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前,学生们的抗议浪潮最终让美国陷入了深深的困境,让美国丢掉了企图殖民越南的美梦。而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让美国丢掉在中东以色列这个铁杆一样的盟友。目前,一场针对以色列的大学生反浪潮正在席卷美国。
当年,美军在越南投入的兵力最多时可达50多万人。美国人向越南人作出的承诺也在不断变化。1969年尼克松推出了将越南战争“越南化”的策略,1973年初,在越南人民军不断胜利向南推进的压力下,美国方面被迫签订“巴黎和平协约”,并很快将绝大部分兵力撤出了越南。
现在,虽然美国没有直接派兵支援以色列,却是在源源不断的向以色列输送武器弹药。自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国大学校园里对以色列的抗议示威从未停歇。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示威活动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纽约警察的粗暴镇压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抗。全美数十所高校相继爆发大规模示威,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这一情况让一些民主党人忧心忡忡,他们担心愤怒的学生会在即将到来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冲击会场,重现 1968 年“越战”时期的场景。而对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说,这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拜登政府无法承受压力,以色列可能会失去这位坚定盟友的支持,甚至面临更多武装组织的攻击。
在这场纷争中,共和党人将这些抗议的学生视为“叛国者”,而民主党人虽然对学生的行为表示理解,但也感到无奈。事实上,这些学生大多思想偏左,倾向于支持民主党。然而,学生们的示威活动虽然出于正义和人性的立场,却对美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巨大冲击。
50 年前,正是类似的原因让美国失去了越南,50 年后的今天,这股左翼思潮似乎又在推动美国失去以色列。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就像一颗钉子,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至关重要。如果失去以色列,美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美国政客们清楚地知道不能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但面对日益壮大的示威规模,他们也感到束手无策。如果当年是川普和共和党获胜,或许他们会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来制止这场运动。但现实情况是,这场运动正在不断发酵,美国的年轻一代似乎更倾向于“全球主义”的价值理念,这无疑为美国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这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年轻一代与传统价值之间的冲突,随着“全球主义”思潮的蔓延,美国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离经叛道者,这将对美国的传统价值造成持续冲击。拜登在支持以色列的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境地,这无疑是他的作茧自缚。
未来的美国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这场学生运动所带来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思,国家利益与正义、理想之间的平衡该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