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太肤浅,只知其狠毒不懂其厉害

不败顽童 2022-08-16 16:46:55

一说起吕雉,人们脑海之中便会自动浮现后宫专权的相关画面,和吕雉心狠手辣、惨无人道的主观印象。

我们不能说大家对吕雉这种传统印象是错的,但是真正读懂一个人的根本,首先要透过其行为现象去读懂他背后的思想逻辑和行为脉络,也就说,要设身处地走到他的生存世界当中去。

如果说我们能够真正地将心比心去看待吕雉这个人,那么透过她在历史上留下的种种痕迹,就不难发现司马迁在世纪之中将她的传记列为本纪,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女人十分不容易,也十分不简单。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她只是一个封建女性,她比大多数男人更适合也更擅长当皇帝。

其实,封建社会归根到底是一个男权当道的社会,虽然有一小部分女人凭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也能一时或者揽到一部分的政治话语权,但那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

所以,即便东汉的外戚政权搞得如火如荼,但是历史上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太后(女皇)其实并不多!一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对于女性掌权的包容度和认可度不够;二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生活角色导致她们确实更难满足一个高明政治家的要求。

但吕雉是一个例外,这个女人确实是值得所有喜欢玩权力游戏的人推崇的!透过她,大家将会看到很多艰辛、不甘背后的隐忍、坚强,也会看到很多无奈、委屈背后的坚持、倔强,更会看到难得一见的同时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的柔与刚!

吕雉为什么会被认为狠毒?

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很多不太了解吕雉的人,开口闭口和翻来覆去就是说人家狠毒!吕雉在历史上狠毒吗?确实狠毒!别的不说,光她把刘邦的小老婆戚夫人制成了人彘、把刘邦嫡系血脉中那些不太听话的“不肖子孙”赶尽杀绝以及刘姓王爷要想活命,必须标配一个女家媳妇,甚至逼着名义上的外孙女(长公主的女儿)嫁给儿子(刘盈),这几件事就足以证明她确实狠毒。

但是,我们通常会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去批判那些违背传统观念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会以逆向思维去思考“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的问题呢?吕雉难道天生就是这样狠毒的人吗?哪个女汉子不是被逼出来的!

要读懂吕雉的狠毒,首先要读懂客观的环境和条件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刺激,在人们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调整之后,我们终于成了那个别人眼中的我们了。吕雉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被贴上“狠毒”的标签的。

吕雉这一辈子其实挺不容易的,因为她的人生其实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没有自主选择权的,她不断地被赶鸭子上架,最终活成了我们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比较讨厌的那类人而已。

随便举几个例子,若是一个普通女子能全部承受下来,那都算我在胡说八道!

第一、刘邦未发迹的时候,谁在替他操持生活?这个人很聪明、很能混,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顾家。在一个男权社会,当家的男人不顾家,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她必须活成一个男人的模样。刘邦不顾家,也就意味着他们家所有的家庭责任全都压到了吕雉身上了。

吕雉本是一个千金小姐,被她那个十分信奉命理之学的老爹强行安排嫁给了一个糟老头,不光要帮糟老头抚养前妻的儿子,还要帮这个糟老头安排好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关键是这个糟老头一天到晚游手好闲,她能过得轻松吗?

在家带孩子的是她,下地干农活的还是她,刘邦在外面惹是生非,回家需要人擦屁股的还是她。她不累吗?她不烦吗?但是,她能接受、能包容,她自始至终相信她的丈夫是一个伟丈夫!

后来,刘邦私放囚犯分分钟就爽了,但是吕雉要去替他坐牢;刘邦钻进芒砀山,山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但是吕雉要给他送饭,还得帮他打广告;刘邦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要出去闯荡,结果封了汉王,忘记了吕雉这个黄脸婆,吕雉只能躲在家里伤心;刘邦彭城之战偷鸡不成蚀把米,照样丢下吕雉就跑,吕雉在项羽那里关了三年,替他受罪;等到刘邦当了皇帝,天天看着戚夫人跳舞,也不想看吕雉为他算账、做方案;末了,刘邦还打算去试探吕雉的底线——不想让他们的孩子接班。

世间有几个女人能够承受吕雉所承受的心理煎熬?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由于项羽当初太强大,而刘邦自身的底子太薄弱,所以刘邦在创业过程之中,迫不得已只能采取联合创业的方式,所以,汉初的政局是相当不稳定的。

关键是,这个问题本该是刘邦自己去解决的,但是他老人家不知道是因为时限已到还是因为缺德事干多了,每当几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留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给吕雉孤儿寡母。

当时的大Boss异姓王虽然基本上以及被刘邦全部干趴下了,但是大哥不在了,刘邦那帮老兄弟对吕雉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呀!这帮人资历老、功劳大、个性油,要是真的只听大哥的,不听大嫂的,那真不好管住他们。但是,吕雉做到了这一点,她让那帮丰沛功臣们一直对她服服帖帖。

不要觉得这都是因为刘邦生前威望太高,或者那些丰沛功臣都是守规矩的人?没有实力保障的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是厚道人!

