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清朝8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几千个英国人?

海豚历史故事 2023-09-22 21:52:19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对清朝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历时两年,以清朝战败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大多数人认为,这场战争中,英军劳师远征,人数有限,而清军则倚仗本土进行作战,具有人数优势。据说,清军之所以战败,仅仅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无法与英军的船坚炮利相抗衡。

然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清军在武器方面相对落后于英军,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多次战役中,本土作战的清军实际上有时甚至不如英军人数众多。

举例来说,1842年英军进攻镇江市时,陆军近7000人,而清军只有1600名八旗兵驻扎城内,2700名由四川、湖北、浙江组成的援军驻扎在城外。可以想象,清军的武器装备不如英军,加上有时战场上人数还没有英军多,导致了清军的战败。

那么,为什么鸦片战争中本土作战的清军有时没有英军人数多呢?

首先,清朝的军制对此起了一定影响。清朝拥有庞大的军队,八旗军队二十万,绿营兵六十万左右,而同时期的英国正规军只有不到十五万。然而,由于清朝军制的特殊性,清军参战人数受到限制。

八旗军分为京营和驻防八旗两大部分,驻防八旗分散在各个边疆地区和战略要地,如东北、西北新疆、蒙古、西安、南京、杭州、广州等地。这种分散布防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在中央维持较重的兵力以压制地方,另一方面是满清统治者对由汉人组成且人数多于八旗三倍的绿营兵充满不信任,通过将驻防八旗分散在各地来监视各地绿营兵。

绿营兵是清军的主要部队,分散在各个省份。与现代军队不同的是,清朝的军队并非按编制集中在一起。由于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警察机构来维持治安,清军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防止民众造反。因此,清军除了分散在各省外,还在营以下将士兵分散驻扎在各个重要路口、关卡、城门、市镇等地。这样的分散布防进一步削弱了清军的整体兵力。例如,清军中号称精锐的吴淞营有兵一千一百人,但实际集中在营的士兵只有两百人,其余八百多名士兵则分散驻扎在三十多个小关卡和市镇上。可见,清军的兵力在战场上的分散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清军调兵的交通方式上存在差异。英军虽然在人数上不敌清军,但凭借军舰可以快速移动。相比之下,清朝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调兵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英军。英军可以迅速在沿海地区进行集结和调度,而清军由于交通不发达,需要依靠车马和驿道进行调兵,耗时较长。

在战争中,英军可以利用海上优势快速进攻清朝沿海城市,而当地清军人数有限且援军无法及时赶到,这导致战场上英军可能比清军更多。同时,英国作为入侵者,其舰队可以选择进攻的地点,而清朝无法提前得知具体进攻的目标,因此无法集中兵力进行防守。

综上所述,虽然清军总人数众多,但由于分散驻扎、担负各种杂务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实际能够参战的清军数量有限。与此同时,英军凭借船舰的快速移动和选择性进攻,使得他们在某些战场上的兵力优势超过清军。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有时人数不如英军。

3 阅读:728
评论列表
  • 2023-09-26 13:13

    首先,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兵力只有十多万人,而且这十几万人要在极长的战线上防御英军的进攻,这注定了每个据点的清军人数都不会太多,而英军却可以把全部兵力都用来进攻一个据点,英军的局部优势是极大的

  • 2023-09-24 11:21

    未开化国家没研究能力,大清开化天下无敌

海豚历史故事

简介:做一个有干货的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