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箱买白茶的性价比更高,是不是商家的套路?3分钟说清背后真相

小陈茶事 2024-05-18 10:09:4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新茶友,下单了10份2024一级白牡丹《鹊桥仙》,全部是铁罐包装的。

双层马口铁罐包装,单罐茶净重量是90克。

见状,客服妹子联系了对方,是不是要送礼?

新茶友很快回复过来,没有啊,就是买给自己喝的。

因为觉得大箱茶每次开箱取茶都很麻烦,所以专门买了铁罐小份装,放在家里可以慢慢喝。

其实,从后期存茶转化效果考虑,直接入手两斤茶回家更划算。

五月新茶上市季,有经验的老茶客在买白茶时,会偏好按箱、按斤直接买。

除非是买来送礼,直接送大箱不合适。

或者面对一众新茶,纠结不知道怎么选择时,少量入手小份体验装先试一试。

剩余情况下,以白茶的后期存放特性,按箱买入更好。

白茶圈内,老茶客们之所以习惯于“按箱购买”,原因不外如下。

《2》

一、抓紧下手心仪好茶。

初入茶圈时,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茶叶说得再神奇,本质上还是树叶,新茶年年都在长,年年都在采,买茶不用着急,先买一份两份,等喝完后再买也不急。”

殊不知,茶叶圈子里,中低端茶品的产能的确很庞大。

采不精,制不精,只为了求量产、求增产的便宜低端茶,永远不会缺。

但真正的好茶,却是资源有限品,产量不多。

一旦遇到了,还是早下手为好。

不然等过了这段上新期,再回过头指名XX茶,打算再复购1斤、2斤。

一旦断货,岂不可惜?

后台里,经常遇到有茶友私信。

“我想要再买点XX茶,请问还有货吗?”

每每这时,总是很遗憾的说一声抱歉。

有些好茶,它们在一转身之后,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从此成为老茶客心中的一抹白月光,久久挂怀。

再进一步追问下去,“以后还能不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口感风味?我就喜欢那款茶的特点?”

对此,不能打包票给予肯定答复。

因为,茶叶是看天吃饭的农产品,哪怕是同一片茶园,同一家茶厂,原班人马的制茶人手。

未必能复刻完全一致的风味。

对于自己看重的好茶,早入手,才能不留遗憾。

《3》

二、日常消耗量大。

和一位开工作室的朋友聊过,问他一斤茶能喝多久?

闻言,他先是思考了十几秒。

然后说,没法给出准数。

平均下来,每个月喝掉3斤左右肯定是有的。

近期在网上,还有这样的调侃。

称,福建人的办公室,可以接受没有办公桌,但不能没有茶桌。

不然客户过来时,都没法好好坐下来喝茶谈事。

即便不算办公招待茶的消耗开支,单论朋友个人的饮茶量也不少。

作为常年泡在茶水里的老茶客,朋友的喝茶涉猎范围很广。

岩茶、单丛、东方美人、永春佛手、龙井绿茶、白茶银针、老寿眉饼、福州本地老厂的花茶、以及少量普洱等,各式好茶不限,来者不拒。

但平时个人喝的比较多的,还是岩茶、白茶为主。

至于一天到底能喝多少茶,他倒没有细数,反正一日也离不开茶,每次出差就算再忙,也要带上几泡茶等回到酒店再喝。

平均下来,一天当中的喝茶频率是3-5泡左右,完整用盖碗冲泡,至少喝到6冲之后。

由于自己手上的茶叶品种很多,很难说清楚,一斤茶买回家到底能喝多久?

