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注解》之夏本纪2

均是天涯沦落人 2024-01-03 08:55:58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侓,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为人机灵聪明而且不怕劳苦,他不做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他很和蔼可亲,很讲诚信;讲话的声音高低适中,自身的行为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标准,能够跟公平的处理事务,他总是态度温和不知疲倦的在做事情,是大家学习的标准和榜样。影响个人竞争力的因素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废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左准绳,右规距,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得宜所有以宫,及山川之便利。

禹于是和益、后稷接受了舜帝的命令,禹命令各部落的首领派出百姓来一起帮助自己治理洪水,他翻山越岭查看地形,用树木来做标记,以此来做治理洪水的区域规划。

禹感伤自己父亲鲧因为治水不成功受到诛杀,因此他在工作中时常为这件事而担心忧愁,他在外治理洪水十三年的过程中,路过自己的家都不敢回去看看。

他减少自己的衣食供给,而用来祭祀山川鬼神;他减少自己住房的修整费用而将他节省出来用以治理洪水。

在陆地上乘车前进,在江,河,湖,海中坐船前行,在泥泞的道路上乘坐着橇,在山路上行进乘坐撵。

禹用准绳来确定水平方位,他总规矩来确定垂直距离,根据天气四时的变化来进行施工,他率领百姓去不断开垦田地,开通道路,堵塞沼泽之地,测量不同的山脉,他让益发给百姓稻谷,让他们在地势较低的地区进行耕种。让后稷发给百姓一些难以得到的食物种子。

食物种子不够的就从其他部落进行调用供给,以此来让各部落的食物都可以均衡发展,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各地的实际情况,以确定当地能够进贡的特产,并规划进贡途中的最佳路线。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即载壶口,治梁及岐,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即从,大陆即为。乌夷皮服。夹又碣石,入与海。

禹治理洪水的工作是从冀州地区开始的。在冀州地区先治理完壶口地区,然后沿着规划路线去治理梁山和岐山。

治理了太原地区后又沿着路线来到太岳山的南边。他看到在覃怀的治理取得成效后便沿着路线一路来到了漳河。冀州地区的土壤是相对松软的。他的赋税是最高等级的,可是他的土地却是属于居中等级,

常水,卫水被疏通后,大陆上的湖泊也就疏通好了。冀州东北方的乌夷部落他们沿着渤海绕过碣石地区来送上自己得皮肤表示臣服。

对于个人而言从细微的事情中寻找机会是自己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不断扩大自己所具备的优势,然后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对于企业而言成功的道路必然是曲折艰难的,自己如果想要扩大优势,必须要不断去接触外界的信息,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能够与时俱进,从而长久地保持住自身的优势,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