古往今来,能以“大嫂”的身份把下面那帮身经百战的功勋旧属治得服服帖帖的人,没有谁能超过吕雉。这背后,吕雉所做出的努力、牺牲和隐忍,大家能想象吗?随便举一个例子,刘邦去世后,冒顿单于写信调戏吕雉,要吕雉别守寡了,跟自己过日子算了,谁坐在吕雉那个位置上能忍?吕雉忍了!

第三、吕雉是真正帮助刘邦稳住大汉江山的人。刘邦这一辈子终究还是有点“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他的绝大部分江山都是身边的兄弟们帮他打下来的,其中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就导致他当皇帝之后,既想吃独食,又不敢随便下筷子。

不是自己流着汗和血赚下来的家当,你拽在手里也一样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刘邦不讲武德,联合兄弟们干死了项羽,然后自己登上了皇位。那么如果哪一天下面的兄弟们对他想吃独食不满意了,是不是也可以号召兄弟们一起来战斗,干翻刘邦,然后自己当老大?

刘邦晚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他在有生之年尽力清除了异姓王,并开创性地提出了“白马之盟”(这个以后会专门解析的,太有技术含量了)。但他终究是寿命有限,没有来得及稳住大汉的中央政权。

真正把大汉中央政权带上稳定发展的道路的人是吕雉,她把那些想当皇帝、有能力当皇帝的人都弄死了,然后把刘邦的“白马之盟”落到了实处,为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的中央集权上了保险套。

卿本佳人,奈何从政,本是一个柔弱女子,但为了丈夫的事业,最终卷入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吕雉容易吗?

第四、吕雉还有一份巨大的悲惨在于她心中最后一点念想都没有保得住!她在本质上一直都是为了身边最终要的男人而活着的,但是,没一个人能让她想得通和想得开的。

待字闺中的时候,父亲因为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强行将她许配给比自己大了几十岁的糟老头刘邦。然后刘邦每天在外花天酒地、招摇过市,她只能呆在家里任劳任怨,善后安抚。

好不容易等到刘邦开始走上正途的时候,她和她的家族又不得不竭心尽力地为一无所有的刘邦输血、造势和续命。关键是刘邦事业有成的时候,根本就不把她这个“黄脸婆”当回事,去汉中当汉王的时候,就没搭理她吧?彭城之战后逃跑时,也没怎么顾着她、担心她吧?她在楚营呆了几年,刘邦也没怎么想过要营救她吧?当了皇帝之后,每天和戚夫人卿卿我我的,也不怎么待见她吧?甚至还因此迁怒于他们唯一的儿子刘盈,连接班权都想给他撸了。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放到吕雉身上是绝对没错的。刘邦落魄时,吕雉不能打击他的士气,得全心全力地鼓励他、支持他;刘邦成功时,吕雉不能破坏他的大局,得无怨无悔地忍受他、帮助他;刘邦去世时,吕雉为了保护他的胜利成果,得无畏无惧地代替他、成全他。她的前大半辈子,就是为了刘邦而活的。

但是,刘邦伤透了她的心之后,她依然没有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她生命之中最后一个男人——儿子刘盈而活着。

历史上都说吕雉乱政,但其实客观地说,在刘盈当皇帝的那七年之中,吕雉其实是相当通情达理的,既不乱来,还特别注重教导和辅助儿子执政。

但是,刘盈,吕雉生命之中最后一棵生命之花,仅仅绽放了七年。刘盈的死成了这个坚强的女人、母亲心理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彻底崩溃了。

前文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先了解吕雉一辈子承受了多少苦难和责任,然后才能真正明白吕雉其实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也才会理解崩溃后的她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狠毒!

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没有人生下来就如吕雉最后那般恶毒的。但凡生活给了一个人更好的选择,哪个女人愿意做一个人人唾弃的怨妇或者人人心疼的女汉子?

如果刘邦不是那么对她?如果刘邦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好?如果戚夫人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如果刘邦不是吃完了抹嘴不认人,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如果刘盈不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我们不会看到最终那个几近疯狂的吕雉。

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吕雉能把绝大多数的男人均无法摆平的事情弄得如此熨帖,归根到底说明,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和有智慧的人,甚至可以说,她在自我内心的修炼上,超越了常人!