前段新到了一罐有机白牡丹,净重90克,从快递签收到现在刚过了5天,已经快见底了。

因为近期很喜欢那款茶的味道,“专宠”了几天,再加上和同事一起分享,不到一礼拜就能喝完。

像这种喝了之后,自己特别满意的茶品,后期肯定得买上三、四斤放着,不然根本不够喝。

作为万千老茶客当中的缩影,朋友的喝茶经历颇具典型性。

日常喝茶消耗大,是老茶客钟爱于按箱买白茶的根本原因所在。

《4》

三、大箱买茶更实惠。

对比礼盒装、小份装、小罐装、茶样组合装、试饮装,按斤直接买入的“大箱装”,能节省一部分包装成品。

于“买茶自饮”而言,更加划算。

何况,大箱买茶,多买多优惠,是常见的销售策略。

这种“多买多优惠”,不仅有利于茶友,也有利商家,算是一种双赢。

何况,以近些年的市场观察看,新茶刚上市的阶段,定价相对优惠。

等到存了1年、3年、5年,甚至更久时间后,同款茶的最终售价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除去物价上涨的部分,仓储费用的逐年增加,也需要考虑在内。

将一批白茶存成老茶,储存要求严格。

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等基础存茶要素,一个也不能少。

常年仓储期间,需要盖仓库、租仓库等场地费用开支。

同时,在大型专业仓库里,一年365天都离不开抽湿机、商用空调等调节温湿度,且不说设备费,光是电费累积起来就是不小的数目。

何况,随着逐年生产、逐年收录库存下来,存茶量日愈增加,还要请专人管理。

负责出库入库登记,防火防盗,定期检查抽湿机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算一算人工的工资,也是一笔数字。

某种角度上看,将一箱茶随便放几年,不算什么难事。

能够常年如一日,妥当规范仓储出来的老白茶,极为难得。

原料品质好、制茶工艺精湛、仓储到位的高年份老白茶,存量极少,价格历来不便宜。

为了喝到更有性价比的老白茶,很多老茶客的明智之选是自己亲自囤茶。

反正市面上的劣质老茶、做旧茶,形形色色,良莠不齐。

比起费心思甄别是否做旧,喝自己存的老茶更能够安心。

用买新白茶的优惠价位,将一款白茶按斤按箱买回家后,合理存下来。

精心存上几年就能拥有更珍贵的老白茶。

如此精打细算的喝茶做法,值得借鉴。

《5》

四、团队陈化效果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

存白茶时,同款茶的存放规模也是如此。

成规模团队陈化,多多益善。

达到团队陈化起点的规模,以这些年的经验看,是两斤起步。

比起少量一罐茶、一饼茶,按斤存茶更利于聚香。

丝丝绕绕的茶香,不断聚集在一起,茶香更馥郁。

同时,也更能顺利存出甘醇、绵密、柔顺的汤感风味。

买茶喝,如果单纯为了体验,同时买好几种不同的茶,每种只少量买一两、二两,无可厚非。

当你打算存点新白茶慢慢喝时,比起东买一罐,西买一罐,更建议专注在特定几款茶身上,存上一大箱。

买入三、四斤后,用三层包装打包。

收到后,除掉最外层的快递运输保护箱,直接将箱内经过三层包装的白茶,原箱储存下来。

原则上,大箱茶不能频繁开箱,容易跑气。

当你打算喝茶时,可以另外用干净的空铁罐、密封袋,少量装入适量干茶,方便日常饮用。

区分短期存与长期藏,更能守护一箱好茶的成长。

《6》

绝佳优质好茶,是不可再生资源。

试喝新茶时,发现其中个别几款自己特别钟爱,建议尽早囤一些。

趁着新茶上市季,价位相对划算。

趁着新茶初上市,可选项比较丰富,包括一些珍稀量少的新茶也能亮相。

趁着新茶刚上新,不必发愁断货买不到。

早入手,早享受。

以今年的特殊性来看,能同时集齐瑞雪、倒春寒、磁暴、以及老师傅炭烘等关键产茶要素,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未来数年内,未必能重现这样的绝佳奇特产茶先天优势。

何况,今年的产茶季短,总体产量并不高。

新茶看中之后早些入手,才不会留下遗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