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质疑冯德莱恩“太亲美”,乌克兰已无未来?中国粉碎西方唱衰

张昭说国际 2023-04-23 00:11:02
和马克龙“打擂”,美媒质疑冯德莱恩“太亲美”

如果要在欧洲的一票政客当中,拉出一份“亲美派”代表人物的相关清单,那么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名字,必然会大大的写在头版。这位1958年出生的女性政客,无论是在德国供职,还是在欧盟担当官员,其施政理念,都以和美国高度同步著称。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冯德莱恩的“一片真心”,并没有换来美国方面的无条件信任,反而是更加深刻的顾虑。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 在4月20日刊登了一篇报道,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作者沃荷拉在文中阐明,对于欧盟国家来说,冯德莱恩在近期展示出的对华强硬立场,更像是美国的观点,而非是团结一致的欧洲政策。

在访问中国前夕,冯德莱恩进行了一场演讲,声称中国正在对国际秩序进行“系统性变革”,并进入到了“安全与控制的新时代”,这同样也意味着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平行权力中心”,以抗衡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全球政治当中的领导地位。

而在访问中国之时,冯德莱恩再次大放厥词,居然敢在北京警告中方,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也不要“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同时对中欧贸易上产生的逆差表示了强烈不满,要求欧洲企业在关键领域上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这再次和拜登最新的对华政策遥相呼应。

但和她同一时刻到访中国的马克龙,观点则完全不一样,马克龙希望欧洲能够对华构建“战略自主”,要让欧洲不成为美国的“附庸”,要避免陷入到“不必要的冲突”当中,比如说台海问题。可以说,两者对华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有欧盟内部人士就透露称,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对立关系,在欧盟内部早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在现如今的欧盟27国当中,对华态度主要分为三个派别,中东欧国家主张对华强硬,一部分西欧国家不愿意屈从美国,还有一部分国家因为经贸问题,不想惹怒中国。

法国智库“贾克迪罗”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布利指出,欧洲人现在因为俄乌冲突,被飙升的物价已经搞得苦不堪言,更没有闲工夫去和中国“强硬”。但冯德莱恩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她希望重新构建欧洲的“凝聚力”,在对华关系上采取“新立场”。

法布利认为,美国对于欧洲无非存在两点期望,第一,美国需要欧洲有长期且一贯的对华政策,第二,这个政策必须和美国靠拢。但现在马克龙的表态,无疑直接把第二点给推翻了,欧洲人确实需要思考对华的“新立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要直接套用美国的立场

对中强硬对美疲软,冯德莱恩的两个面孔

然而更有趣的一点是,这位欧洲的“鹰派”政客,在欧洲和美国出现分歧的时候,展现出的立场却非常微妙。2022年8月,美国白宫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其中针对在北美组装的电动车,进行了税务减免和补贴,这无疑会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这个消息传出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一时间表态,强调如果白宫不改变主意,欧洲将对美国进行反击。

然而冯德莱恩的做法却很神奇,她一方面主动和美国接触,希望美国能对欧洲的关键材料供应商提供豁免,以保持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却又绝口不提美国单方面补贴的不合理性,虽然此举在某种层面上减少了欧盟的损失,但这种主动“认怂”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到不齿。

同时,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对于欧盟的内部事务,居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忱,在诸多要事上选择“高高挂起”。比如欧盟针对“一致决议”的改革,因为匈牙利经常以此来要挟整个欧盟做出让步,冯德莱恩虽然嘴上说表示欢迎,但从未把这件事列为优先事项。

所以从事实上来说,相比于马克龙这样的欧洲老牌精英,冯德莱恩这种半路出家的人物,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政客,而非政治家,在外交上只懂充当美国的跟屁虫,哪怕挨了美国的鞭子,也不懂得还手反击,而是上门求饶下手轻一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的大清也是一个尿性。

巴赫穆特之后,乌克兰已无未来可言

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俄乌冲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围绕着筑垒地域的堑壕战逐渐进入了疲软阶段,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似乎都难以发起一场决定性的攻势,虽然在西方媒体口中,乌克兰强大的“春季攻势”即将到来。但事态发展到现在,大量的西方媒体开始转变口风,要求乌克兰人认清现实,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国家间冲突,似乎也即将要画上句号。

美国《新闻周刊》在4月20日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直指俄乌局势的现状,挑明巴赫穆特战役之后,俄罗斯将会崛起,而乌克兰已无未来可言。

文章直言不讳的指出,如果美国不加大对战争的干预,那么乌克兰将无法击败俄罗斯,这不是说什么“叛国言论”,而是一个所有人要面临的现实。

巴赫穆特位置的重要性不必过多阐述,这是从2014年~2022年这八年间,基辅当局为了预防潜在的俄罗斯干预,而修建的重要交通枢纽,关乎乌克兰沿边境所构建的整个东部防线的生死存亡。作者指出,在五个月前,自己就已经预言巴赫穆特最终将落入俄罗斯手中,结果遭到了大量的谩骂评论,这些人甚至还反问:难道我们不明白,乌克兰正在赢得战争吗?