吕雉究竟有多了不起?

封建社会,其实在政治上对女性是绝对不太友好的。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洗脑言论,咱就不多说,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争议不大。

当然,封建女性在政治活动中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光是因为传统男性的挑剔与偏见,而是女性的生理结构所带来的秉性以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结构早已决定了。

政治和权力游戏比较讲究什么?理性和平衡!什么意思呢?你得懂中庸之道,要学会委屈求全,要知道妥协,要尽量做到大家都过得去,还要让大家觉得你不是一个软柿子……女性因为比男性更容易情绪化,所以要出一个像吕雉这样杰出的女政治家实在是太难了!

作为一个政治家,其实和当一个魔术师一样。你如果没有几样绝活就不要出来表演!你得掌握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东西,同时你的表演又必须要让大多数观众开心。什么时候要妥协?什么时候要强硬?什么时候必须演戏?这都是贯穿一个政治家一生的课题。

我们永远不要认为当领导就是屁股决定脑袋,讲什么都是对的!实际上,任何金币都有两面性,一面是荣耀,一面是责任。当你手中的权力越大,你肩膀上的责任也就越大。

古往今来,很多男性帝王都承担不了他们身上的责任,更何况逻辑思维更匮乏的女人?从秦始皇到袁世凯,中国一共494个皇帝,明君有几个?合格的女政治家又有几个?吕雉能把西汉初期那段暗潮汹涌的历史平稳过渡到汉武帝手中,其实就充分说明吕雉是一个有大智慧、高水准的女人。

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吕雉的了不起,下面将顺着西汉初期的逻辑线一一为大家展开说明。

刘邦在去世之前,因为知道吕家的势力有多大、功劳有多大,一直在防范着“刘姓江山变成吕姓江山”这个事,所以临死之前还想着换太子的事。

但是,后来他总算想明白了,只有他的老婆吕雉或者说以吕雉为首的吕家,才有足够的能力和分量镇住他锦绣江山。所以,纵有千般无奈,刘邦最终还是托孤给了自己的媳妇。

刘邦那双溜溜眼这辈子看人就基本上没走过眼,这次他选择吕雉来主持大局,更是无比理智和明智的。因为吕雉这个人就是他最理想的善后人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吕雉的人生细节和性格特征!

1、吕雉从不埋怨生活!

吕雉因为父亲的面相爱好而被嫁给了一事无成、油腔滑调的糟老头刘邦,由富家千金变成了一个糟糠之妻,她埋怨过吗?没有!

当然,有些爱抬杠的朋友会说,这是因为吕雉逆来顺受。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女子,你逆来顺受一时没问题,让你逆来顺受一辈子呢?你干吗?接受生活的安排不难,但是不管被安排了什么样的生活,依然相信、努力地把这种不如意的生活过好,做到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刘邦不事耕种,她撸起袖子上!刘邦沾花惹草,她装作熟视无睹!刘邦不带孩子,她把庶子、嫡子全带了!

这说明吕雉在见识、眼光和胸怀、气度上是非同凡响的!

2、吕雉一直愿意全力支持突破!

有人说,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其实就是输了一个背后的女人。这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吕雉这样的妻子确实可遇不可求!

她不怕你刘邦混蛋,就怕你刘邦没想法、没勇气;不怕你刘邦落魄,就怕你刘邦没志气、没行动。

只要你刘邦敢往前走,我吕雉就不怕砸锅卖铁、就不怕受尽委屈。刘邦造反了,她变身后勤部长和宣传部长,给刘邦送吃送喝的,还费劲心思给刘邦打广告,说他是真命天子,头顶有光。后来因此遭受牢狱之灾也无怨无悔,包括后来刘邦有了新欢忘了旧爱,她还是忍着。

吕雉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大局观简直就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全力支持刘邦走上正确的大方向,所有的委屈都是暂时的,都是小委屈。要是放到那些格局不大的女人身上,别说支持刘邦这种人创业了,早就日子过不下去了。

3、吕雉懂得隐忍顾全大局!

若是一般女子,嫁了刘邦这样一个大流氓,十有八九早就和刘邦闹得鸡飞狗跳了。跟着刘邦吃苦受累且不说,关键是刘邦从来没有把吕雉当成一回事,吕雉被项羽放回来之后,这家伙还经常与戚夫人秀恩爱来刺激吕雉。

但吕雉真是一个理智有见识、坚强能隐忍的女人。尽管刘邦太不是东西了,自己心里太难受,但是她知道家和万事兴,如果自己和刘邦鱼死网破,刘邦的事业就会衰败。古代毕竟是一个夫唱妇随的年代,刘邦若是衰败了,自己所有的苦也都白受了。所以她啥都忍了。

能忍,是一种心志,但怎么忍却是一种智慧。她对刘邦一如既往地嘘寒问暖、对那些到她碗里抢饭吃的女人视而不见。然后把她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全部用到帮刘邦处理政务上面,把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也是刘邦那帮老兄弟对吕雉钦佩有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4、吕雉善于坚守最后的底线!

