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仙:世人误会她太深,都是民国娱乐业惹的祸

元柏评历史 2023-03-03 18:20:06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一名记者敲开了一户沈阳普通居民李有才的家门。见到记者上门,李有才很是疑惑。

等那名记者说明了来意之后,李有才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名记者此来是为了李有才的继母,一个去世已经三四十年的妇女。

李有才这位继母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至于去世这么多年还有记者上门呢?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有才继母

锅炉工的婆娘不寻常

沈阳居民李有才继母的事情,还要从1949年说起。

李有才的父亲名叫李振海,沈阳解放的时候,李振海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在当年也算是个小老头了。

李振海的妻子在解放前去世,给他留下了四个孩子。

李振海呢平日里就靠给人烧锅炉贴补家用,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这一天,李有才回家竟发现家中的炕上坐着一个老太太,李振海对儿子说:这是你的母亲。

李有才直接懵了,在父亲的要求下李有才乖乖地给刚见面的继母磕了个头。后来他才知道,这位继母名叫张洗非。

张洗非曾经嫁给一个姓王的东北军师长做四姨太,而李振海在东北军大帅府烧过锅炉,张洗非那时候经常去大帅府串门,所以俩人就互相认识了。

但那位王师长心术不正,最后因为贩卖鸦片锒铛入狱,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此后张洗非便从大帅府离开,这才改了张洗非这个名字。

不过,这其中的曲折李有才兄妹几个并不十分清楚,他们只是通过和继母的相处,渐渐觉得这老太太跟寻常人不大一样。

民国时期的女性形象

第一,这老太太基本不做家务,虽然年纪不小,但饭不会做,衣服也很少洗。用当时老百姓的眼光看,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懒婆娘。

其次,这位继母的穿着打扮和当时的老百姓大不相同。

张洗非刚来李家的时候,没带多少行李,只有随身一个柳条箱子,里面装了三件旗袍,一件毛领大衣。

张洗非平日里就穿着旗袍,胸口别着个手绢,一身打扮与周围环境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家里的晚辈都琢磨着这别个手绢在外面多难看,可也没人敢说。另外,张洗非每天早晨起来都得“咿咿呀呀”地哼唱几句,即便是对着水壶也要唱两嗓子。

她还会拉胡琴,有时候兴致来了就拉个一段两段的。而更让李家儿女感到纳闷的是,张洗非的柳条箱子里边还装着一些照片,她闲下来的时候,常常独自一个人坐在那儿,翻来覆去的一张张的瞧个没完。

在所有照片里头,她最喜欢看的是一个穿军装的男子的照片。照片中的男人别着大大的领章,衣服上带着漂亮的穗子,看上去很是威风。

照片中的男子

李家晚辈有些好奇,问她照片里的人是谁?这位继母只回答说是朋友,其余的张洗非从来不说。

渐渐地李家儿女也习惯了,他们只是隐约觉得,这继母曾经应该是个挺风光的人吧。

与梅兰芳是朋友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时间到了1951年初。

这一天,在东北政府锅炉班当班长的李有才接到了一个特殊指示,他被抽调到行政处参与接待工作。而这个接待对象可不得了,是参加抗美援朝慰问演出的梅兰芳。

李有才回家把这事儿一说,他那闲散度日的继母竟然开口了,想让李有才想办法带她去见梅兰芳一面。

这个要求多多少少有点奇怪,但李有才还是带着继母跑了一趟。可事情不凑巧,慰问团搬到东北旅社去了,这次并没见着。为了与梅兰芳见面,张洗非特地请邻居帮忙写了一封信,送到梅兰芳下榻的宾馆。

关于张洗非给梅兰芳的信里说了些什么,李家的儿女并不知情。李家的小女儿李桂兰只记得,张洗非的信发出后的第二天继母忽然跟她说:梅兰芳来了,她原来是我的朋友。

梅兰芳

接着张洗非对李桂兰说:走,我带你去看一看你大伯去。

李桂兰那时候年纪小,就怀着好奇跟张洗非去了。母女俩到了宾馆和前台一说,就有人上楼报告。不久后,楼上下来了人,将他们迎了上去。后来,张洗非与梅兰芳做了一次长谈。

梅兰芳不仅请母女俩吃了一顿饭,临走前还留了一笔钱给张洗非,这笔钱大大缓解了张家当时窘迫的境地。

而不久之后,张洗非就被安排到省政府幼儿园做了保育园,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很显然这也是梅兰芳托人安排的。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透露出张洗非这人的不寻常。

那他给梅兰芳的信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好在这件事儿在梅兰芳先生的秘书许姬传的回忆录里有详细的记录:

闻已来沈,不胜心快。今持函拜访,在三十四年前,于北京观音寺由徐省长聚餐一晤,回忆不胜感慨之至。光阴如箭,转瞬之间,数载之久,离别之情,难以言述。兹为打听家侄张鸣福,原与李万春学徒,现已多年不见,甚为怀念。梅同志寓北京很久,如知其通信地址,望在百忙中公余之暇,来信一告。我现在做保姆工作。如不弃时,赐晤一谈,视为至盼。

此致,敬礼。

落款是原在北京陕西巷住张氏,而这张氏后面还加了一个括号,里面写明了张洗非旧时用的艺名。

看了这个落款之后梅兰芳先生又是惊奇又是兴奋,于是就促成了这次会面。有了梅兰芳先生介绍的工作,张家的生活境况渐渐转好。

然而好景不长,这次见面后张洗非便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随后病情渐渐加重,于1954年去世。她生前最喜欢看的那些照片便给她做了陪葬,一起埋入了黄土里。

继母竟然是小凤仙

时光飞逝,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张洗非的继子女也都步入了老年。关于继母的种种奇怪举动也逐渐尘封在了记忆中,直到开头说的那个记者来访。

记者告诉了李家人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的继母张洗非很可能就是当年与蔡锷将军结缘,名噪一时的歌女小凤仙。

小凤仙旧照

听闻这个消息李家人无比震惊。

上世纪80年代,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知音》曾火遍大江南北,里面讲的正是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还记得里面经典的场景吗?

蔡锷:我就这么傻,放着袁皇帝御赐的绝世美人不要。去学孙中山、黄克强亡命海外。

小凤仙:不是亡命海外,是倡议岭南

蔡锷:云南早都上表称臣了吗?代表们也喊了洪宪万岁。

小凤仙:那你呢?

蔡锷:我?我也喊了,洪宪万岁!

小凤仙:洪宪万岁?洪宪半岁!从天津回来我就清楚了,袁世凯是行尸走肉!你才是当代的英雄!

这部电影只由著名演员王心刚和张瑜主演。

电影《知音》

李家人怎么也没法儿相信自己的继母竟然是影片中女主角的原型。而且几十年都过去了,斯人已逝,也没有什么东西留下,如何证明呢?

还是这记者有办法,他们找到了近代史上三个艺名为小凤仙的女子的照片,请李家兄妹辨认。

李桂兰从三个小凤仙当中找到了自己继母的照片,而她选中的那位正是当年因与蔡锷将军有一段情缘而名动天下的小凤仙。

作为近代史上最知名的风尘女子之一,小凤仙的身世流传有很多版本,她究竟为何沦落风尘,又是怎样结识蔡锷将军的?

《建党伟业》里的蔡锷与小凤仙

小凤仙与蔡锷

由于小凤仙特殊的话题性,关于她的身世,民国时已经有了三四个版本流传。

小凤仙的家乡在何处,有人说是杭州,有人说是河南;有人说小凤仙是杭州盐商家的女儿,因为惹上了官司而家到中落,后来母亲也死于一场火灾,她被舅舅卖到了苏州妓院。还有人说她是扬州街头的弃婴,被妓女收养,所以后来也成了风尘中人。

总之,怎么说的都有。

但哪种说法比较可信呢?

据梅兰芳先生的秘书许姬传记载:1951年,小凤仙与梅兰芳先生会面的时候曾亲口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小凤仙原本姓朱,父亲是一名八旗武官,在杭州做官。按说这家庭不说大富大贵吧,吃饱穿暖总没问题。然而,小凤仙没长到几岁,父亲就去世了。

她母亲因为是偏房,备受大老婆的虐待,最后实在没法子只得带着小凤仙离开。

此后没多久,小凤仙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一位姓张的奶妈收养了小凤仙,小凤仙自此也改姓了张。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炮轰浙江巡抚衙门,奶妈只得带着小凤仙逃往上海。在繁华的大上海里,娘儿俩衣食无着。

奶妈于是让小凤仙跟着一位姓胡的艺人学唱戏,就是在这个时候她有了后来天下皆知的艺名——小凤仙。

小凤仙旧照

1913年,小凤仙跟着胡老板到北京卖唱,胡老板将她卖到了一户文人家中当奴婢。不久之后,这文人又将小凤仙转卖到了当时著名的红灯区八大胡同里。那年小凤仙只有15岁,她认得字,又会拉胡琴、弹琵琶、唱京剧,因此在八大胡同里有了些小小的名气。

