有什么好转,并且还越来越重。

张寿臣是心急如焚,还不能耽误了演出,所以他在台上才出了一点差错。不过一般的观众根本看不出来,刘炳彝是相声行家,所以张寿臣的一点差错他都看出来了。

刘炳彝听完就不乐意了:“孩子有病,你怎么不找我?”

张寿臣躬身施礼:“刘爷,您都停诊隐居好几年了,我不敢打扰您啊。”

刘炳彝直接站了起来,拉着张寿臣说道:“什么都不要说了,走,先给孩子瞧病去!”

刘炳彝到了张家,经过望闻问切之后,开了几付中药,吩咐道:“没事,把这几付药吃了,孩子就好了。”

果然,张寿臣的女儿吃了刘炳彝的几付中药,病奇迹般地好了。

张寿臣是欣喜若狂,随即请相声界、新闻界和天津名流,大摆宴席,并敬送樟木匾额一块,上面刻了四个大字“第十一人”。

高凤山的《同仁堂》大家都很熟悉,有的朋友还能背下来,“药王爷就在当中坐,十大名医列两旁。”

“第十一人”意思就是十大名医的延续。

刘炳彝喝了两杯酒,对张寿臣说:“寿臣啊,说相声养小不养老,你老了怎么办?还不如跟我学艺,以你的脑子,将来也是一代名医。”

张寿臣

张寿臣赶紧推辞:“刘老,蒙您抬爱,我不该不识抬举,我脑子好,可我胆子小,没有胆量,当不了大夫啊。”

刘炳彝当时就生气了:“我一辈子不收徒弟,今天,我舍着老脸跟你提出来,你倒端上了。”

张寿臣赶忙解释:“您老千万可别误会,我是怕我学不好给您丢脸。您既然看得起我,我现在就跟您磕头拜师,您老看怎么样?”

刘炳彝是微笑点头。在大家的见证下,张寿臣磕头拜师,成了刘炳彝的徒弟。

张寿臣是说干就干,他开始苦读医书,并经常登门向师父求教。

刘炳彝有时出诊也带着张寿臣,他自己给病人诊脉之后,是一言不发,示意张寿臣接着给病人诊脉。

张寿臣诊完之后,把自己的诊断结果一五一十地向刘炳彝汇报,刘炳彝是连连点头,然后吩咐道:“你说的一点没错,开方子吧。”

张寿臣拿着笔和纸,沉思片刻,然后又把纸和比交给刘炳彝:“师父,还是您开方子吧,我不敢下药。”

刘炳彝一边开方子,一边摇头叹息:“唉,强扭的瓜不甜。寿臣啊,你还是说相声吧。”

张寿臣是躬身施礼:“谢谢师父。”

张寿臣到晚年以后,还回忆起自己这段学医经历,感慨地说:“我把全部的精力都给了相声,纵容苦读医书,也成不了好大夫啊。”

​:术业有专攻,一个人脑子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全才。张寿臣如果真的放弃相声,也真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医,那中国相声界就少了一个德高望重的相声宗师。

张寿臣作为“寿”字辈的大门长,他创作、整理了不少相声段子,他德高望重,一言九鼎,为相声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0 阅读:5

伟威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