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因相貌太丑乾隆出上联挖苦,却被当场对出,乾隆大喜:赐探花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5-09 09:14:42

前言

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三名探花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往往最受欢迎,因为探花郎基本都是被皇帝钦点的长得比较较英俊的,又有才又有颜,人们当然喜欢。

然而乾隆年间却有一个探花长得相当抱歉,甚至乾隆看到他之后都开始犹豫要不要把探花的名次给他。

但是乾隆又不忍心让这样的才子明珠蒙尘,于是就出了个对联考校这个探花郎,看他有没有能配得上探花位置的实力。

没想到这个探花郎不仅对上了,还对得相当漂亮,乾隆听过之后就惊喜地哈哈笑起来,然后钦点他当了那一届进士中的探花郎,这个人是谁呢?

一、少年天才

这个人叫做刘凤诰,是乾隆到道光年间的大臣,尤其在嘉庆年间颇受重用,仕途起起伏伏,但是他终究是非常受人敬仰的一个文学大家。

乾隆二十六年,刘凤诰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在明清两朝,江西历来是出状元的风水宝地,而人们甚至至今都能在萍乡县志上找到刘凤诰考上进士的记载。

刘凤诰的家乡是个文风相当兴盛的地方,同乡有很多举人进士,祖辈中也有不少在科举才子,因此刘凤诰的学习环境是相当好的。

在刘凤诰年幼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但是这并没有让刘凤诰悲伤过度以至于落下学业,反而促使他在父亲的督促下更加勤奋向学。

不论古今,在什么地方都是不缺神童的,只是有的是沽名钓誉,有的是有真才实学,而刘凤诰就是有真才实学的。

江西本来就是出状元的好地方,不缺会读书写文章的人,刘凤诰少时聪慧的名声能在江西传播出去,就说明他是一定有着过人之处,更何况之后乾隆还将他评价为“江西大器”,可见不会是假的。

到了合适的年纪之后,刘凤诰自然也走上了科举之路,古时候科举相当艰难,有不少人考一生科举,直到万年才能中一个举人。

但是刘凤诰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了举人,这更能佐证他少年有异才的说法,而十年之后,刘凤诰又在人生最适合入仕的二十八岁考中了贡士,光耀门楣。

科举考试中,考中贡士并不是科举生涯的最后一步,还要进宫参加一次殿试,殿试之后,进士前三甲的名次将会由皇帝亲自决定,这才是最终的排名。

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然而在见到了刘凤诰之后,一向养尊处优、身边的大臣侍卫们也都一表人才的乾隆却被深深震撼了,进而引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插曲。

二、殿试遇难题

乾隆五十四年,三年一次的殿试照常进行着,在考生们答完了考卷之后,官员将挑选出来的前十名试卷呈到了乾隆面前审阅,决定最终的名次。

殿试的试题一般都是和时事有挂的策论,很考验考生对于政治的实际见解,而当乾隆看过了刘凤诰的答卷之后,对这个考生的文章感到相当惊艳。

于是乾隆就让考官叫刘凤诰到自己面前奏对,想要亲眼看看这个学富五车的学子长什么样,盘算一下他的品行是否适合今后委以重任。

然而当刘凤诰到了御前给乾隆磕完头抬起脸之后,乾隆却被深深震撼了,原来刘凤诰虽然才学相当好,但是容貌却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一只眼是瞎的!

人们总是说长得好看不能当饭吃,但是实际上,长得好看确实就是更容易获得更多机遇,毕竟人人都喜欢看着赏心悦目的人。

古时候皇帝殿试更是这样,科举前几名必然要取才貌双全的,毕竟今后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当然要选养眼一点的。

因此见到刘凤诰的容貌之后,乾隆就相当纠结,这位考生长得炸么一言难尽,自己到底要不要点他当前几名呢?

如果不点的话,刘凤诰的文章和观点都很让乾隆欣赏,乾隆有点舍不得这个人才落出前三甲,况且皇帝以貌取人也不是什么好名声;但要是点他当前三甲,乾隆又觉得他长得实在是对自己的眼睛太不赏心悦目了。

犹豫半天之后,乾隆还是决定出一道题考校刘凤诰,看这个人值不值得自己另眼相看,他对刘凤诰说道:“朕给你出一个上联,你要是能迅速对出下联的话,这你就将你点为前三甲,要是对不上,那就落到三甲之外,如何?”

刘凤诰闻言长舒一口气,他还以为皇帝犹豫半天是要直接黜落自己呢,要是考校才学的话,那他还真不怕,于是答道:“臣定全力以赴,请皇上出对。”

三、从容作对

乾隆看着他仅剩的一只眼睛说出了上联:“独眼不能登金榜。”

刘凤诰听到乾隆这上联就明白了原来皇上是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于是他稍作思考就微笑着对出了一个相当大气的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这下联可就有说法了,既向乾隆表示了自己即使身有残缺也依旧能为国家效力,又侧面吹捧了正是因为乾隆的统治大清才能海晏河清,相当高明。

乾隆确实被他取悦到了,在对刘凤诰的印象变好的同时也想看看他能优秀到什么程度,于是又出了下一个对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刘凤诰又是稍微一想,给出了下联:“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这个对联比上一个更长,但是刘凤诰反而对得更加工整。

上联的四方对下联的四季,而上联中的“启明”“长庚”“箕”和“斗”都是星宿名,对应后面的“摘星”;而下联的“牡丹”“芍药”“菊”和“梅”都是花名,对应后面的“探花”,可以说严丝合缝。

这个对联还有一个隐藏内涵,上联中的“谁是摘星汉”其实就是在问刘凤诰有没有自信能得到头榜头名,因为取得头名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夺魁”,古代“魁”专指北斗星,因此夺魁就是“摘星汉”。

而“臣本探花郎”就是回答了乾隆的问题,虽然刘凤诰才学不输其他人,但是既然已经知道了皇上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那想必是不想让自己当状元了,于是刘凤诰就主动让步,给乾隆卖个好,臣要第三名就行。

经过这番对联试探,乾隆对刘凤诰既有学识又会做人的态度相当满意,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个台阶下,于是非常高兴地大手一挥,说:“那朕就让你当探花!”

就这样,刘凤诰凭借自己随机应变的强大反应能力和谦卑恭敬的态度获得了乾隆的好感,取得了这个虽然不是榜首但也很光荣的探花郎。

结语

因为这件事,甚至导致了刘凤诰之后的一生官途都和科举考试紧密相关。

在仕宦生涯中,刘凤诰当了很多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甚至连遭遇贬谪也是因为考试期间发生了舞弊行为,他作为主考官受到牵连,可以说相当不幸了。

0 阅读:1

陌闻上下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