一个政治人物是必须做到刚柔并济的,若只是一味地谦让,是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并守护好自己的利益的。

吕雉的底线是什么?正是她的儿子刘盈,谁若是动刀子动到刘盈头上去了,任他是谁,吕雉也是要斗一斗的。

刘邦和戚夫人试图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如意时,吕雉忍无可忍,终于开始彻底爆发了。

吕雉先是搬出了她的娘家人,让弟弟吕释之找张良,通过张良授计请出商山四皓,用绝对实力逼迫刘邦认清现实——太子羽翼已成,不可废。

刘邦死后,戚夫人还不知道收敛,吕雉也不客气了,对戚夫人进行了疯狂和残忍的报复。

包括她辅政的那段时间,也是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刘盈。

所以说,刘盈便是吕雉最后的底线和念想,没有刘盈,吕雉的心理便会失控。事实上,刘盈去世之后,吕雉确实开始变成一个做事没底线的人了。

5、吕雉做事目标十分清晰!

吕雉是一个永远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人。从头到尾都是如此,讲白了,她就是一个善于顺势而为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

举个例子,她一直想尽心尽力帮助汉室江山能稳定传承下去,尤其是通过自己的孩子传承下去。所以,人家为了这个目标,该忍的时候忍,该飚的时候飙。刘盈当政的时候,为了树立儿子的权威,吕雉甘做幕后英雄,默默地守护着刘盈,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人为地因为一些主观历史印象往她身上泼脏水。

可以说,为了丈夫和孩子的事业,吕雉几乎做到了一个女人所能做到的极致。就连冒顿那样的蛮荒之人写信调戏她,这种最容易引发外交冲突的事情她都忍了,可见,这女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吕雉后来突然性格大变主要还是因为刘盈的突然去世,因为刘盈一死,她的精神便没有什么寄托了,希望没了,目标也就模糊了,性格也就乖张、任性起来了。

6、吕雉善于恪守人性原则!

如果说吕雉比刘邦在大汉王朝更有威望,大家可能不服!但是说,除了刘邦之外,吕雉是唯一一个能够镇得住韩信、萧何、周勃、陈平、彭越等一系列人中之杰的人,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多异议。

刘邦死后,吕雉不动声色就稳住了大汉的朝局,要知道自古以来,权臣少主的局面都是很危险的;吕雉死后,如日中天的吕家却说倒就倒,还被人家挫骨扬灰了。两相比较,就知道吕雉多厉害了。

吕雉为什么这么厉害?主要就是因为吕雉熟知并恪守人性原则,行事很有分寸。她知道要动谁、该动谁,但谁的利益又是不能懂的。举个例子,吕雉在去世前,对于军功集团的利益就一直照顾得很好。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利益冲突而已,吕雉正是把握了这一点精髓,所以在处理各种矛盾事件时显得游刃有余。

通过前面两部分的介绍,相信大多数朋友对于吕雉的认知会逐渐立体了一些,这是一个相当不容易且相当有智慧的女人。

但是,为什么历史会把吕雉列为伟大的政治家呢?要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必须要拿事实或者成绩说话,吕雉有什么卓越的政治功劳呢?且往下看!

吕雉究竟有什么政治功劳?

这么说吧,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军功章上至少有一半是吕雉和吕家的功劳,这也是刘邦为什么一直忌惮吕雉和吕家的根本原因。这个以后在介绍吕氏家族这个神秘的家族时,再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

那就从刘邦建立汉朝开始说起吧。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最忌惮的人是谁?韩信吧!韩信最后被谁干掉了?吕雉!

韩信死后,当时最会打仗的人是谁?彭越吧!彭越是被谁干掉的?还是吕雉!

而且,彭越是亲自哭着到吕雉那里来求饶的,可见吕雉当时在功臣们心目中的权威有多高,多么有震慑力。

同时,这也说明吕雉在汉初稳定政局上是功劳巨大的。

刘邦去世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大汉王朝的传承问题。因此,刘邦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神话般的传说,比如他说周勃可保护刘姓江山等。但这名声是被刘邦得了,但事情却是吕雉做的。刘邦安排王陵、周勃、陈平三个人为托孤之臣,要是吕雉像后世的慈禧一样,不执行你的意愿你能咋办?或者说,吕雉没有那种能力压住这三个老滑头,双方不兼容,又怎么办?

