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经常帮朋友,义不容辞,为何他遇难时没人来救?

和顺 2023-01-29 14:44:22

忠王李秀成《自述书》中说:陈玉成非常讲义气,经常解救朋友于水火之中,义无反顾地帮忙;本人受困桐城、浦口,都是陈玉成出兵协助,才击败围城清军,夺取战役胜利。陈玉成被俘虏时也说: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哪里清军最多,我就杀去哪里,堪称“救火队长”。

陈玉成讲义气,经常帮助朋友,为何遇危险时没一人来救他?1861年12月,陈玉成受困皖北庐州孤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李秀成经略苏常,杨辅清经营皖南,都没渡江北上,解除庐州之围。1862年6月,英王陈玉成上当受骗,被奏王苗沛霖诱捕,受凌迟处死。

那么,为何没人去救援陈玉成呢?归纳起来,就4个字:年轻单纯,结果好心做坏事,可惜了。陈玉成14岁参加,被杀害时才26岁。

陈玉成与李秀成之友谊与裂痕

从《李秀成自述》中可知,陈玉成、李秀成都是藤县人,是邻村小伙伴,铁杆老乡关系。1857年2月,秦定三率4万清军围攻桐城,李秀成手中能战斗士兵不到4000余人,他只好向陈玉成发出求援信。

陈玉成很讲义气,收到李秀成求援后,立刻率兵离开宁国,前往桐城参战,夹击清军,击败秦定三。1859年,李昭寿叛变,把江北三城献给清军,还引诱浦口守将薛之元投降,直接威胁天京安全。

李昭寿、薛之元都是忠王部下,此时叛变,李秀成很被动。李秀成兵力不多,没能收复失地,洪秀全对他很不满意。于是,李秀成请来陈玉成,联合出兵攻打李昭寿、薛之元,收复失地,其中英王功劳最大。

陈玉成帮忙,李秀成自然心存感激,但随后发生一些事,让两人关系很越来越糟糕,最终走向对立面。忠王、英王之间闹矛盾,起冲突,大致如此:

第一、李昭寿效力太平天国时,军队纪律不好,经常劫掠民财,陈玉成在营中直接拔刀,准备砍了他,让李秀成难堪。

第二、老上司韦俊准备渡江投靠李秀成,陈玉成帮助杨辅清封锁长江,阻止韦俊过江,挑起“和州兵变”,太平军自相残杀,忠王军队也渡江参与械斗。

第三、李秀成攻打“江南大营”想独自占有胜利果实,陈玉成“不请自来”,率军参战,而后东征苏常,李秀成不满。

第四、李秀成让女婿黄金爱、吴定彩率5000兵马增援安庆,结果被陈玉成拿来充当“炮灰”,李秀成对其彻底绝望。

陈玉成、李秀成之间出现矛盾,双方都有责任,但陈玉成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在许多问题上处置不当,好心做坏事。例如,李昭寿纪律糟糕,可毕竟是李秀成部将,岂能随便威胁处死呢?

“和州兵变”就更不应该了。韦俊骁勇无敌,还是陈玉成老上司,岂能随便得罪呢?韦俊被逼无奈,投降清朝,后率军攻破池州,截断安庆粮道,在陈玉成背后捅下冰冷之一刀。

攻打“江南大营”,虽说是为了消灭清军,却好心做坏事。原因很简单,陈玉成已经拥有安徽基地,李秀成则一无所有,需要势力范围。此时,陈玉成出兵参加战斗,有种抢夺胜利果实之意思。后来,双方在江浙矛盾激化,互相称对方为“野长毛”,陈玉成被迫撤兵了事。

黄金爱、吴定彩事件就更不用说,明知道安庆守不住,还让他们当炮灰,冲杀在第一线,本部兵马则屯驻大营,李秀成愤怒到极点。

陈玉成与其他诸侯王之矛盾

也许是太过年轻单纯,陈玉成与李秀成矛盾越来越尖锐,几乎到了相互厮杀之地步。曾国藩直言:若湘军不攻打安庆,陈玉成不从江浙调兵回援,估计他们就会火拼,再次上演“洪杨内斗”。此外,陈玉成还得罪其他诸侯,让大伙对他非常失望。

太平天国后期,诸侯王基本都是割据一方,独立自主,拥兵自重。不是自己基地受到威胁,他们不会卖命杀敌。陈玉成呢?为了解除安庆之围,硬是将各路诸侯带来的士兵投入“绞肉机”,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等深受其苦。

安庆陷落前一天,陈玉成明知大势已去,却力排众议,拉着杨辅清等诸侯,集中2万兵马,让他们拿着稻草,越壕、拔桩,冒着湘军炮火前进冲锋。结果呢?尸体填满壕沟,却未能靠近湘军营垒,更别谈突破防线。最后冲刺失败,陈玉成回头看了安庆一眼,便率军离开。

综上所述,陈玉成义气十足,常常解救朋友于危难之际,义不容辞。但是,陈玉成太过年轻单纯,没能正确处理同僚关系,结果好心做坏事。所以,陈玉成被困庐州时,李秀成、杨辅清等队友,没有一人前来救援。

换句话说,陈玉成太过年轻,没能统筹全局,注定是个悲剧英雄。若太平天国军政指挥体系统一,有东王杨秀清主持全局,陈玉成将会是一员非常优秀战将,成就不可限量。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0 阅读:37

和顺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