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侯门贵女贾母的晚年生活,是幸福还是不幸?

润杨的红楼笔记 2024-05-02 10:57:48

今天是贾母的侯门贵女生活的第三篇。说说贾母的晚年。

《红楼梦》一开篇,贾母就步入了晚年。她早已退休,将管家大权交给了二儿子和二儿媳。她住在荣国府西边的院子里颐养天年。

贾母的老年生活是这样的。

抚养孙子、孙女和外孙女。

和千千万万个老年人一样,老了就替儿子、女儿带孩子。贾母也不能免俗。

贾母亲自抚养了元春、宝玉、黛玉。贾府三春和湘云也抚养了几年。

贾母抚养的孩子无一例外都聪明、善良、有才气。

大孙女元春在贾母的调教下,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作了女史。后来还是因为贤德被封为贤德妃、贵妃。凤藻宫尚书。

宝玉被贾母培养得文才出众,性格开朗,礼貌周全,一般的大人都赶不上宝玉的修养。

林黛玉在贾母的培养下,女红、琴棋书画、诗词样样精通。她还擅长管家理事。

迎春、探春和惜春,分别擅长棋、书、画。探春有大将风度,敢于改革创新。

湘云性情豪爽、文采了得。

贾母为了自己的孙辈们操碎了心。

为儿孙搞外交。

贾母年纪大了,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她就愿意和孙辈们在房里说说笑笑的。然而,为了宁荣二府的未来,为了儿孙是幸福,她必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例如:元春省亲时,贾母早早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朝服等待元春娘娘的到来。

为了宝黛的婚事,贾母亲自坐轿去清虚观打醮,在大庭广众之下,拒绝一个15岁女孩的求亲,公开强调不娶15岁女孩,不娶有钱人家的姑娘。此时的薛宝钗恰好15岁,恰好鼓吹自己家“珍珠如土金如铁”富可敌国。

为了宝玉和黛玉的婚事,老太太很拼的。

为了宁荣二府的繁荣和富强,贾母在平时、或者过年的时候,接待重要客人,例如金陵甄家来的客人。

她在八十大寿上,与北静王府,南安太妃等上流社会的诰命、贵妇周旋。

贾母通过自己的人脉,为贾府高外交,拓展儿孙的人脉关系,为儿孙助力。

为贾府培养丫头当晚辈的帮手。

贾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她努力培养丫头,将这些丫头培养得能力突出,忠心耿耿。并且将她们派到孙子、孙女和外孙女的房里,帮助小主人管理好自己的院子。当主子的好助手。

贾母散余资、明大义,帮贾府度过难关。

贾母的小金库和丰盈。但是贾母不是守财奴,她经常将自己的好东西赏赐给晚辈。宝玉、湘云、宝琴和宝钗都得到过贾母赏赐的衣裳或者摆设。

王熙凤和贾琏管家流动资金不够用,贾母就默许鸳鸯拿出自己的体己当银子,维持贾府的正常运转。

贾府被抄家后,贾母拿出自己的财产分给众人。

“这里现有的银子,交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去做你的盘费使用,留一千给大太太另用。这三千给珍儿,你只许拿一千去,留下二千交你媳妇过日子。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四丫头将来的亲事,还是我的事。只可怜凤丫头操心了一辈子,如今弄得精光,也给她三千两,叫她自己收着,不许叫琏儿用。如今她还病得神昏气丧,叫平儿来拿去。这是你祖父留下来的衣服,还有我少年穿的衣服首饰,如今我用不着。男的呢,叫大老爷、珍儿、琏儿、蓉儿拿去分了;女的呢,叫大太太、珍儿媳妇、凤丫头拿了分去。这五百两银子交给琏儿,明年将林丫头的棺材送回南去。”分派定了,又叫贾政道:“你说现在还该着人的使用,这是少不得的,你叫拿这金子变卖偿还。这是他们闹掉了我的,你也是我的儿子,我并不偏向。宝玉已经成了家,我剩下这些金银等物,大约还值几千两银子,这是都给宝玉的了。珠儿媳妇向来孝顺我,兰儿也好,我也分给他们些。这便是我的事情完了。”

贾母虽然八十多岁了思路清晰,她看到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家被抄了,虽然自己不能力挽狂澜,但是可以给这些儿孙尽点绵薄之力,不至于让他们一无所有,流落街头。她将自己的财产都分给儿孙了。对于家里的田产等也都做了指示。总之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妥当。

安排好一切之后,老太太撒手人寰。

贾母作为保龄侯家的大小姐,嫁给荣国公后,纵横贾家六十多年,终年八十多岁。

她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

青年时期有甜蜜、有快乐、有幸福也有丈夫去世,独守空房,孤独打拼的悲伤。

老年时期有儿孙绕膝的快乐,也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忧伤。更有家族败落、大厦倾倒的绝望和痛心疾首。

然而,即便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她依然坚韧不拔,如同磐石般稳固,为家族和子孙后代撑起了一片天空。她虽然死了,但是她的庇护犹在。

一代侯门贵女为子孙后代操劳了一辈子,就这样,一无所有地,走完了她的一生。

她这一生享过福,吃过苦,担过惊,受过怕,最后绝望而死。很难说幸福或者不幸福。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