吕雉最大的历史功劳就是帮助大汉王朝完成了平稳过渡。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云淡风轻的,其实难度系数相当大。孤儿寡母的,要维护好一份偌大的家产不受侵害,还要做到稳步发展,多不容易呀!

更何况,这是群狼环伺的权力游戏,这本身就是一个绝对的男人游戏。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但吕雉确实完成得相当漂亮。

吕雉当时要稳住大汉朝政,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苦难呢?主要是以下几点,当然这几点也是吕雉的能力和功劳的体现。

第一、在汉武帝以前,其实是没有“君权神授”这个概念的,都是谁的拳头硬谁当老大,是没有“忠”这个概念的。

刘邦只当了八年皇帝就离世了,虽然他去世前把异姓王都消灭得差不多了。但是吕雉和刘盈的政治风险一点都不小,外有匈奴、内有刘邦的其他儿子和躲在暗处的军功集团。

特别是在刘盈死后,因为刘盈没有嫡子,政治风险被无限放大,因为从血统上来讲吕雉已经没有优势了。

但是吕雉自始至终以她强大的掌控力维持着大汉的政局不乱,这是相当需要能力的。大嫂管小弟,由来都不好管,尤其是大哥不在了的情况下。

第二、吕雉掌握大汉权柄前后十五年,这十五年是大汉修养生息的黄金时期。

关于吕雉主政时期的成功,就连大史学家司马也不吝赞美之词: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上述这段话啥意思呢?就不一一翻译了,总的来说一句话,大汉人们在吕雉的统治下,生活幸福指数相当高。

那么,吕雉是怎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扭转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历史印象了。别看吕雉在历史给人一种很能折腾的感觉,但实际上人家实行的是真正的黄老之治,对百姓极为宽容,领悟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真谛。

吕雉的折腾其实仅仅限于大汉王朝中高层的权力结构调整,绝不裹挟老百姓来充当炮灰,来为动乱买单。这样的老板对于公司员工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好老板吗?

要知道,自战国时代到汉初,几百年了,天下几乎就没有太平过,再勤劳善良的老百姓也经不起折腾了。若是刘邦去世后,接班的是汉武帝那样的太阳神,时刻想着“熊熊烈火,燃烧自我”,大家能想象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吗?

第三、吕雉把外面的匈奴和内部的军功集团都哄得服服帖帖的。

大汉初期,其实所谓的和平不过是水面上的平静,暗地里波涛汹涌,内忧外患,无处不在。

刘邦去世前,仅仅解决了一个异姓王的问题。剩余的匈奴问题、宗室王爷问题和军功集团的问题,这三大问题随时都可以让大汉王朝翻船。

吕雉是怎么处理的?坚持和匈奴和亲互贸、给钱给人毫不含糊,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汉确实经不起冲击。对于大汉的那些军功集团,吕雉十分清楚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明确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然后,腾出手来使劲折腾刘邦的那些子孙,谁让刘邦太伤人心了。

可以说,吕雉几乎是以个人能力和智慧支撑着汉初的政治平衡。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日中天的吕家顷刻间灰飞烟灭。由此也可以看出吕雉对汉初政治平稳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吕雉这个人绝对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她的智慧和能力不是短短的一篇文章所表达完整的。

但只要真正地了解汉初那段暗潮汹涌的历史和生活的基本逻辑的人,一定会发自内心地佩服和尊敬这么一个以“狠毒面目”示人的女人的。

尾声

很多朋友都喜欢脸谱化的历史,比如一说到吕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狠毒;一说到曹操,就会先入为主地说他是奸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脸谱化的历史更利于口口相传,从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我常说,历史是有逻辑和因果的,它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性的一种延续方式。它是有它本来的面目和主体的逻辑的,要真正读懂历史,就必须要去关注历史的细节和它背后的因果。

吕雉这个“狠毒”的女人身上是有诸多言之不尽的智慧的。例如她具体是怎么对待刘姓王爷的?是怎么平衡军功集团的?是怎么安排吕家子弟的等等,那都是相当有讲究的,都是基于人性逻辑的完美设计。

实历史就是人性的集合面,读懂人性,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就都能恍然大悟,就能从历史之中吸收到真正的营养。如果我们能从吕雉身上学到格局、坚韧、隐忍和智慧等做人做事的元素,远比只是沉浸在历史那些人云亦云的风花雪月的故事里,要有益得多。

0 阅读:126

不败顽童

简介:不败顽童古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