1913年蔡锷将军被袁世凯调到北京,一面笼络一面监视。后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21条,还上蹿下跳的准备称帝。这让蔡锷彻底看清了袁世凯的嘴脸,他决心逃回云南,武力讨伐袁世凯。

袁世凯也明白自己做的事不地道,派人24小时盯着蔡锷。为了麻痹袁世凯,蔡锷开始留恋北京八大胡同。在那里,小凤仙与蔡锷相遇了,很快二人的桃色新闻传得满城风雨。

袁世凯

据说蔡锷甚至托人购买了前清某位侍郎的宅子,并且四处宣扬说要给小凤仙造一套豪宅,还高调赠送了小凤仙一副对联,夸她说:

此地有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结果因为这事儿,蔡锷家里的原配夫人打翻了醋坛子,两口子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蔡锷先是把家具砸烂,后来又对夫人拳脚相加。袁世凯听到消息,派了俩人去蔡锷家里劝架,也是收效甚微。

不过袁世凯见蔡锷如此贪恋女色,对他的戒心也便大大松懈了。

后来蔡锷扬言要把小凤仙接回家,因此与老母妻子决裂。蔡锷夫人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收拾东西带着婆婆回了南方,袁世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

直到蔡锷将军也逃出虎口,发动护国战争讨袁,袁世凯才反应过来。

蔡锷与小凤仙故事的高潮,自然要数蔡锷将军在袁世凯的重重监视下逃出北京这段。

那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关于蔡锷将军是如何逃脱虎口的,民国的报纸、剧院乃至当时人的回忆录给出过各式各样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小凤仙假装出城赏雪,将蔡锷藏在车里,出了北京城。

还有一种说法来源于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这同学回忆说:

1915年11月10日,蔡锷给祖母办80大寿,在钱粮胡同大摆宴席,蔡锷的同僚们都应邀出席。蔡锷跟客人们打了一个通宵的牌,到次日七点牌局才散场。那些监视蔡锷将军的密探跟着硬是熬了一夜,此时早就睁不开眼了。蔡锷又到位于新华门的总统府办事处,故意在那儿给小凤仙打电话,约好中午12点吃饭。密探们见这种情形,监视更加松懈,蔡锷将军随即趁他们不备离开了北京城。

而根据梅兰芳先生秘书的回忆,在1951年的那次会面中,小凤仙自述的版本是这样的:

那天是云吉班长班的生日,院子里人来人往,我给老蔡找了一间北屋,他背向窗面对穿衣镜,大衣皮帽挂在衣架上,圆桌面上放着怀表,为的是可以算准钟点,老蔡坐在那儿喝酒,可以从穿衣镜里看见侦缉队和外面的动静,我们还把窗上的纱帘去掉换上了纸卷帘,故意把它卷上去,这样外面的人可以通过玻璃看见屋里的动静。老蔡估计去天津的车将要开了,就站起身来往外走,假装去解手,趁着院中乱哄哄出了云吉班直奔车站。他走的时候衣帽仍在衣架上,怀表也没有拿走,侦缉队以为他小解完就要回来的。接着,刘妈就把纸帘放下,这样外面的人就弄不清屋里的人是否还在,这些都是事先布置好的。

如此看来,无论是蔡锷同学的说法,还是小凤仙本人的说法,蔡锷将军逃出北京的过程都远没有“美人携走蔡将军”那样富有戏剧性。

《建档伟业》中的小凤仙

坊间流传的蔡锷与小凤仙的种种缠绵悱恻、惊奇刺激的故事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那些故事的成型时间大都是在蔡锷将军去世以后。当年蔡锷将军讨袁护国,在老百姓心中声望极高。他去世之后,朋友在纪念文章中简单提到了小凤仙这个人,再加上先前的一些市井传言,民间娱乐业迅速嗅到了商机。

一百多年前娱乐业蹭热点的力度丝毫不亚于今天。

他们很快把这事儿夸大编排成了戏剧。不久之后,各大城市的戏院纷纷出来蹭蔡锷去世的这个热点,各种戏曲是争相上演。

小凤仙在其中的戏份也是越来越重,就逐渐形成了咱们今天印象里“英雄美人,七尺之躯,以许国再难许卿”的故事蓝本。

蔡锷将军在日本去世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皆惊。

蔡锷将军在日本去世入殓时的情景

时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为蔡锷举行国葬,小凤仙也悄悄地去参加了祭奠,并留下两副挽联,一副说: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另一幅说: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从此以后传奇名妓小凤仙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也留下了无数亦真亦假的传说。直到80年后,一名记者叩响门扉,才再度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小凤仙与蔡锷

0 阅读:16

元柏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