诚然,乌克兰军队在过去几个月内进行了出色的防守,大量影像资料也证明,俄罗斯军队在一段时间内被打的丢盔弃甲。但现在的事实却是,包括铁路线在内,巴赫穆特的重要补给地区都已沦陷,虽然这个过程比预期的要长得多,但这同样也意味着,乌克兰离恢复2014年边界又远了一大步。

而在数个月之前,俄罗斯动员了30万预备役士兵。现在他们经过训练后,已经能填满450英里的战线,并且正在向前推进。相比之下,乌克兰在巴赫穆特却集结了大量的精锐老兵,他们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大量损失,这不是几个月就训练出来的新兵所能替代的。

至于说西方国家的援助,“海马斯”火箭炮和“爱国者”导弹系统,似乎能为战线带来一点帮助,但是乌克兰的人力缺失,意味着战局已经大势已去。但基辅当局并未想着如何体面的讨个好结局,反而变本加厉向西方国家讨要导弹和战斗机等更高级别的援助,试图让战争继续升级。

战胜俄罗斯希望渺茫,乌克兰一代人正在死去

可另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在这种升级之下,乌克兰却并没有获胜的可能。一个2000万亿美元GDP、4400万人口规模的小国,要去战胜一个拥有1.8万亿美元GDP,人口为1.4亿的大国,难度极大。

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乌克兰的情况愈发的恶化,去年经济直接萎缩了30%,俄罗斯只下降了3%,2023年的GDP增速反而超过英国和法国。更要命的是,乌克兰年前的4400万人口,已经有超过一半民众流离失所,还有1100万跑到了欧洲。

除此之外,北约的军事援助并非无穷无尽的百宝袋。传统苏式弹药和武器的库存,随着战事的推移逐渐见底,而美制武器的弹药供应,却迟迟提不上产能,就以美制155mm炮弹为例,美国的年产能极限是18万发,然而这甚至支撑不起乌克兰半年的损耗,迫使美国国会不得不向韩国寻求“借用”,毫不客气的讲,时间并不站在乌克兰这一边。

2022年9月,俄罗斯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扎波罗热这四个地区举行了入俄公投,所以现在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对它们进行实际控制,但如果在六个月以后,乌军无法打出足够漂亮的胜仗,那么莫斯科的条件恐怕会更加苛刻。

在文章最后,作者阐明,即便是绝对正义的战争,也要对胜利的可行性进行思考,乌克兰战胜俄罗斯的可能性,几乎和墨西哥击败美国是一样的,而在久绝不下的战事下,乌克兰的一代人正在死去。除非西方下定决心冒着巨大风险和俄罗斯开战,否则确保乌克兰继续保持独立存在的方式就是尽快与俄罗斯进行和谈。

第一季度GDP出炉,中国用数据粉碎西方唱衰论

接下来我们再把话题的焦点,转移到经济问题上。今日俄罗斯网站在4月21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经济数据,击败了西方一厢情愿的思想家的悲观预言。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达到4.5%,远远超出了预期。随后,世界主要银行经济学家重新对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评估,结果达到了令人震惊的6%,这是在负面浪潮当中,中国经济所展现出的强大活力。

而颇为讽刺的是,在过去两年内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者和专家在社交媒体上撰文称,中国的繁荣和经济奇迹已经结束。无论是《福布斯》网站还是《外交政策》杂志,乃至是半岛电视台,都曾发出过类似的言论。而最为离谱的《纽约时报》,甚至还曾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和西方的关系,现在中国却在“放松”。

今日俄罗斯网站认为,如此多的西方刊物,不止一次的抹黑中国经济,但他们却从未一次提及过美国经济的负面消息,虽然今年略高于百分之一,但他们在报道当中依旧非常乐观,甚至声称美国的增长速度要超过中国。很显然,这些媒体并不想阐述事实,而是在他们的定义当中,中国“必须失败”。

这样的言论,其实我们早在2011年就能看到,章家墩的“中国崩溃论”曾一度被某些群体奉为“圣经”,但现在看来和一个政治笑话无异。

而他们这么做的出发点,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和西方的全面差异,让西方自以为受到了威胁,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制度上,西方国家必须努力证明自己的模式更加优秀。中国的崛起让他们感受到的恐惧,主要就集中在模式上的差异,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中国的模式更好,所以必须通过偏向性报道进行打压,这是一种出于基督教派的“宿命论”,福山教授的“历史终结论”臭名昭著,他坚定的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必然会取得胜利,即使反复被现实所打脸,但到现在依旧有大量“信徒”。

这导致在西方媒体的描述当中,中国似乎永远无法超过美国,西方的专家学者总是能精准地“预见”到中国的失败,哪怕他们都的观点最终被证明是一个错误,但依旧会对中国的外部环境产生影响。

不过无论怎么说,现阶段的中国,虽然面临大量的地缘挑战,诸如台海问题,南海危机,但是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都是肉眼可见的,西方媒体的被打脸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的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

0 阅读:102

张昭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